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得到迅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建筑设计思想的不断更新,由于建筑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本文就针对于建筑设计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2.
程军 《科技与企业》2011,(12):142-142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建筑业得到迅速发展,建筑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建筑设计思想的不断更新,由于建筑平面布置与竖向体形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施工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本文就针对于建筑设计使用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施工出现的一些问题做了简单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建筑设计与数字化技术的关系越来越紧密,CAD技术和CAAD技术在建筑业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业的数字化进程加快,数字化技术就是将建筑信息变成信号并通过电脑分析处理存储的技术.将着重分析数字化技术在建筑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其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建筑单位要想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步,必须在以工程质量为保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控制工程成本,降低建筑单位的成本投资,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于建筑业的发展是一次良好的契机.现代化的建筑雨后春笋般的挺立在城市的地平线上.符合国际统一审美的现代建筑使各个地区原本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传统建筑被忽视,使得文化间的差异越来越小以致同化.在现代的环境设计中,将传统建筑再度起用,是设计领域的一次对文化多样性的拯救.  相似文献   

6.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对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面对金融危机,我国建筑业应当如何应对,是建筑企业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在介绍金融危机对我国建筑业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建筑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当前的宏观经济环境,提出了我国建筑业应对危机的对策,以帮助建筑企业克服困难并寻找发展契机,保持我国建筑业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捷,另一方面引发的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在这种环境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和实践应用.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建筑业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显著减少对场地环境的干扰、填埋废弃物的数量以及在建造过程中使用的自然资源.本文就此做了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业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减少安全事故是建筑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而如何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首先可从历年数据发展来分析与预测,通过科学化数据趋势来提出因应措施.研究采取灰色系统预测法,收集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公布的建2008-2018年建筑业施工事故数据进行预测模型的建立,以了解施工坠落事故的发展趋势与提出在工作环境、组织管理和社会政策环境三面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建筑小区的智能化,安全性和舒适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智能化建筑在世界各地已经蓬勃的发展起来,并且成为21世纪建筑业发展的主流.智能化建筑史集成现代建筑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现代自动控制技术和现代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技术,今年来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智能"的概念也就逐步引进到了住宅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10.
王强  张彬 《房地产导刊》2022,(1):127-129
现阶段城镇化步伐加快,基础建设和建筑工程规模越来越大.一方面建筑科技的发展为工程施工带来了便捷,各类云计算、大数据、高科技材料等先进技术应用于建筑业,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体验,智能化人居环境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另一方面也给建筑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基于目前信息化发展的大趋势,本文探讨智慧工地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并分析...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而建筑节能已经成为建筑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建筑围护结构中,门窗的保温隔热能力较差,门窗缝隙还是冷风渗透的主要通道.尤其对于新疆北部地区改善门窗的绝热性能是建筑节能工作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相关的建筑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由于高层建筑业自身的机构复杂难度较高等特点,所以也更能反映出建筑工程的施工水平.本文通过对高层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特点的分析.简要介绍了四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3.
在绿色供应链理论的基础上对建筑业的绿色供应链模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承包模式下的建筑绿色供应链,并对其必要性、组成环节以及运行环境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电气的安装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建筑电气的安装关系着整个建筑设计的质量,影响着其使用功能,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王文东 《活力》2024,(3):151-153
建筑业对我国经济进步、就业带动、关联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助力作用有目共睹,但也要充分意识到,我国建筑业的生产模式在资源、环境等方面都已接近临界点,其未来发展存在着方向上的选择问题。为破解建筑业的发展难题,建筑产业化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管理者的重视,对相关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建筑产品的质量,也进一步降低了能耗。但就我国建筑产业化发展进程来看,各地推进建筑产业化的方式不同,建筑业发展基础也不同,缺乏统筹规划,技术标准也未形成,尽管各地区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建筑产业化标准规范和相关组织,如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北京市国土资源局和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山东省成立的建筑产业化发展联盟等,但仍缺少全过程、全面化的立体性管理机制。本文从建筑产业化基本内容出发,从建筑业发展和生产方向两方面介绍建筑产业化的重要价值,并分析建筑产业化预计会对建筑业产生的影响,重点在于提出相应的督促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建议,如政策的完善、市场化的衔接、人才培养等,以期实现我国建筑业的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的今天,建筑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不仅越来越大,而且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受关注。现下,为促进建筑业有序健康的发展,无论是国家,还是建筑企业本身都在不断地寻找有效的发展措施:国家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建立健全各种经济发展体制,为建筑业的发展营造有序的市场发展空间;而建筑业本身也不断的加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学习借鉴各国有效的发展策略,以规范行业发展模式,提高行业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增强,已成为我国新兴的支柱产业.而国有建筑经济则是这个支柱产业的中心地位.国有建筑经济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是无法磨灭的事实.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认识到,建筑业又是一个竞争性行业,在近过50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国有为主导,以公有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而中共中央也对发展私营建筑经济明确回答.指出国家应该从建筑业特点出发,从着眼于建筑业发展出发,在不断增强国有建筑经济控制力前提下,要提高认识,大力发展私营建筑经济.  相似文献   

18.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美国,建筑业与钢铁、汽车行业并列为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我国建筑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左右.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建筑企业将面临技术更高、资金实力更为雄厚的外资企业的公平竞争,现行的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模式、施工科学技术、人才管理等经济课题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于是企业必须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施工技术以及人才培养等各方面的技能,实施更为科学的管理方法策略,是摆在中国建筑业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认真研究国内外建筑市场发展环境及目前建筑业的发展不足,并提出发展我国建筑业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9.
经济的迅速发展,建筑工业不断的增多,塔式起重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城的建设工程,老城的改造工程等等建筑环境也越来越复杂,楼间距在高昂的土地价值下也变得渺小起来.同时也给塔式起重机的使用带来了困扰,塔式起重机与周围建筑物干涉的情况,屡见不鲜.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保证施工的安全,笔者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希望能给实际工作带来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从此,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的联系在一起.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及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全球经济随时都有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在这世界经济复杂时期,国家为了严控房产泡沫,又出台各种从紧货币宏观经济政策已经逐步影响到建筑施工企业的经营业绩.建筑施工企业面临着新的艰巨的经济考验,建筑企业应该怎样应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的变化,已经成为建筑业长期发展不容回避的话题.本文基于当前环境分析及建筑企业的发展,提出几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