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92年我国政府决定进行外商投资零售企业的试点起,中国便开始了商业领域对外开放的步伐,目前国务院已正式批准了20余家中外合资经营的零售商场(其中包括2家中外合资连锁企业)。加之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批准的近300家中外合资零售企业,中国商业的对外开放已初具规模。 商业领域对外开放利大于弊 我国商业的对外开放虽只短短几年,但对我国商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已经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首先。外商带来了国内商业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短缺的资金。目前,国有商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很高,债务包袱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步伐加快,零售市场全面开放已是指日可待。如何处理对外开放市场与保护民族产业的关系,如何推进零售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本文谈一些粗浅看法。 零售商业对外开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3.
中国零售企业品牌战略管理应处理好的十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零售市场已全面对外开放,进入中国零售市场的外资零售企业大多数是全球零售百强企业,而中国零售企业从总体上看仍处于幼年阶段,企业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有效资源分散,品牌意识弱,经济效益差,尚不能有效地组织与外资零售企业的争夺战。基于此,中国零售企业品牌战略管理应处理好以下十个关系。  相似文献   

4.
一份《办法》,八方震动。酝酿近半年时间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于6月1日正式施行。由此,1999年6月17日经国务院颁发的《外商投资商业企业试点办法》(简称《试点办法》)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这份由商务部反复修改、最终确定的文件,触动了所有已经和即将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最敏感的神经。1992年7月以前,我国禁止外商在中国开办独资或合资的零售、批发业。1992 年7 月,国务院批准在部分城市试办一至两家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商业零售企业。1995 年10 月,北京有了最早的两家合资卖场。但通过各种变通手法如“假合资”、“假内资”…  相似文献   

5.
跨国零售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2年我国零售市场对外开放以来,跨国零售企业纷纷进入我国,特别是2004年12月11日取消外资零售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以后,跨国零售企业在我国发展速度明显加快。2004年~2006年,跨国零售  相似文献   

6.
深层次开放将加速我国石油市场改革步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协议,2006年12月11日中国成品油批发市场开始对外开放,在此之前的2年,中国成品油市场仅在零售环节对外开放。由零售环节开放到批发环节的对外开放意味着中国石油市场的对外开放已在纵深层次上展开。过去的事实表明,加入WTO激发了中国石油企业的活力,中国石油市场的对外开放为中国石油企业逐步提高竞争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形成了一个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7.
2004年12月11日,我国的零售企业将全部对外开放。尽管说,我国的市场还是本土商业的天下,任何一个外资企业都不可能取而代之。但随着我国零售业对外开放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和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本土化进程的加快,这种竞争将进而加剧。  相似文献   

8.
《楼市》2005,(9)
“到2005年底,百安居(B&Q)在中国将开出12家至14家新门店,从而使我们在中国内地的专业建材连锁店的数量从目前的22家增加到至少33家。”在上海最具活力、最吸引全球目光的浦东百安居中国总部大楼里,百安居中国总裁卫哲对于未来显得信心十足。按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承诺,从2004年12月11日起,包括批发、零售在内的中国的商业流通领域全面对外开放。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原先投资中国商业流通领域在地域、股权、门店数量等方面的严格限制都被逐一取消。与此同时,外资还被允许进入中国数量众多的二三线城市,甚至更为广阔的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9.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零售业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时期,涌现了一批实力超群的企业和业界精英,2004年胡润百富榜上榜企业中零售企业就有9家,其资产总额达329亿元.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企业如国美、苏宁、物美等,这些企业已经成为中国商业领军人物,并通过资本运作,获得了雄厚的经济实力.但是,这些零售企业毕竟是少数.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3年全国967家限额以上连锁零售企业中,拥有500个以上门店的企业仅11家,年销售额50亿元以上的仅14家,98%以上属于中小零售企业.  相似文献   

10.
在2004年2月11日商务部发布的最新连锁零售企业排行榜上,1995年进入中国,单店年销售额达3.2亿多元的家乐福(中国)以134亿元的年销售额、41家门店数量位居第五,在单纯超市业态企业中排名第一,在单纯外资的零售企业中排名第一,世界第二在中国成为老大,家乐福可以说是外资零售企业进入中国的一个“样板”。 家乐福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过程中,所开的零售企业几乎没有出现过亏损,而除了家乐福有赢利外,几乎所有的在华外国零售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连沃尔玛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万辉 《企业导报》2003,(11):44-46
广东省连锁经营协会的一份资料显示,洋超市已占据广州全市零售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 上海市商委的一项统计表明,上海市原计划到2005年共引进外资超市60家,而到2003年初就已超过了这一目标。 目前,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的绝大部分都已进入我国市场,抢滩路线图是从南向北、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渐完善构建自己的商业布局,本土企业的“势力范围”受到空前挑战。  相似文献   

12.
2004年2月11日,商务部发布了最新连锁零售企业排行榜。1995年进入我国,单店年销售额达3.2亿多元的家乐福(中国)以年销售额134亿元、门店数量41家的成绩,在单纯超市业态企业中排名第一;在单纯外资的零售企业中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二的家乐福在中国市场位居老大,堪称外资零售企业进入我国的一个“样板”。家乐福进入我国市场所开的零售企业几乎没有出现过亏损的情况。而同一时期,几乎所有的在华外国零售企业都处于亏损状态,连世界排名第一的沃尔玛也不例外。家乐福可谓独树一帜、鹤立鸡群。然而,家乐福在东亚的扩张却并非一帆风顺——在日本…  相似文献   

13.
通过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商业零售业连锁经营的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进程,同时也推动了商业管理的变革.中国加入WTO后,国外的零售企业特别是连锁商业巨头正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并逐步侵占国内市场份额,国内连锁企业面临的竞争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4.
以沃尔玛、家乐福等为代表的外资零售巨头近期凭借雄厚的品牌实力,以及一整套带有"倾销"色彩的市场战略,在我国急速扩张,呈现掌握我国流通主渠道的趋势.目前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都进入我国市场,抢滩路线图是从南到北、从东部向中西部,逐渐完善构建自已的商业布局,本土企业受到空前挑战.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中国的零售市场全面对外开放,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纷纷加快在中国市场的扩张,像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麦德龙、家乐福等都计划每年在中国以十几家门店的速度扩张。中国零售业要应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必须把物流信息系统作为主要的竞争力来规划建设。现代零售业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都依托物流信息技术,它也是物流系统中非常关键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我国零售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一批批曾经红火一时的品牌商业经过激烈的市场洗礼被淘汰出局,仅有少数企业始终保持着极强生命力。通过对石家庄品牌零售商业的演进轨迹分析,展开自主创新与商业生命力的探讨,进而对零售商业自主创新策略选择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到目前为止,全球零售企业200强中,已有12.5%的企业进入我国,还有12%的企业已经进入亚洲并随时准备进入中国,另外在世界200强中还有50家正积极发展本土以外的市场,也不排除其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随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我国零售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得一批批曾经红火一时的品牌商业经过激烈的市场洗礼被淘汰出局,仅有少数企业始终保持着极强生命力.通过对石家庄品牌零售商业的演进轨迹分析,展开自主创新与商业生命力的探讨,进而对零售商业自主创新策略选择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上海物流》2005,(2):4
去年12月10日后,我国承诺“入世”3年后,国内零售业对外资彻底开放,外资零售业进入中国不再受股权、数量及区域的限制。上海外经贸委相关负责人说,从去年12月11日到目前为止,3个月内已有15个外资企业在沪独资项目获得商务部批准,这些外企在沪设立的全资子公司均为批发企业,其中不乏日本的商企巨头。此外,去年1月1日以来,共有27家CEPA框架下的外资商业流通企业独资入沪。截至目前,获批进入上海的外资独资商企总计已达42家。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已有2/3进入中国,外资零售业正在从以前的东部地区向东西部地区纵深发展。2002年10月,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与中信集团携手,首次进入上海市场;其进入北京市场的第一家分店将于今年6月份开店。去年12月,麦德龙表示,将在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