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野外观测的近千条断裂擦痕数据的电算处理结果,定量地得出北京十三陵地区中生代以来的四期古构造应力场,并对擦痕资料进行了分期整理。结合断裂、节理等构造特征与华北地区应力场的演化史及现代应力场的特征,进一步证实了这四期应力场的存在。研究这一地区地质构造和应力场的演变,对该区的地震研究、市政建设、水利工程等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阐述郯庐断裂带北延重要分支密山—抚顺断裂带西南段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从动力学角度对该断裂带中、新生代不同尺度构造形迹分别进行研究。分折了与该断裂带有成因联系的大、中型伴随构造反映主干断裂活动时限及应力场方向的情况。并结合节理统计、岩组分析资料,得到一个统一的、有联系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演化规律。即燕山早期该断裂带区域构造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σ_1方向为近 SN 向(NE10°±10°);燕山晚期σ_1为北东向(NE50°±10°);喜山期σ_1为近 EW 向(NE90°±10°)。作者认为该断裂带古构造应力场的演化规律与板块运动存在着联系。  相似文献   

3.
研究通过对冰峪沟英那河小峪河周边6个测点的节理裂隙实测,整理统计6个测点共296条节理的走向、倾向等产状参数,绘制节理产状玫瑰花图;通过对研究区域卫星影像图及地质图进行图层叠加,解译研究区域断裂分布特征,结合节理产状系统地分析了冰峪沟地区构造发育特征。研究确定NNE向为研究区的主要断裂发育方向,兼有NE、NW向断裂发育,且研究区NNE向断裂发育时期要晚于分布相对较少的NE、NW向断裂,区域应力场表现为北西向的压应力和北东向的张应力。断裂分布区域岩石破碎强烈,易于风化形成沟谷,河流沿断裂破碎带侵蚀发育,区域地貌形态受地质构造控制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长期连续运移着的大陆或大洋板块,其边界的应力不断积聚,并发生阶段性的俯冲、仰冲、碰撞及相伴随的各种地质作用。无疑,研究大陆内部古板块运动的主动力方位、构造应力场特征是板块学说的重要课题之一。但这方面的工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行之有效的古地磁等方法国内开展不多。几年来的实践表明,系统的小构造研究有助于阐明板块构造的运动学问题。华北古陆板块与内蒙古海板块之间、偏古陆一侧有一个东西延展长达650多公里、南北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研究大连区域构造活动性入手,着重对金州断裂的活动标志、深部莫氏面的起伏状态、地壳形变速率、现今构造应力场及应力集中区进行了分析,并通过近百年来区内发生地震次数、震级统计,金州断裂是一个强度较高的发震构造,地震烈度可达8度。  相似文献   

6.
当前人们对一轴晶矿物光轴优选方位的动力学分析看法不一。本文联系野外实际情况、显微构造标志及有关实验理论资料,对密山—抚顺断裂带西南段部分岩石的石英、方解石的光轴优选方位判读应力方位,得到了与野外宏观分析及显微构造分析相一致的结果。这不仅对该断裂带区域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增加了资料,同时亦为石英、方解石光轴岩组动力学分析的探讨提供了参考实例。  相似文献   

7.
本文概述了利用变形石英晶内自由应错密度估算古应力值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在详细进行超微构造观测的前提下,估算了相当于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密山—抚顺断裂带的古构造应力值,分别为86.6或142.6MPa和73.9或126.3MPa。文章强调,尽管这样方法仍属半定量研究,但它已成为构造应力场研究不可缺少的手段。断裂带在地壳浅部亦会发生部分韧性变形。  相似文献   

8.
从含氡温泉地质构造背景入手,利用地热调查、井温测量、测试水样同位素等手段,对平阴氡温泉的水源、热源和储集与其赋存地质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平阴氡温泉的水源为大气降水,热源主要为深部地下水对流及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放的热量,热储层为太古代泰山岩群变质岩中的构造破碎带及古风化裂隙壳。地质成因模式为:以太古代泰山岩群变质岩的构造裂隙带为主要含水层,以寒武系馒头组页岩、朱砂洞组砂岩为上部隔水层、以太古代泰山岩群致密变质岩为下部隔水层。在补给区大气降水通过岩溶管道、裂隙下渗至含水层,沿深部断裂构造线由南向北径流,径流过程中受地温及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的影响,水温缓慢升高,同时地下水可有效溶解围岩中氡等微量元素。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地预测溶蚀孔洞和大型洞穴的发育区带,文章根据溶洞的发育机理,综合应用层位拉平技术、相干体技术和蚂蚁体自动追踪技术恢复了四区的古地貌、古水系和断裂分布,并结合钻井和测井溶洞统计结果将溶洞发育带分为三类:残丘山头、残丘斜坡和残丘洼地,指出了塔河四区溶洞最容易发育的区带:残丘山头和残丘斜坡,尤其是在断裂和水系均发育的区带。综合考虑古地貌、古水系和断裂系统在溶洞发育中的作用,绘制了溶洞发育区带图,很好的解决了储层建模中溶洞的空间分布约束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继纵向构造置换、横向构造置换之后,提出了剪切构造置换的概念,通过典型实例描述,讨论了其形成机制、置换过程、置换程度和基本置换类型及其在变质岩区区域构造变形分析和地质填图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节理产状是影响岩体结构及其工程性质的关键参数之一,因此准确计算节理的平均产状是岩体工程性质研究的基础。由于节理产状的离散性,合理确定节理的最小样本容量对于计算节理组的平均产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Fisher分布,阐释了节理产状随机数的生成方法,提出一种考虑“超越上半球投影产状”(OEBEUHP)的平均产状计算方法。随机生成不同数量、不同κ值的Fisher分布产状来研究节理样本容量对平均产状准确性的影响,在保证准确率不低于0.95的情况下,建立了最小样本容量与Fisher分布常数κ值的经验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节理样本容量对平均产状的统计准确性影响显著,样本容量越大,平均产状的统计准确率越高;最小样本容量与κ值呈明显的反比例关系,反比例系数为1 007.23。通过对三峡地下厂房上游边墙和乌东德水电站平洞PD5-2节理的统计分析,验证了该经验关系的适用性,能够有效指导节理产状的采样工作。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野外测量砾石粒径、方位,进行砾石组构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砾石粒径范围在0.7~8.5 cm之间,主要以细砾岩为主,水动力条件不稳定;砾石球度F范围在0.91~1.65之间,扁度值在2.02~2.24之间,磨圆度P的范围在52.9~71.67之间,砾态系数在1.32~2.20之间;砾性分析通过统计野外砾石岩性得出花岗质岩最大平均含量为66.5%,变质岩次之平均含量为24.33%,石英岩的平均含量为11.67%,砂岩和硅质岩含量较少;砾向分析通过野外实测数据绘制砾石a-b面倾向玫瑰花图,得出盆地有多个古流向,主要古流向为西北和东南向。综合分析得出金陵河盆地和尚铺组以流水成因的冲洪相沉积为主,物源主要来源于盆地西北及南东侧秦岭—祁连造山带。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讨论的范围是北纬35°12′20″以北中条山地区下元古界绛县群和中元古界中条群的变质岩系,该区是我国重要的铜矿资源基地之一。笔者试图在变质岩原岩类型恢复的基础上,对绛县群和中条群变质岩原岩建造特点及其演化和中条群铜矿赋存条件进行探讨。文中的地层划分均采用孙大中等同志1979年提出的划分方案(表1)。一、绛县群变质岩原岩建造的特点 (一)原岩类型反映的相型特点绛县群变质岩的主要沉积原岩有:长石石英质砾岩、砂砾岩、石英砂岩、泥质岩、泥质砂岩(泥质粉砂岩)和中基性、中酸性凝灰岩。各原岩类型的相型特点如下: 1、长石石英质砾岩、砂砾岩:位于平头岭组底部,直接覆盖于溂水杂岩之上,厚度  相似文献   

14.
酒西盆地为一中、新生代断陷沉积盆地,新构造运功在本区异常活跃。本文通过分析酒西盆地新构造运动的各种表现形式,讨论了该区新构造运动的五种特征,指出第四纪以来共发生过7次显著的构造运动,前3次主要表现为地层间的不整合接触,后4次主要表现为河流阶地的形成及阶地的变形。根据实测河流阶地位相图及钻孔资料计算出各次构造运动的活动幅度和第四纪各个时期的活动速率。作者认为,早更新世时期本区新构造运动活动强烈,至中更新世活功强度减弱,而自中更新世以来活动强度又逐渐加强。在分析区域构造应力场和本区各种构造形迹的基础上,对本区新构造运动应力场作了定性的研究,认为本区第四纪时期处于近南北向挤压应力状态下。新构造运动对酒西盆地油气运移和聚集起着非常重要的控制作用,提出了油气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三峡库首区的工程地质环境演化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尤其是对某些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论证并据自己的工作得到一些新的结果。作者首先论证了库首区的地壳表层结构,强调仙女山、九湾溪、天阳坪三断裂构成的K字型断裂系的重要意义,并据断裂构造岩的成分结构及力学性质分析了仙女山断裂的多期活动及孕震物理。其次从白垩—老第三系的分布、温泉的排列、地形变的协调性、地应力的一致性论证了仙女山断裂活动自新构造期以来即已南北一体化,其北延过江的形式是反经验的,即以挤压应力拗折带的形式过江,而在地表无确定的断裂带存在。第三,由赤平投影解,水系优势方位统计等反演研究及现代地应力测量结果,证明库首区自燕山运动以来基本上以NW向应力场为主,属于NNW向构造体系。第四,由阶地、第四纪堆积物及物理地质作用的研究,发现新滩地带不存在阶地“超覆”,瑶子“砾岩”并无明显的构造变形迹象。库首区自新构造期始至今稳定抬升,升率约为0.1 mm/gt。在此背景下,发育了秭归—渔洋关孕震断裂带及黔江—兴山孕震断裂带的一部分。这两个带控制的地区、地壳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活跃。特别是新滩地带近2000年的重力崩滑(外动力)与区域地震(内动力)在时空上具有明显的相谐性。此外,文中还结合三峡的新构造研究提出了新构造期次划分方案,它对于工程地质环境研究是有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应变分析的角度,对麻雀脑—尖山地段石香肠构造的断面形态和组合特征进行分析,同时根据矩形石香肠块变形前后横断面面积不变的原理,对其进行有限应变测量,为恢复研究区的构造应变场及探讨石香肠的形成机制和构造意义积累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7.
推覆构造概念的发展是和人们认识地壳水平运动的存在分不开的。推覆构造的本质是在地壳挤压条件下,造成岩石物质的水平移动而使地壳表面积相对缩小的—种构造形态。它不仅在地槽褶皱带而且也在陆台范围内广泛发育,对很多有用矿产起着控制作用。十三陵—下庄一带是由数条推覆断层组成的迭瓦式断层组合。这里还有独特的飞来峰、混杂砾岩以及动力变质等现象。古构造应力场分析表明当时受到北西、南东向的构造挤压力,推覆构造正是由这种侧向压力造成层间剪切所引起。十三陵—下庄一带的迭瓦式断层组合属于燕山西部地区北东向断裂带的组成部份.其形成是中燕山亚旋回中期受到来自南东方向的地壳挤压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迁安铁矿变质岩建造特征认为:本区变质岩系相变较大,既有组构的变化,又有物质成份的变化。剖面上旋回性良好,大旋回中又有小旋回。铁矿层往往产生在两个旋回之间。变质岩原岩具有物质成份方面的火成属性与组构方面的沉积特征。结合恢复变质岩类型,也讨论了本区变质岩原岩建造特征及其形成阶段和形成环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介绍了铜官山矿田的基本构造格架之后,重点用数学地质和模拟实验的方法验证矿化期构造应力场。首先用多项式趋势分析对—175米开采中段中铜的含量进行趋势面拟合;其次根据弹性力学原理,用有限单元法求出所确定的矿田实验模型中382个单元的应力状态。所得结果均证实了本区控制铜矿化的构造为新华夏系,这与野外观察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利用大比例尺航片的线性构造解译,结合地质、物化探,重砂诸方面的资料,应用变量统计、加权预测、等密度图和中心对称度图的编制与分析4种方法,相互补充和验证,较有效地圈定了河南嵩县西北地区金的5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