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在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四年来,中国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倡议逐渐从理念转化为行动,未来“一带一路”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宽。“一带一路”建设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安全、文化等众多领域,但经济领域,即区域经济合作无疑是其中的一项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作为古代民众开展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同时为子孙后代留下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自中国政府近年提出要建设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核心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以来,使营造良好战略安全环境的现实需求随之突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实施需要一个安全、稳定的战略环境,而安全保障机制则是保障良好战略安全环境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一、“一带一路”与城市治理的战略意义(一)“一带一路”的战略由中国国家领导人习近平等所倡议的“一带一路”(The land and maritime Silk Road initiative, B&R),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and the 21st-Century Maritime Silk Road)。  相似文献   

4.
2015年3月28日,经国务院授权,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将“国际陆港”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为了更好的服务、引领“一带一路”建设,建议将国际陆港、陆港产业园、陆港经济、丝路经济学列入学术范畴。  相似文献   

5.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2015年中国两会的热点话题和高频词之一。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曾多次提及,并且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将成为今后中国对外合作的主要方向之一。外交部长王毅也强调说,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2015年中国外交的重点。这些足以证明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6.
经贸合作为其他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目标。2 000多年前,通过陆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把丝绸、瓷器、冶铁、耕作等商品和技术,传播到了中亚、东南亚、欧洲等地区,改善了当地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如今,中国正努力让古老丝路恢复往日的辉煌。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2014年丝路基金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签约,2015年"一带一路"建设进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称.它的首要目的是沟通亚欧非大陆及附近海洋的交流,创设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交流,最终达成各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本文则主要探究“一带一路”给中国区域经济带来的发展与变化.  相似文献   

8.
4月8日,“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会成立会议暨专题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与会代表围绕《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文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 “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进展等进行了政策解读和情况介绍,对未来可能的机遇和风险等进行了讨论. 言行如走棋,一动思三步.面对如此宏大的战略计划,接受《经济》记者采访的多位学者亦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在他们看来,认识上的误区、国内重复建设问题以及国外政府政策带来的不确定因素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9.
《大陆桥视野》2022,(12):17-18
<正>随着“一带一路”倡议深入实施,往来中国与欧亚国家的“中欧班列”越来越多。这当中,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以“中欧班列”为媒的运输新引擎正在激活丝路物流新潜能。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2015年底启动至今,从“硬件”设施到“软性”制度,从“东联西出”到“西联东出”,实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贯通。经过6年探索和发展,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在商贸物流、加工制造、跨境电商等领域不断创新,其“国际物流枢纽”的形象正在逐渐变得清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了“一带一路”沿线17个省市区2006-2015年的工业环境效率,通过Tobit模型对工业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提高了沿线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平均工业环境效率也略有提升;②“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较高,而 “丝绸之路经济带”工业环境效率普遍偏低;③人均GDP、产业结构、人口密度对“一带一路”沿线省市区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对外贸易水平和环境规制对工业环境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而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贸易依存度的影响则不显著。因此,建议通过产业结构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海上丝绸之路”区域科技水平提升、“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等措施实现“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15年3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将福建列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全面策应,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与台湾交流合作活跃、海洋经济发达、海外华人华侨众多等优势,通过积极构建海陆、海峡、海外三大合作网络,引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肖君 《大陆桥视野》2014,(23):62-64
在国家层面,从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为“一带一路”建设增添了新的加速器。在新疆,新疆欧亚金融研究中心揭牌、南疆民营银行试点等利好消息不断。在“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下,新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金融中心的步伐开始加快。  相似文献   

13.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是我国首倡、高层推动、借用历史形成的“丝绸之路”概念、推动国家开放合作的发展战略。历史上,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祥地,在国家开放合作方面扮演了主要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即“一带一路”的实施过程中,坚持共商、共享、共建原则,实施完善对外经济体制、促进金融合作多边化、发展新型产能合作模式的对外经济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战略将带动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商贸、物流、能源、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有助于沿线国家间合作机制的建立,将给会展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国际化发展机遇.本文着力探索广州市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怎样以会展经济转型发展为契机,提升会展经济能级,实现广州会展国际化、品牌化和集群化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后,各省市纷纷响应,力争发挥更大的作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对各省市的地位和作用做出了明确的要求,福建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本课题研究,从福建在“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为什么福建能成为核心区,并提出福建省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的目标任务、基本思路和主要内空,为回答“核心区是什么、如何建设核心区、要建设什么样的核心区”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大陆桥视野》2014,(21):46-47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政府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促进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一带一路”的建设为上海合作组织、欧亚经济联盟、中国—东盟等既有合作机制注入新的内涵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2015,(4):35-40
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全面铺开,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更是广东经济发展中的新战略和新机遇.2014年最后一个晚上,2015新经济论坛——“发展海洋经济与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研讨会”在广州市南沙区东涌渔业基地召开.论坛上,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们济济一堂,集思广益、建言献策,除了专家们的主旨演讲,我们还编辑了部分有代表性的发言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由此产生了“一带一路”的概念。然而,这一造福人类的伟大工程构想,由于文化文明的误解和价值观念的差异,并不完全被世人所理解和认同。本文试图从“一带一路”的构成对远古人类起源地作一些猜想,并从历史的经验及学者和领袖的阐述中归纳人类共同价值观,提炼新的发展理念,以期指导“一带一路”未来的设计,从而为人类塔、人类驿站描绘蓝图,为达到形成地球共识和重塑人类精神的目标提供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20.
徐少华 《新经济》2014,(31):1-5
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的发展时期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和改革开放前沿地,如何抓住机遇、主动谋划,更好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的目标任务,是我们肩负的重要使命和工作责任.当前,广东已经把参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作为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重点,全方位地推进各项工作,争当贯彻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排头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