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俊英 《魅力中国》2011,(20):168-168
1985年,电视法制节目在我国开始作为独立的电视节目类型出现,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电视法制节目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各电视台的收视热点。但是目前我国电视法制节目也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电视法制节目的现状,并指出我国电视法制节目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解决我国电视法制节目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蔡巍斌 《魅力中国》2013,(17):294-294
当前,各类法制栏目、节目以其独具的魅力在省级以上电视台和很多城市电视台办得风生水起,收视节节攀升。而绝大多数地方电视台开办的法制节目大都波澜不惊,收视率不高。地方电视台的法制节目如何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强手如林的栏目中分得一杯羹,还需广大采编人员下大功夫。  相似文献   

3.
王众 《理论观察》2009,(1):164-165
2008年11月笔者参加了一次“全国电视法制节目选题策划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与会的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的同行们不约而同地提及一个话题,那就是如何能充分发挥法制节目的舆论监督作用。总结这些来自第一线的声音,结合笔者在工作中的实践经验,笔者深刻的体会是在充分发挥法制节目舆论监督作用的诸多环节中,首先保障法制新闻舆论的实效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发展概况和出现的新特点,分析探讨了我国法制电视节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望了我国法制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我们要切实解决法制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同质化,过分追求法律层面的案情介绍,忽略道德宣传,与司法的关系有失偏颇,节目内容低俗化等问题。应该使今后的电视法制节目内容更加民生化,节目双向互动传播更加广泛,更具国际化视野。  相似文献   

5.
高云龙 《东北之窗》2011,(10):42-43
有两百一十多斤的体重,还有一个滑稽的大脑袋和一张大嘴巴,这样一副模样的人,出现在了大连电视台公共频道《法治新天地》的节目中了。这个家伙叫"大嘴"。他往电视屏幕那一横,然后就栏目报道中涉及到的民生法制问题侃侃而谈。不说别的,就他那让人新鲜又充满喜感的样,就那样一副架势,足以让电视前看节目的人乐不可支了。不过等细听他嘚巴嘚地点评,轻松幽默的语风,说得入法入理又不流庸俗,这时发笑的人们不免眼前一亮:"哦,说得是那么个理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我国法制电视节目的发展概况和出现的新特点,分析探讨了我国法制电视节目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展望了我国法制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指出我们要切实解决法制电视节目内容和形式同质化,过分追求法律层面的案情介绍,忽略道德宣传,与司法的关系有失偏颇,节目内容低俗化等问题.应该使今后的电视法制节目内容更加民生化,节目双向互动传播更加广泛,更具国际化视野.  相似文献   

7.
诸葛红梅 《魅力中国》2010,(10):118-118
近年来,电视台之间竞争加剧,一些电视台开播的法制频道、法制节目为了吸引观众的眼球,提高收视率,过分地渲染暴力,过于详细地描绘犯罪的手段,这无意中对年轻人产生了负面影响,并成为一些犯罪分子开启犯罪思路、学习犯罪方法的重要途径。因而一些业内人员在研讨时也认为诸如伤害、抢劫、强奸、诈骗等恶性刑事案件的报道存在着播出风险,  相似文献   

8.
李宝林 《魅力中国》2010,(15):112-112
为了能使更多的听众朋友受到法律知识的教育,《法制园地》节目内容形式也进行了整改。利用《法制园地》这个小窗口展现依法治国这个大世界,节目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是我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陈雨新 《理论观察》2009,(6):154-155
电视专题栏目,顾名思义就是利用电视手段集中阐述一个专门拟定的主题,通过比单条新闻要长些的节目容量,比较全面、概括、深入地反映事物发展过程和新闻背景以及事件产生深远意义的节目。电视专题栏目能有效发挥电视传媒的优势:一方面,它能延伸、拓展和深化电视节目内容。由于电视专题栏目在内容上能对某一主题作较全面、详尽、深入的反映,时空跨度大,报道形式灵活多样,能够对某一节目内容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立体化的报道,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全局,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一个坚持创新的频道,三年来,公共频道的改革,始终坚持无限迫近真实人生的接地气取向,悉心培育优秀栏目和优秀主持人,直播和互动的节目特色使收视率节节攀升。他们的智慧和创新结出累累硕果:《五一广场大喇叭》栏目在2012年度全国电视法制节目创优评析中,获创新节目一等奖;  相似文献   

11.
赵晓萌 《魅力中国》2011,(6):164-164
作为中国报业历史发展的一次飞跃,2003年中国报业进入“厚报时代”。巨大的信息量以指数函数的速度急剧增长,就在受众面对这场信息爆炸和大量堆积式报道而无所适从时,电视读报节目就在这一年应运而生。它将纸质媒介的深度性、抽象化与电视媒介的形象化传播紧密结合,将单一的视觉传播与听觉传播有机结合,将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信息群进行系统的梳理、筛选。这些特性和功能使得电视读报节目自然而然地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普及,但是也正是由于此类节目快速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有效停留,电视读报节目得以大量运作,与此同时也使得各电视台节目之间陆续出现“效仿”、“跟风”等问题,栏目的克隆化与节目的同质化使得节目质量不尽人意,大众开始对电视读报节目的生存与发展空间产生忧虑。  相似文献   

12.
论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主导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琨  申作军 《理论观察》2007,(2):183-184
自1981年起,我国广播电视领域出现了节目主持人。节目主持人在当今广播、电视荧屏上处处开花,成就了一批批优秀的主持人,也因有了名主持人,节目成了名牌栏目。那么,主持人在他所主持的节目中该处在一种什么位置上,笔者谈些浅见。主持人在节目中应处在主导位置上。“主持”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从节目的选题、采访、编制到播出有较大发言权。另一方面,指有较强处理节目的能力,包括从采访、编制到播出。这就说明主持人在节目中应该是中心人物,起主导作用。整体节目的质量是与主持人在前期节目准备中参与程度成正比的。一个主持人如果能拥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1日母亲节这一天,青岛市老龄办和青岛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全国首个市级综合性老年电视专题栏目--<七彩华龄>正式开播.这个电视栏目的创办本身就体现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这个老龄事业的根本宗旨,从市老龄办的领导到工作人员一直给予栏目组政策上的指导,工作上的支持,并积极参与节目的策划、内容编排和组织,甚至深入到节目现场当中,可以说是栏目的责任编导;青岛福彩养老集团以及青岛的一些企业、团体都给予了栏目众多的支持,体现了社会敬老爱老的一种风尚;栏目主持人国家级专业作家、中国老年形象大使刘真骅老师和我一老一少的搭配主持,本身也传递着这样的一个信息:"我们是忘年交,老朋友."  相似文献   

14.
赵兵 《发展》2012,(8):100-100
1954年美国NBC播出《今夜》栏目,开创了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先河。电视访谈节目的主要形式是主持人、嘉宾、观众对某一话题进行现场交谈,通过交流增进对话题的理解。因其成本低、收视率高、制作容易而被引入我国。国内的电视谈话类节目,开始于上海东方电视台在1993年开播的《东方直播室》栏目。1996年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节目开播后,国内电视台纷纷效仿,开办访谈类节目,  相似文献   

15.
苑静华 《魅力中国》2014,(9):289-289
法治节目有很多形式演绎,只要在把握好导向的同时锐意进取、不断创新,电视法制节目就有可能跃上一个更高的台阶。本文首先从课题研究的相关背景入手。接着详细的分析了当前法制节目面临的问题。最后重点的提出了目前我国电视台法治节目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王寅 《中国报道》2012,(10):92-95
从最初被质疑抄袭,到现在主动引进国外优秀节目的版权进行学习,中国电视在学习如何"畅销"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一大步,但这还远远不够。回归自主创新,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袁玥 《魅力中国》2009,(18):91-91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半边天》栏目创立,不仅填补了女性电视节目的空白,也由此掀起了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女性栏目播出热潮。在随后的10多年间,媒体环境和观众的关注点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曾经热播的女性节目已经淡出了荧屏。当代女性电视节目在关注女性问题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节目被边缘化的趋势。本文将以《半边天》栏目为例,针对女性电视节目定位以商业模式困惑,浅析这一类型节目的特点和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在电视事业突飞猛进的今天,电视节目的"主持人化"成了各电视台竞相采取的手段和追求的目标。目前,大多数电视台除了新闻节目外,几乎所有栏目都采取了主持人的形式。这就使得观众在欣赏到各具特色的节目同时,也欣赏到了各具特色的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19.
丁小鹏 《魅力中国》2014,(26):279-279
一、根正苗红:道德建设节目的上屏背景 广电总局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34个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并要求各大卫视须办道德建设栏目。  相似文献   

20.
严若匀 《黑河学刊》2011,(12):65-66,79
中国社会法制紊乱现象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西方的法制现代化发展模式并不十分适应中国国情。西方法制现代化模式属于内发型法制现代化模式,它的形成有其历史传统原因,而中国的历史传统和西方大相径庭从思想意识层面来讲,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没有私权意识,人们有的是对权贵的敬畏态度;从制度实践方面来讲,理想的分权宪政模式和民主法治在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存在过,中国的法制历史是皇权不断专横集中的历史。历史不能被否定,我们应当从历史传统角度反思西方法制现代化模式于中国不适应的原因,并试图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制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