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1年被称为中国慈善事业的沦陷之年。先是"郭美美的炫富事件"令中国红十字会遭遇信任危机,继而"卢美美事件"让中非希望工程背后的青年发展基金会变成了另一个被网友"人肉"揭黑的对象,近日河南宋庆龄基金会先后被人曝以善款房贷炒房以及制定天价雕像、国内三大公积金遭全民公审。慈善应怎样做?国内一时无人能够给出答案,但学者们早已认同慈善组织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慈善文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生成发展,它是人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价值取向,是一种优良的道德传统。作为历史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将慈善文化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在实践中,应对影响慈善文化发展的因素进行整合,即从主观和客观两大方面进行努力,构建新的慈善价值观,实现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文化交流是一种双向性的交流活动,但是近代的中国,由于国势衰微,在文化交流方面,一直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表现为一种"西学东渐"的趋势。西方先进文化的传入对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华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沉淀,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东学西传"的过程从没中断过,近代中国文化的西传,同样对西方社会文化各个方面起到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乔红叶 《科技与企业》2014,(11):284-284
本文先给出了"旅游文化"的定义,接着在四个角度分别阐述了"旅游文化建设"的影响,再在三个角度分析了"旅游文化建设"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建筑突现出人本主义、整体的观念、人与自然融合的意境、重视与地域文化结合的思想,水平高超。而今,我们在强调"建筑本土化"的同时,却存在着很多对继承建筑传统认识上的误区。当代我国建筑文化应该是一种立足于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基点上的,结合现代我国社会生活需要和建筑技术创造出来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5.
会计文化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会计文化初探上海财经大学杨红全一、会计文化是一种社会管理文化目前会计学界对于会计文化认识并不一致,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解释有三种:"价值观论",认为会计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企业文化论",认为会计文化从属于企业文化;"现象论",认为会计文化是会计活动中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文化产业越来越彰显出它在人们生活中的不可替代性,"文化创意产业"自然成了新兴词汇,被形象地比喻为新世纪的"朝阳产业"或"黄金产业"。对齐齐哈尔市文化创意产业的版权保护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有助于促进齐齐哈尔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能推动鹤城经济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教育是一门需要学习的艺术,如何通过系统思维辨证共生的智慧、集思广益整合的智慧、唤醒心力成就人生的智慧帮助每一位干部职工提升人文修养和科学素养,是唤醒职工智慧心灵的重要选择。文章从"家文化"的理念入手,分析得出企业实施"家文化"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工作和事业,是一项促进人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企业从中可以找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同时也是我们社会发展的方向,让我们找到"家"的感觉,从"小家"悟"大家",活出健康和美丽。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企业已进入文化竞争的时代。 企业文化要解答的基本问题通常是:我们从哪里来?我们为什么存在?我们要到哪里去?…… 然而,企业文化植根于本国的社会环境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之中。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至今仍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精神面貌产生明显的影响,已经成为民族文化性格的基本要素,它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影响到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文化认知是语言和社会文化习得的重要体验,直接关系到跨文化交际的效果。本文以建构主义"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学习理论为依托,探讨了通过英语电影鉴赏建构英语文化认知的有效模式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化感悟力和理解力。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文"嗅觉。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四诊法,其实企业文化也要讲究这四诊,特别是"闻",即嗅觉这一诊。从宏观角度看,企业文化是一个社会文化形态中的一个小分支、一种亚文化,所以做企业文化不能脱离所在的大文化、大环境,一旦闭门造车,必然会出现水土不服的表征。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的土壤,任何企业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在真空中生存和发展,一定要在适合的温度及土壤中培育文化,要在这方面保持敏锐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圆则通"的观念,意思是遇到困难,不可太较真儿,圆融变通一下,也就过去了。我们习惯于说的"差不多"、"大致"、"大概"等口头语,可能就来源于这种文化潜意识。这种传统意识是当代质量观的"绊脚石"。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多元文化冲突对我国社会大众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强烈冲击。文化多元化对社会大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方面。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新形势,探索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话剧是关乎一个文化形式能否健康发展的社会问题,而不能光靠一些有信念的人凭靠理想来支撑,我们的力量很单薄,未来会怎样谁也说不好。"  相似文献   

14.
感恩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远古社会的农事崇拜、祭祀和宗教萌芽就已经蕴涵了"感恩"的含义,那时人们认为自然界具有生命及神奇的能力,因而向山川草木、江河湖海表示敬畏,求其保佑和降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投桃报李"之说,诗人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之言,百姓也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之语。  相似文献   

15.
做老板永远的"债务",就是当员工过年阖家欢乐时,自己仍要默默居安思危。过年是一种文化,它使中国人相信爆竹能驱邪,头香助好运。可是,我们的企业文化能让我们的员工相信什么?这就是企业文化第三重门,也是最高追求:信。信任:能取信多少人?能取信多久?老祖宗说:人无信不立。因为离开信,人是没法活的。可要命的是,我们现在恰恰面临各种"信"危机。1950年代欣欣向荣,是"信念"之差:我们都信共产主义,但你是雷锋,我是群众;1980年代打开国门后,是"信仰"之差:你还信共产主义,他已信拜金主义了;等到本世纪,则已是"信任"危机了:一个彭宇案,几乎摧垮了社会大众最基本的道德堤坝。  相似文献   

16.
暗示是一个把自己的意向传达给他人,并能引起他人反应的社会行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形式。暗示不带有强制性,它只是诱发别人怎样去做,并不一定要求别人非要这样去做。暗示引伸到企业文化管理中则是强调通过创设暗示机制,以促进企业员工的思想共识、企业的整体形象、特别是团队精神的培养与形成。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创设暗示机制“学会与他人生活”和“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是对世纪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对人们生存模式的新要求。人与人之间知识资源共享的联动、合作,人与人协调共事,相互服务,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人与人之间在共事…  相似文献   

17.
王金花 《企业研究》2011,(11):160-160
一、坚持三个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作为社会环境和时代的产物,对集体(或企业)具有依赖性;同时,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改变环境,在承载文化的同时也创造文化。现代企业注重"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决定因素,把做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赵淑清 《中外管理》2014,(11):64-65
"企业文化是个筐,形形色色往里装。"但我们常说的企业文化,在日本企业里的体现却是单纯而又朴实的——就是培养并强化员工的好习惯,并将好习惯系统化、制度化,直至将这些习惯变成血肉化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张东亮 《企业研究》2011,(6):187-187
一、建立班组安全文化的重要性。 安全系统工程理论告诉我们:有效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企业安全生产,一是需要"技防"——安全技术保障;二是要求"管防"——管理制度防范;三是依靠"人防"——安全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中华文明创造的优秀文化至今仍为我们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但建立于农业社会基础的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在今天的环境中仍需要我们认真辨别、选择,以免落后文化在工业社会里给我们带来诸多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容易导致企业员工染上等级病、派系病、关系病和盲目满足病等4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