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群众联系的决定》中指出:“党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决定》的基本精神,就是加强党同群众的联系,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继续保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继续推进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聚精会神地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明确指出:“我们党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领导人民群众胜利前进,首要的问题是必须保证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人民的利益。”笔者认为,党中央这一指示,抓住了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要害和实质,认认真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我们党历史上,就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召开一次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专题讨论,并作出全面系统的决定,是不曾有的。这是党中央新的领导集体审时度势,决心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为加强党的建设,保证国家长治久安,顺利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而采取的一个重大战略性措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一大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克敌制胜、战胜困难和取得各项事业胜利的“法宝”。为了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更好地贯彻群众路线,纠正和预防种种脱离群众的倾向,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及时作出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从党和国家盛衰兴亡的高度精辟地阐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把始终保持和发展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历史性任务尖锐地提  相似文献   

5.
今年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组织党政机关干部下基层的通知》,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又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采取的又一重大决策。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通知》和《决定》,对于我们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克服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向全党郑重发出了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号召,并且做出了《决定》。这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抵制和反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的和平演变阴谋、加强执政党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机关,进一步密切权力机关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坚持和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政治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江西省直机关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和中共江西省委《关于力争今明两年在密切党群关系方面取得明显进步的意见》,派出大批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并按照国务院《批转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关于九十年代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工作请示的通知》要求,把挂钩扶贫联系县作为工作基点,真心实意地为老区、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把扶贫工作引向纵深发展,做出了可喜的成绩,工作中出现了新的起色。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正确分析了我国党群关系的现状,提出了密切党群关系的目标和措施。这对于继续搞好治理整顿和深化改革,保持大局的稳定以及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发展,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六中全会以来。  相似文献   

9.
勤政就是忠于职守,勤奋敬业,尽职尽责,不当“懒”官,是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方法,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途径,是党的宗旨所决定、作风之体现,也是领导工作性质的必然要求。 首先,强调勤政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同时,也是人民群众的服务者,必须在其位谋其政,兢兢业业地工作。把权力的使用当作为人民服务的过程,是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这就决定了勤政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根本责任,是广大党员干部的第一要务。每一个领导干  相似文献   

10.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生命工程",是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抓住了作风建设的关键,顺应了人民群众的企盼,为全党作出了表率.我们党员干部要带头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务实作风、树立良好形象. 时刻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要始终根植人民、造福人民,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90多年来党的发展实践告诉我们,来自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我们党55 年来执政的主要经验时强调指出:“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形成的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也是我们党科学执政理念的根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科学执政理念的根本。  相似文献   

12.
在九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共中央召开十三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这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为实现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稳定发展,实现党在新时期的总目标、总任务,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而作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3.
论党群关系     
文章在阐述了怎样理解党群关系及密切党群关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途径。必须一切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切实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精神和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14.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首要的是必须确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这就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总的指导思想。确立这一指导思想,是由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党的根本宗旨和党在新世纪的历史使命决定的,是科学的、正确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5.
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历史时期下,切实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关系到党的政治生命和国家的前途。文章从历史的与理论的回顾中得出结论:要想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政策不能缺、感情不可少,政策与感情的叠加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既要宣传、教育群众,又要真心实意向群众学习,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是加强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途径,是坚持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的根本保证,也是党政领导正确决策、科学决策的关键环节和基础工作。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7.
关于“五大”活动,我初步想到以下几个问题,与社会科学工作者共同讨论。 首先,我们一定要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重申并要求我们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相似文献   

18.
靳云红 《魅力中国》2010,(27):136-136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要求“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全党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是我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党的先进性的体现,也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需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的深入,在党群关系上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给我们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很有必要对这些挑战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要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强同群众联系,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下大力气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要认真贯彻落实决定精神,加强同群众联系,需要正确处理以下几个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