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针对广东省加工贸易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了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外部环境,提出构建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的管理服务化、支持性政策、生产性服务链的支持服务体系,指出广东省加工贸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向和行业选择。  相似文献   

2.
产业价值链视角下的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文章以系统的产业价值链的视角针对我国加工贸易技术水平低、增值率提升缓慢、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现状,结合国际贸易形势,提出加大政策引导、把握转型方向,有节有度的针对性的凹透镜转型升级策略。  相似文献   

3.
以全球价值链理论为依据,以在全球化竞争中迫切需要升级的江苏加工贸易为研究对象,从加工贸易现状出发,提出升级的路径和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4.
随着跨国公司发展战备的转变,加工贸易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升级的捷径,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的优化和梯度升级,对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邵金菊 《特区经济》2008,228(1):43-45
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从宁波市加工贸易发展的现状出发,动态地考察和分析了宁波加工贸易产业升级的水平,进而深入探讨了加工贸易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分工不断的发展,生产国际化日益扩大,加工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然而,进入后危机时代,加工贸易的诸多问题开始浮出水面,加工贸易产业缺乏核心技术、自主品牌,区域发展不平衡,出口商品附加值低等阻碍了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步伐。解决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问题的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加工贸易相关产业的配套能力严重滞后于加工贸易的发展这一现状,接着从产业技术水平、政策、体制、外部因素等四个方面来分析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最后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调查研究报告》2003,(12):1-22
从产业基础、技术吸收和创新能力、体制因素和政策环境以及战略与目标等方面,分析了它们对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影响,提出了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肖锐  刘荣增 《特区经济》2010,(11):25-27
本文认为广东要成功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引导企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加工贸易企业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迈进,并逐步在全球分工中占据有利地位。  相似文献   

10.
11.
关于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过我国高速增长的贸易顺差可以发现,其持续攀升的态势主要源于加工贸易,随着加工贸易及其顺差规模的继续加大,我国有必要对高耗能、低层次的加工贸易规模加以控制,以更多地发挥加工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促进其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新疆加工贸易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加工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加工贸易的发展促进了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对加工贸易也有促进作用;然后在分析新疆加工贸易和产业结构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实证分析研究了新疆加工贸易与产业结构的关系;最后根据以上分析结果,基于新疆加工贸易发展的角度,对优化产业结构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自加入WTO后在美国市场进口品的占有率方面和一些产业的竞争力上已经超过了墨西哥,但中国整体出口产品价格低于墨西哥同类产品,预示着中国出口产业包括品质在内的整体竞争力略逊于墨西哥。另外,在汽车等相关产业的竞争力方面仍然无法与墨西哥抗衡。随着中国劳动力价格的逐步上涨和人民币升值等情况的出现,中国加工贸易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否则有可能在这方面被墨西哥等国家所取代。  相似文献   

14.
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是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政策红利"和"制度红利"。文章基于2004-2018年中国286个城市数据,探讨了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对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异质性差异以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促进了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从分区域的结果来看,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对东部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中部地区,对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效果不明显。文章进一步从资源配置和制度供给两个维度检验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外部调节和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有效调节了资本要素的作用路径,增强了资本要素对产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尚未实现对劳动力要素的有效正向调节。同时,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主要通过制度供给效应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东部地区制度供给效应显著高于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理论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全面实证评估了我国对外反倾销措施的产业救济效果。通过选取1997~2007年全体、国有和外资企业加总的行业面板数据,搜集在此期间我国发起的所有对外反倾销案件,采用系统GMM动态面板估计方法,实证检验了措施对于行业出口、产值、就业人数、利润、企业数目以及劳动生产率的救济作用。结果发现,中国对外反倾销的产业救济效果良好,尤其明显地提高了行业利润、产值、企业数、生产率以及就业人数,但对出口影响较微弱;同时效果主要体现在行业总体和私营企业上,对国有和外资企业基本无显著影响;比较而言,行业利润和生产率的救济效果最突出,其次是产值、就业和企业数目。出口基本无显著影响。由此政策上应进一步强化和完善我国的反倾销申诉与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外贸易与国内产业地理:来自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德友  梁琦 《南方经济》2011,(11):63-73,82
一国的对外贸易往往是塑造国内产业地理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综述了对外贸易与国内产业地理的相关研究,着重从理论渊源、城市经济、地区差距等角度分析一国贸易开放后国内制造业分布的空间变化,并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东中西部产业空间结构的文献做了评述。在总结目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文章最后得出了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17.
论日本政府应对贸易摩擦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战后,面对日趋严峻的贸易摩擦,日本政府采取了对内和对外两方面的策略予以应对。在对内策略上,日本政府通过对企业的支持与控制、对产业的引导与调控和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及时调整来消除引发贸易摩擦的内部根源;在对外策略上,日本政府通过灵活多变的谈判策略、深谋远虑的公关手段和通过积极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利用多边贸易体制保护自己等措施来化解贸易摩擦的外在压力。也应当看到,日本政府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问题上也有深刻的教训:过多的妥协招致了贸易摩擦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应对贸易摩擦的经济发展战略转型出现了严重失误,引发后果严重的经济泡沫;资本输出导致“产业空心化”给本国经济衰退埋下了隐患等等。  相似文献   

18.
汪琦 《亚太经济》2007,(4):40-44
本文借用固定市场份额法,通过实证得出:美日两国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技术创新产业选择方向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从而产业结构(贸易结构)的转换出现了较大差异,美国结构成功转型,贸易竞争优势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日本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转型一直在摸索阶段,结构升级的缓慢是日本贸易竞争优势有所下降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9.
臧铖  冼国明  初晓 《南方经济》2022,41(7):69-86
文章首先通过定量识别《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构造出我国外资开放度指标,然后,采用价格法测算了我国省际地区市场分割程度,同时借助贸易增加值核算框架测度了我国各省市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产业升级;在此基础上,将交互模型与非线性模型相结合,实证考察了市场分割视角下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第二,市场分割的弱化会对外资开放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倒U型"关系起到缓解,甚至翻转的作用,特别是在外资开放程度较高时,外资开放对产业升级的抑制作用会随着市场分割弱化而得以缓解,甚至转变为促进作用。换言之,我国在持续深化外资开放以推动产业升级过程中需要配合统一的大市场。第三,在解决内生性问题、替换指标、加入更多控制变量以及剔除部分样本之后,结果依然稳健。上述研究表明,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进一步推动我国产业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而打破市场分割促进以统一大市场为基础的国内大循环的畅通是当前阶段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张波 《新疆财经》2006,(4):32-35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加深了我国经济结构的偏差,本文通过外资对我国产业发展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有效利用外资的意见和加强我国产业自身发展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