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霸权货币体制具有内在的脆弱性.美国经济的衰落及美国滥用美元的优势地位正在导致美元的衰落,而欧元崛起与亚洲货币走强正在分割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由于美元的衰落与欧元的局限,人民币将成为最具潜力的世界货币.人民币担当主导货币将是中国崛起在政治与经济上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然不如从前稳定,金融危机的爆发触动了美元的霸主地位,欧元的崛起似乎对其地位产生了更大威胁.作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欧元虽然已经具备一些优势,然而要撼动美元的霸主地位,其实力还显得不足.不过改革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已成为必然,改变美元独大的外汇储备格局已成为必然,欧元的出现将加快全球外汇资产继续向其他货币分散部署的步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元的单极储备格局.  相似文献   

3.
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地区主导货币地位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推进东亚货币合作的重要举措,是目前提升人民币国际货币地位的重要途径。尽管中国的宏观经济条件和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步成果使得人民币具备了在东亚地区提升主导地位的基础条件,但仍然面临来自各方的压力与挑战,包括东亚美元体制的制约、日本的竞争、区域内其他国家的认同、国内的金融开放度和货币区域化带来的风险与成本等。为此,提升人民币在东亚区域的主导货币地位,需要在五个方面取得突破:第一,弱化人民币对美元体制的依赖;第二,利用国情优势扩大人民币的金融版图;第三,利用地缘优势开展与近邻国家的次区域金融合作;第四,借助上海自贸区探索人民币国际化的新路径;第五,在东亚范围内扩大人民币的多元功能来规避"人民币升值萧条"。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看,如果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导致了欧洲货币体系的形成和欧元的诞生,那么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国际货币动荡正在使东亚各国脱离美元本位,寻找区域内稳定的货币锚,而人民币则有可能成为东亚区域内首选的货币锚。本文拟从多边汇率相互影响的视角出发,实证分析人民币汇率变动态势及其与东亚其他货币之间联动关系的变化(包括其它国际货币汇率的变动对东亚其它货币之间关系变化的比较),从而揭示人民币成为区域锚货币、成为区域主导货币的可能性及其途径、进而了解人民币经济区形成的条件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早在10年前,在欧元创立之初,欧元的国际地位就被提上了国际议程。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对美元的全球角色的质疑日渐增多,欧元受到了进一步关注。然而,当美元的国际地位备受审查时,欧盟及其货币还没有承担起任何积极主动的角色。本文探讨的是,欧元是否能逐渐成为国际货币,不仅在欧盟及其他国家的贸易中,还要在第三国之间的贸易中被使用,即欧元是否能挑战美元的当前地位,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成为主要储备货币。  相似文献   

6.
周阳 《当代财经》2021,(1):60-72
在强势美元背景下,基于"一带一路"沿线35个国家的数据,通过一个扩展的实证模型研究了强势美元对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美元走强时有11个国家会选择锚定人民币来稳定本币汇率,美元走弱时人民币的影响力较小;人民币、美元及欧元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币圈主要的货币锚.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在强势美元周期下,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有显著提升,而美元的货币锚地位趋于下降.贸易关系及贸易竞争的存在是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提升的原因,此外,人民币作为货币锚的区域仍限于东盟、东亚及南亚国家,对其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影响偏弱.因此,加强国际政策协调,持续深化贸易合作及推动大宗商品的人民币计价,有助于提升人民币的货币锚地位并进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美元与欧元充当国际贸易计价货币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同一因素如贸易规模占比等对不同国家选择计价货币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值得注意的是,美元作为国际计价货币的模式在于与大宗商品进行绑定,影响其他货币被用作国际计价货币,欧盟成员国对计价货币的选择也受到这种绑定的影响.而欧盟以欧元作为国际计价货币,其影响仅体现在联盟内,并不影响非欧盟国家对国际计价货币的选择.文章认为真正的国际货币是第三国之间使用的货币,依赖进出口贸易权重的货币使用只是货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文章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在于,短期内可以通过贸易项与双边货币互换来推动人民币作为国际计价货币(欧元模式),但在长期应掌握大宗商品的计价权(美元模式).  相似文献   

8.
2016年10月1日我国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初始权重为10.92%,紧随美元、欧元成为第三大储备货币."入篮"意味着我国人民币开始享有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同时也是倒逼国内汇率改制,逐步取消资本管制,开放资本账户,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在整个过程中,跨境资本流动所引起的人民币汇率波动,将加大我国相关企业的汇率风险压力.本文以人民币"入篮"后为背景,浅析我国企业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面对汇率波动风险而采取的对冲策略.  相似文献   

9.
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受到挑战,以美元、欧元、日元等多元国际货币储备的格局需要调整。我国经济规模不断增长,已跃居世界贸易量第一位,在国际经济事务中进一步取得了话语权,目前正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10.
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代尔(2000)预言,在未来10年内将出现3大贷币区:欧元区、美元区和亚洲货币区,即“稳定性三岛”,欧洲和美洲的区域贷币一体化的成果使区域货币一体化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趋向。在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大潮中,东亚货币合作也不可避免。中国作由东亚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不仅应该积极参与东亚贷币合作,而且应该成为推动者和领导者;但是,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存在诸多困难,其中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不高是主要困难之一。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东亚货币合作的主要路径之一。因此,东亚贷币合作进程中,必须加快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1.
刘刚 《经济科学》2013,(2):70-80
东亚经济体货币汇率联动态势检验表明,东亚货币之间存在非正式的汇率合作机制。金融危机前,大多数东亚货币汇率呈现出较为一致的联动态势;金融危机期间,其联动态势相比危机前有所加强;人民币二次汇改后,这种联动态势反而有所减弱。同时,进一步选取2005年7月25日至2012年12月2日的名义汇率的周度数据,分阶段实证检验人民币对东亚货币的影响力。结果显示,金融危机后,东亚仍旧是事实上的美元区,美元的地位仍难以撼动,但人民币对部分东亚货币的影响力已超过了美元,对美元地位构成了挑战。可以预计的是,人民币在东亚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是发挥亚洲支柱货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曹标 《当代经济》2016,(33):111-113
以SDR将人民币纳入货币篮子为标志,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阶段性成功,未来人民币国际化将如何推进成为值得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汇率制度对于货币国际化的成败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以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这四种主要国际货币为例,分析了它们在国际化过程中的汇率制度选择,总结其利弊得失,得出结论认为,一国货币的国际化是该国国力累积的结果,不能一蹴而就,为了确立本国货币的国际信誉,应采取稳健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成为亚洲储备性货币现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民币初步具备了区域性货币的条件,但由于其现有国际货币地位低下、影响力不足,人民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将处于国际货币竞争格局的弱势地位,要使人民币成为亚洲主要储备性货币,我国必须首先加强自身的轻济实力,这是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其次,必须考虑和亚洲尤其是东亚形成更紧密经贸关系,在东亚金融合作中,我国应该发挥主导作用;最后,必须完善我国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结构,形成由市场决定的汇率及利率机制。  相似文献   

14.
国际货币体系在经历了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实践后,迎来了它最辉煌的时刻——美元本位制。在二战大发横财的美国确立了霸权地位,经济上的一枝独秀使得美元本位制大放异彩。然而,由于美元流动性过剩和全球性通货膨胀的积累,2007年美国的金融泡沫终于破损,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被提上了日程。在简单分析了欧元、日元和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缺乏可能性之后,提出在目前国际环境下,任何一国主权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都无法避免"特里芬难题",建立一种超主权货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存在明显的国际货币竞争态势,突出表现为美元与欧元的竞争。从决定国际货币地位的经济总量、金融市场发达程度及币值稳定性等因素看,欧元已取得与美元一较高下的资格,但在网络外部性与政治因素上,美元明显优于欧元。欧元与美元在国际货币职能上仍存在较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在交易媒介、价值贮藏职能上美元优势明显,相对而言二者的计价单位职能地位较接近。  相似文献   

16.
货币的国际化是一个"良币逐劣币"的市场选择结果,同时也是一国努力推动的过程。中国应当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找到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准确定位,进而选择合适的路径予以推进。考虑到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和国际货币体系发展趋势,人民币国际化的目标应当定位于加快成为亚洲区域的关键货币,进而成为与美元、欧元抗衡的国际货币和IMF特别提款权的主要篮子货币,最终在国际超主权货币构建中发挥关键作用,以保障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与我国不断壮大的经济金融实力、不断扩展的全球政治经济影响力很不相称,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也并不天然地需要将其货币提升到第二大国际货币的地位。新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的国际地位主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主导货币对货币地位的滥用以及履行国际储备职能的缺陷,是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迫切性所在。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不是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主要方向;通过市场竞争优选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是方向所在,在此过程中,人民币必须占有一席之地。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对我国的损害,主要体现在货币被动投放和外汇储备损失两个方面,本币国际化将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部分对冲储备损失。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潮流缩小了人民币在履行货币基本职能方面与现有国际货币的差距,国际化面临机遇。目前"管制是前提、政府来主导、离岸做平台、升值为驱动"为特征的人民币国际化推进模式有其合理性,进展超过预期,但潜在成本巨大,可持续性存疑。应着眼于增强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对冲美元作为储备货币对我国带来的损失,以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为目标,以国内金融改革开放与离岸人民币市场发育为基础和平台,以资本项下人民币流出入为主要渠道,不拘泥于周边、区域,直接面向全球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履行国际价值尺度职能不是短期政策重点。无须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时间表,不预设分阶段定量目标。相当长时期内,国际化的人民币仍需美元信用背书。对人民币国际化过程的主要风险,应有所预见、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8.
货币国际化与债券市场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认为:美国、欧元区和日本债券市场的发展与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国际化存在着稳定的协整关系,欧元国际债券市场的发展可以有效地提升欧元的国际化程度,而欧元的国际化程度也显著地提升了其区域内债券市场的发展;而美元、日元与其债券市场发展的关系却并不明显.进而认为中国需要优先发展人民币的离岸金融市场,在离岸金融市场中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债券市场的建设,这样,可以带来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态势,促进中国国内债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以达到人民币成为国际经济往来中投资货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02年1月1日,经过3年的过渡期,欧元(EURO)正式流通,从此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的重要国际货币。欧元正式流通,标志着欧洲部分国家致力30年的单一货币体系进程最终完成。欧元的成功流通,将使其成为与美元相抗衡的世界主要的贸易、投资和储备货币之一,并逐步使目  相似文献   

20.
从美国债务上限调整的议案及美国信贷主权评级的下调,可见现行由美元和欧元所组成的二元国际货币体系并不稳定。为测度出人民币的引入能否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本文先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基础条件因素,并在模型的基础上,测度出人民币在可自由兑换后将成为一个能与欧元相互抗衡的国际货币。通过方差比较,本文论证了由美元、欧元和人民币三种货币所组成的外汇储备组合较二元体系下的稳定,说明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改革现行的二元体系,使国际货币体系发展成为更稳定的三元体系,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