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浅析构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基本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国际社会在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上施加的巨大压力,中国不得不选择走低碳发展的道路,而构建碳交易市场能带来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文章首先阐述了构建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及意义,然后着重提出构建中国碳交易市场所需具备的几大基本条件,以至碳交易市场真正建立运作后,能有效、可靠、持续地发挥其市场作用,真正实现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碳交易市场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碳交易市场已经兴起,未来的碳减排潜力巨大。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还很不完善,存在着交易价格过低、开发项目领域过窄等问题。作为一种战略性的资源,碳排放权的低价出售,可能会给我国带来风险。当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碳交易市场短期内将经历低谷,但长期看前景依然乐观。因此,应加强碳交易方法学研究,尽快培养碳交易专门人才,加快相关中介咨询、金融服务机构的建设,尤其要部署争取碳交易市场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3.
应对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碳交易也成为利用市场机制实现有效减排和促进经济低碳转型、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的一种途径。中国政府也明确提出了要建立自身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而基础薄弱和经验缺乏是目前的一大障碍。文章在阐释碳交易相关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观点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概况及EU-ETS、RGGI等国外主要碳交易体系的建设经验,最后提出了对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设计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碳市场发展趋势与中国碳交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低能耗、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趋势。碳市场作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降低减排成本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全球获得迅速发展,并将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文章探析了国际碳交易市场的各种构成要素,分别阐述了不同碳市场机制的发展现状,并以此为基础分析我国碳市场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6.
7.
8.
全球碳交易市场架构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碳交易市场总体架构分为配额碳交易市场与自愿碳交易市场。近年来,这两个市场随着碳交易需求增加与政策不断成熟逐渐趋于完善,已形成成熟的碳交易产品。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ETS主导全球碳交易市场,各类碳产品价格指数与能源价格和各国GDP有紧密联系。据联合国与世界银行预测,2008~2012年间全球碳交易市场规模平均每年可达600亿美元,2012年计将达1500亿美元,可能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成立碳交易所,新兴碳交易市场发展势头迅猛。 相似文献
9.
10.
关于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路径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发展碳交易市场不仅仅是为了减轻国际气候问题谈判的压力,更是为了争夺未来碳金融发展及国际经济竞争的制高点。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建立了自己的碳交易市场,中国必须采取措施加快碳交易市场建设的步伐。目前,中国虽然已经开始构建区域性碳交易市场,但是总体上说发展还比较滞后,还存在专业人才短缺、碳金融发展落后、没有碳储备等问题。为此,中国应该鼓励各地区加快构建区域性碳交易市场,并在发展与完善的基础上,国家应采取措施构建全国性的碳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1.
选取北京、上海、广东、湖北碳交易市场自成立至2017年3月31日的收盘价数据,通过对日收益序列数据的分析,运用一阶自回归过程调整日收益序列以消除淡薄交易市场效应,之后综合运用检验性逐渐增强的4个方差比检验,判断4个碳交易市场的弱式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内碳交易市场属于淡薄交易市场;②市场中的价格信息堆积,信息透明度较差;③碳交易市场投资风险较大;④碳配额持有期不同,市场有效性具有差异,且具有阶段性特点;⑤北京碳交易二级市场属于弱式无效市场,上海、广东碳交易市场虽属于弱式无效市场,但随着碳额持有期增加,市场的弱式有效不断加强,湖北碳交易已经达到了弱式有效水平。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对如何加强中国碳交易二级市场有效性提出4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暖对环境和经济发展影响巨大,碳排放是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碳交易政策是基于市场机制控制碳排放及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核心政策工具。采用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因数据缺失,未包含西藏地区和港澳台地区数据),基于双重差分和中介效应模型对碳交易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从总体看还是分区域看,碳交易政策均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但效应的大小存在区域差异,碳交易政策在东部地区的减排效应比中西部地区更大。机制分析发现,碳交易政策可通过减少能源消耗规模、促进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实现减排,能源规模、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外商投资等在碳交易政策传导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但这种传导机制存在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山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3,(1):78-81
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不均衡,发达国家是碳交易市场的规则制定者,实现了碳交易市场的最大份额。我国仅是国际碳交易市场的被动参与者,存在制度法规不完善、企业权责不明晰、市场交易混乱等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平台,丰富碳交易品种,并且建立碳交易市场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大大提高,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一系列措施纷纷出台。世界各国实施《京都协议书》的减排目标使温室气体产生了价值,从而在气候变化领域逐渐形成以温室气体为上品的碳交易市场。本文首先分析碳交易产生的原因,然后探讨其运行机制并介绍现状,在这些的基础上分析中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而对中国如何更好的建立碳交易体系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碳基金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国际碳基金数量与规模、资金来源、设立与管理模式、地理分布、投资目标、投资方式六方面介绍碳基金的发展现状及其运行机制,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碳票交易模式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和节能减排目标设计的,因此在交易的前中期并不与国际接轨或关联,是一种"由内而外"的碳交易市场建立思路,旨在构建成熟的对我国有利的碳交易标准与体系,从而在国际碳市场上掌握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国际碳交易减排效果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交易是国际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措施,温室气体排放是一种经济活动的外部性行为,科斯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为碳交易提供了理论支持。《京都议定书》等是碳交易的法律渊源。国际主要的碳市场欧盟排放交易体系、英国排放交易体系、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等的有效运行,促进了低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动经济实体在管理方面进行节能减排的努力,达到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的,国际碳交易是抑制全球气候变暖有效的制度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碳交易机制、补贴机制以及碳交易及补贴机制下,一个二级供应链中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竞争的差别定价策略,通过求解Stackelberg博弈模型得出单一的补贴政策并不能激励制造商进行节能减排,应与碳交易机制结合使用,其节能减排效果优于单一的碳交易机制。最后通过一个算例分析验证了碳交易及补贴机制的有效性。研究表明:碳交易价格升高到一定程度时,普通产品的零售价批发价均升高,低碳产品的价格均下降,普通产品的销量下降,低碳产品销量上升,碳排放总量下降;随着低碳补贴的增加,普通产品的零售价,低碳产品的批发价、零售价均降低,普通产品的销量下降,低碳产品的销量上升,其中低碳产品的价格和需求量对低碳补贴的反应更加敏感,使碳排放量降低的同时还提高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 相似文献
20.
《经济学家》2014,(1)
空间灵活性或时间灵活性不足导致国际碳市场出现了严重的机制失灵问题,即供求结构不平衡引起价格大幅度下跌。本文从碳市场的两种均衡状态出发,定义了三种机制失灵现象:由于供给曲线缺乏弹性导致的价格失灵,由于额外性甄别系统失效所导致的额外性失灵,以及由于产权制度边界不清所导致的重复计算问题。针对价格失灵问题,本文对EU ETS和CDM市场中供给过剩如何扭曲价格信号进行了机理分析,认为长期过剩是由自锁定效应和制度扭曲产生的,而短期过剩则是由投资者套利驱动的,并就此提出了六种结构性改革措施。针对额外性失灵,文中对项目减排量机制的额外性甄别系统改革方案进行了讨论,认为当前的改革方案并不能解决额外性失灵,最有效的方案是重塑市场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