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企改制所带来的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一直是困扰改革发展的焦点问题。清产核资作为国企改制的首要环节,观念上要摒弃三种错误认识,从国企改制的实质变革高度,认识清产核资的重要及现实意义;制度上需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绩效考核等激励机制,以确保清产核资质量;实施过程中,突破难点环节,做好国企帐表的财务审核和国企资产的清查管控。才能搞好清产核资工作,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确保国有权益,为现代企业制度的运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国企改制自90年代初开始试点推广以来,不可否认的是,在明确产权关系、理清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如改制企业都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初步界定了产权,国有资产建立了三级委托——代理管理层次,即国有资产属全体人民终极所有,国务院代表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中央和地方政府分级管理国有资产,授权大型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经营国有资产;证券市场上,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已有千家上市公司,总市值逾3万亿元,其中国企改制企业占相当大的比重;改制企业内部初步建立了以股东大会——董…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建设现代化企业制度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十六次代表大会决定对中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作出重大改革:2003年3月国务院国资委的成立和5月《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新国资体制已经启动。各地政府已经充分领会“十六大”的精神和新国资体制的重大意义,不少地方已经推出国资处置和国企出售方案以推动当地的国资改革和国企调整工作。有关这一切无不表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建工作已在积极稳妥的进行,公司制改建过程中至少有:批准改制;会计师事务所对拟改制的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并出具《资产核资报告》;评估机构按改制目的出具《资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国企改制工作的不断深入,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也在不断出现。针对部分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程序不规范、资产处置不完善、监管措施不到位、产权归属不清晰、责权不明确而造成国有资产隐性流失等问题,文章结合R厂改制中资产剥离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在如何运用审计手段对资产剥离决策分析及清产核资、确权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方法、观点,以期对国有资产剥离工作起到借鉴作用,使该项工作更规范、更高效地开展,维护国有资产完整。  相似文献   

5.
资讯平台     
国家出台重要措施 规范国企改制行为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国有企业改制全过程进行了规范,对改制涉及的主要环节和方面提出了明确的政策要求。 这些环节包括:批准制度、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交易管理、定价管理、转让价款管理、依法保护债权人利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管理层收购等。  相似文献   

6.
1、企业改制必须依法规范运作,不留后遗症.国有企业改制出现问题往往在不规范运作上,表现在不按程序操作和暗箱操作.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有几点原则是必须遵循的:改制方案必须经职代会和股东大会讨论通过,并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同意,依法维护债权人和职工的合法权益;企业改制必须经国有资产产权所有单位的授权,经过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和资产评估;国有资产的处置,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处理的原则进行市场化运作,进入产权交易市场公开拍卖,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和银行债权不悬空.  相似文献   

7.
钟天录 《广西会计》1999,(11):10-11
目前国有企业以改制上市作为其改革的主要方式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途径,正方兴未艾。在改制上市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1.清产核资不经有权机关批准,擅自处理改制前的各项损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清产核资是企业改制上市过程中很重要的基础工作。但是,相当一部分企业和中介机构由于指导思想模糊,在组织实施清产核资时马虎从事,使企业资产得不到彻底核实,清查结果不能真实反映原企业的资产存量。具体来说,有的改制企业不进行财产清查,直接将帐面数登记为清查值,以此为基础进行资产评估;有的改制企业虽…  相似文献   

8.
编辑手记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立一年多来,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工作中取得了重要进展,积极推动了国资监管体系的构建和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国资委为了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陆续出台了相关的法规文件:《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关于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意见》、《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管理暂行办法》等,使国企改制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但  相似文献   

9.
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摸清企业“家底”,核实国有资产质量,为全面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做好企业国有资本保值增值考核工作创造条件,河北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从2004 年开始陆续组织开展了企业清产核资工作。通过清产核资工作, 清查出了大量的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前,许多国企在改制、产权转让中把净资产当作重要依据,在一些国企改制清产核资、资产评估阶段中发现,很多企业将超支的福利费当作费用挂账调减净损益,而将结余的福利费仍当作负债不作调整,我们认为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它不能真实地反映所有者权益,会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经进一步研究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目前应付福利费核算方法已不适应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应进行适时修改。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规范企业改制,防止国企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对各级政府及国有资产监管部门来说是一个十分紧迫而现实的问题,需要高度重视。企业改制过程中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一是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二是企业改制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下面笔者就如何防止国企改制中资产流失谈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2.
<正> 党的十四大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我国的国有企业改制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突出的表现就是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显得更具活力,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但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其中广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就是在国企改制的过程中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问题。过去对于国企改制过程中的国有资产流失,人们往往仅从经济学的角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很多地方一般竞争性行业的国企纷纷进行改制,即所谓的国退民进。如何使国企改制规范地进行,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成为一个崭新课题。2007年,山东省济南市审计机关派  相似文献   

14.
国企改制与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之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效率和公平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对相生相克的永恒矛盾。出于对传统国有企业运营效率的检讨和反思,20多年前我国经济领域开始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伟大尝试;出于对国企改制过程中对于公平的践踏和背离,我国的国企改制之初所设计的目标面临着被架空的危险,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过程中的不法现象成为众所诟病的焦点。基于同样的逻辑思路,为构建法人治理机构,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效率.人们怀着近乎一种膜拜的心理引进了职业经理人制度。期望职业经理人力挽狂澜,解决国企改制领域的一些重大问题,然而针对现实生活中职业经理人的表现,人们又多怀着一种近乎宿命的心理,指责职业经理人乃戮毒国企改革之魁首,吞蚀国有资产之渊薮。于是形成了中国企业界职业经理人的迷思。本文认为,对职业经理人法律地位的重构是对国企改制过程中职业经理人迷思的一种必要解读。  相似文献   

15.
当前企业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的方式及对策●林治平王振厚杨秀敏当前正在进行的企业改制工作,需要经过清产核资、资产评估等程序,验证企业的净资产情况。实践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现就企业改制中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问题谈点粗浅的认识。一、企业改制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和国企改革力度的加强.国企改革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必须进行清产校资、界定产权.而这些工作都以会计信息为基础。《企业会计制度》的实施.全面提高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相关的会计问题仍然存在。这些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国有资产的安全。也涉及到其它产权主体合法权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17.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推进,在国企的大量改制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当前,国有资产流失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国有资产流失是一个被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且矛盾比较突出。这一问题摆在人们面前亟需改进。本文分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原因,并就如何防范国有资产流失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区大部分国有中小企业的改制退出工作基本完成。实践证明,这项改革促进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实现了国有资本战略性转移,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保持社会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通过近年来的审计发现,我区国有中小企业改制中普遍存在剥离资产管理主体不明确、改制批复无国有资产收益的上缴期限和落实方案的具体措施、未制定相应的国有改制企业剥离资产管理办法等问题,致使国有资产在清产核资、产权界定、资产评估、产权转让等各环节均存在流失现象,改制方案的落实也不尽人意,“重改制,轻管理”的情况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19.
清产核资是指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根据国家专项要求或者企业特定经济行为的需要,按照规定的工作程序、方法和政策,组织企业进行账务清理、财产清查,并依法认定企业的各项资产损益,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资产价值和重新核定企业国有资本金的活动。企业通过清产核资全面摸清“家底”,如实暴露企业在生产管理和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全面清查核实企业各项资产损失和债务情况,通过清产核资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夯实企业管理基础工作,完善企业管理制度,为企业改制做准备。近年来,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从实际出发,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国有企业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国有资产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了保值增值。截至2004年底,中央企业总资产9.1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净资产3.9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8%;所有者权益3.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尽管如此,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仍存在着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的法规规章不健全、不完善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国家已颁布执行的文件中,关于资产损失认定的规定比较详尽、具体,而对于负债清理却没有明确法规规章,从而导致了在清产核资中资产的清理比负债的清理更全面、彻底,致使清产核资后企业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偏低,国有资产流失。改制企业负债清理及分析工作是清产核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制企业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做好负债清理及分析工作,是关系改制企业清产核资是否彻底、国有权益是否得到保护的大事。本文主要是结合国家有关政策及要求和清产核资工作中实际经验,对负债清理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目的是使参与清产核资的中介机构和相关部门了解、掌握和重视负债清理,为做好负债清理和分析工作、保证清产核资工作质量、保护国有资产提供参考,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自从"郎旋风"刮起了有关国企改制问题的大讨论,众多的经济学家、法律学家、哲学家、历史学家等在各种媒体上从不同的专业角度对管理层收购及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发表了意见,有的专家甚至提出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思路应由国企改制到经济体制改革到更深层次的政治体制改革.有关主管部门谨慎起见也曾紧急叫停了MB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