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房企、消费者,究竟谁才是决定我们房价的幕后主使?政府决心稳定房价,地产企业希望涨房价,消费者希望降低房价。在中国,再没有比房价问题更能裹挟大众的注意力。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产及相关产业从业者、  相似文献   

2.
李军 《上海房地》2012,(4):48-50
2011年以来,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一直处于高位,房价居高不下。为了引导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那些规模较小、资金实力不足、竞争能力较弱的中小房地产企业,面临巨大的风险,也给大型房企的资金链增加了不少压力。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来,房价涨势迅猛,速度之快堪比"深圳速度",一路涨到今天,已达到了必须仰望的高度。然而,今年年初,受到银行信贷紧缩和"钱荒"等因素影响,杭州、常州、温州等城市个别楼盘大幅降价促销,甚至出现了房企倒闭破产现象,引发了房产市场是否会"崩盘"、房价能否出现"拐点"的热议。在此情形下,房产市场买方迅速转向观望态度,导致房产成交量大幅缩水,也令价格进入震荡期。  相似文献   

4.
房企上市潮     
尚玉瑞 《东南置业》2009,(12):32-33
回望2009,盘点整年楼市,除了地王、房价等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外,“房企上市”也是不得不关注的关键词之一。  相似文献   

5.
随着近两年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众多国内房企在壮大的同时对资金的渴求和规范经营的需求日益紧迫,而2007年上市公司在土地市场的风光无限,更坚定了内地房企上市的决心。但今年上市环境不容乐观。股市震荡、货币紧缩、扑朔迷离的房价,众多因素影响着资本市场对内地房企上市的信心,而3月20日恒大赴港IPO的搁浅,令排队上市的内地房企热情骤减,不管企业做何调整,行业在近期内的震荡格局却在所难免。  相似文献   

6.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6,(12):19-19
未来4年时间中国资产价格不可能飞涨;中国国房景气指数连续两月环比回落;房价涨幅总体放缓楼市仍台四大顽疾;房价仍将有很长的增长期;地方政府今年卖地超过1万亿;房企少报利润会计信息严再失真。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导刊》2014,(6):32-35
4月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跌至近一年来新低。加之马年伊始甚嚣尘上的“降价潮”、各地频传的房企“资金链断裂”、持续走高的全国楼市库存等楼市行情,楼市是否将面临拐点,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贾卧龙 《楼市》2013,(Z6):27
房企疯狂高价拿地导致地价暴涨、"地王"频现,这个信号非常危险。地价不断上升与"地王"的出现,容易形成新一轮房价上涨心理预期,进一步推高房价。每一轮地王的频繁出现,都预示着更严调控的来临。近来,土地市场回暖,房企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疯狂拿地。据统计,今年前5个月北上广深的土地出让金已经接近  相似文献   

9.
《房地产导刊》2011,(12):26-27
2011年,政府之手促成楼市变局已成事实。回顾2010年4月至今的中国房地产调控,中国住宅市场显露少有的冷寂与肃杀之气:多个城市房价上涨势头被遏制,商品房交易量下降,一线城市的房价开始松动,房企资金链频频见急,土地底价成交渐成主流。  相似文献   

10.
陈飙 《楼市》2012,(Z4):39
目前,房企在加推楼盘时,已经将刚需潜力深挖到极致。资源的逐渐枯竭是最令房企头痛的问题。在政策没有作出过多退让和松动的状况下,未来房企的压力只会增加不会减弱。房地产市场调控到现在,争论的声音始终不断。调控究竟能给中国经济带来些什么?或者是调控本身是否出于发  相似文献   

11.
同期声     
《北京房地产》2008,(11):30-30
房企需解决的最大问题是重建市场信心;应该是要紧急采取举措的时候了;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 开发商应回归理性;经济格局没变 利率下调对楼市影响小;不救开发商房价还会涨;  相似文献   

12.
调控悬崖?     
《房地产导刊》2013,(6):40-41
在四大一线城市房价持续攀升的背景下,政府调控房价的压力越来越大。于是,政府纷纷祭出"政府指导价"的"宝剑"。4月22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下发通知,要求房企严格执行商品住宅预售价格申报制度,表现为暂时停发或缓发超过房价控制目标的高价位项目的预售证,同时,限制高价房"网签"也执行的越发严格;而北京的限价也在升级,据报道,政府让住建委立军令状控制房价,且经住建委审批的预售证,还需要由分管副市长审批。  相似文献   

13.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部门无权规定开发商只能以什么样的价格卖房子。尽管多数消费和政府部门都希望房价能保持相对稳定,政府部门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抑制房价的上涨。但是房价是否能完全按照多数消费和政府部门的主观愿望发展呢?  相似文献   

14.
夏砉 《上海房地》2012,(9):61-61
8月初,全国房地产界的千人大会——博鳌房地产论坛在海南岛召开。据报道,"来自住建部、中房协和国内知名房企的代表人物,围绕房价走势、调控走向、制度改革等一系列焦点问题,进行激烈交锋,不少观点引人深思。  相似文献   

15.
2021年,政策基本面依然“稳”字当头,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的政策主基调,强化并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未来房地产行业将转向稳杠杆乃至去杠杆,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三道红线”将持续发力,房企整体融资环境依旧偏紧,房企去杠杆、降负债已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强化购房资金监管,严禁首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产市场》2006,(1):52-55
北京将有48宗土地入市交易;杭州五成人认为今年房价跌;2005年北京公告收回45宗闲置土地;北京一个月查处房企漏税5.7亿元;广州将在芳村兴建大型安居楼盘……  相似文献   

17.
从去年的"拐点"之争到今年的"百日剧变"论,从房价的高低走势到房企的生存与发展方向,这一年多来,房市一直处在话题不断、纷争迭出的热闹氛围中。而今年以来的市场风云则为这些话题与纷争增添了更多  相似文献   

18.
新政施行3个多月,对广佛楼市产生了影响,而即将举办的广州亚运会是否会淡化对其冲击?新一轮楼市格局是否来临?为此,本刊采访业界专家,从热点板块分析、货量、房企如何定价、亚运期间购房者如何选房等方面入手,收集其对亚运前后广佛楼市的分析和判断,给房企和买家以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对房地产业未提调控",代以"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温和表述。由此,资本市场终于对房企再融资实质性开闸,为企业创造更加公平的发展和竞争环境,有利于企业和行业的健康发展。过去十年,房地产调控的核心参照系是"房价",市场与政策的对决点就是房价涨幅,在某种意义上,房地产调控  相似文献   

20.
融创与绿城刚刚"分手"就再"嫁娶"佳兆业,在媒体上引起颇多关注。那么,融创与佳兆业的合作是否会重蹈此前与绿城"野合"之后尘?融创与佳兆业能否算得上"正合"?融创与佳兆业的合作对于双方来讲有什么战略意义?往事不堪回首:"野合"最伤情!房企由于短期内志同道合,短期内一家房企出现某种问题,而另一家房企则挺身援助,在这样的合作过程中,尽管考虑了房企间的利益分配,但房企间的合作缺乏理性,更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