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 2006年年底外资银行将获准开办面向中国居民个人的人民币业务,这对我国的银行业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对内地居民的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开放,将会给我国个人信贷市场带来重大变革。外资银行的进入,将加快我国人民币衍生业务发展的步伐,这些金融衍生产品将会包含代客境外理财、代客境外理财托管业务等,当然还有外资银行的  相似文献   

2.
易宪容  韩芳 《大经贸》2006,(4):34-35
2006年,人民币业务将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这是中国经济对外开放的又一个标志性事件。这一举措,直接来源于2001年中国加入WTO时的承诺:中国政府允许外资银行不分地域地对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开办外汇业务,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和地域限制要在5年内逐渐放开,外资银行业务经营范围将没有约束。  相似文献   

3.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理财迫切的需求给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更高,众多的外资银行也开始参与到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中来,给我国本土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2006年年底外资银行获准开办面向中国居民个人的人民币业务,这对我国的银行业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尤其是对内地居民的人民币贷款业务的开放,将会给我国个人信贷市场带来重大变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给客户提供的服务,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内容上,距离真正的个人理财还有很大差距,也无法与外资银行相抗衡,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仍然存在许多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高景竑 《致富时代》2011,(10):94-94
该文通过研究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结合外资银行的先进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对策,从而为我国商业银行提高个人理财业务水平,实现更快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赞军 《商业研究》2003,(14):102-104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时机已经成熟。一方面城乡居民金融资产的日益膨胀 ,产生了强烈的理财需求 ;另一方面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可有利于商业银行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来自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当前必须“以客户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 ,加大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 ,积极开展个人理财业务。  相似文献   

8.
亮时间表敲钟声急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将成为WTO的正式成员.根据WTO有关协议所制定的对外资银行开放的时间表,中国将取消外资银行办理外汇业务的地域和客户限制;逐步取消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域限制;逐步取消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对象限制;允许外资银行设立同城营业网点,审批条件与中资银行相同;允许设立外资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汽车信贷业务,外资银行可在加入后5年内向中国居民个人提供汽车信贷业务;允许外资金融租赁公司与中国公司在相同时间提供金融租赁业务(见左下表).  相似文献   

9.
个人理财业务成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核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商业银行将面临着优质企业资源有限、存贷款利差减小、资本金约束增大、外资银行大举进入等严峻挑战,纷纷将发展重心转向零售业务,逐渐向零售银行转型。而个人理财业务就成为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核心。本文从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意义出发,分析了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并进一步研究了商业银行拓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相关对策。一、个人理财业务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零售业务的重点回首2005年,国内各家商业银行在零售业务方面的运作都不小。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做出了向零售银行转型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10.
甘天文 《大经贸》2001,(11):49-50
根据我国政府的承诺,在今后五年时间内,金融服务业将逐步全面开放。在日前召开的第6届世界华商大会上,戴相龙行长介绍了入世后金融开放日程表。以银行业为例,在业务范围准入方面,加入 WTO 当年,允许外国银行向中资企业和居民个人办理外币业务。两年内,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中资企业的人民币业务;5年内,允许外资银行办理城乡居民人民币业务。在地域准入方面,加入 WTO 后,中国将每年增加一定数量城市向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5年后对外资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不再有地域限制。我国金融服务业长期受到政策的保护,内部改革又受到各种体制的束缚,尚未完全适应市场化运作,与外国很多银行相比还存在着"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良资产数量庞大、资本充足率水平低、资产流动性不强、服务品种手段单一、服务方法和水平比较落后及盈利不高"等问题。因此加入 WTO,金融业务的逐步开放无疑会使我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外资银行已获准在我国金融市场上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外部竞争产生的“鲶鱼效应”促使我国商业银行将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作为各自确立的战略重点。但缺乏个人客户细分基础上的差别化服务,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维护高端客户的忠诚度方面受到极大的挑战。 本文利用FT中文网搜集到的2006年中国商务人士理财需求调查结果,分析商务人士这类核心客户群对银行的忠诚情况,进而实施零售业务的差别化梯度推进忠诚度的经营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与国外部分商业银行发展迅速的个人理财业务相比,我国商业银行这项业务的发展明显落后,而且有着较为明显的差距。面对当今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风险日趋增大,存贷款利差日趋缩小,外资银行步步进逼的新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着居民金融意识不强,理财资金运用渠道狭窄,分业经营制约业务发展,其他机构分流理财业务,需求不足,理财产品有同质化趋向,缺乏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提出细分市场,引导市场提高人员素质等思考来对多项问题进行相对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冯鸿飞 《中国市场》2014,(5):99-100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已经把拓展个人银行业务市场作为其业务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个人银行业务市场上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与此同时,客户需求也更加广泛和多样,对金融服务要求也更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发展因人才储备、服务模式和产品设计等方面的不足而受到限制。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我国金融业需推进混业经营,提供差异化个人理财服务,加快培养高素质理财队伍,开发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加强技术更新。  相似文献   

14.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成志 《中国市场》2008,(27):32-33
目前我国存在的投资市场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监管不到位等问题阻碍着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随着我国居民个人财富的增加、金融市场的改革、监管体制的建立,个人理财业务正逐渐成为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新焦点。同时,随着外资银行的大批涌入,要求尽快成熟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个人投资意愿以及理财观念、理财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但由于我国个人理财业务与国外银行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明显落后。面对我国商业银行传统业务风险日趋增大,外资银行步步进逼的形势,我国商业银行应当深刻反思发展滞后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来促进我国金融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易世德  刘曦 《现代商业》2011,(27):43-44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居民理财意识、理财意愿日益增长,中国已进入全民理财的时代。与此同时,各家商业银行也顺应潮流,大力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各种理财产品纷纷入市,个人理财产品销售规模逐年增加,个人理财业务已逐渐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领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新的利润增长点。但是,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时间尚短,各方面还很不成熟,尤其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现状入手,在分析个人理财业务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应如何发展个人理财业务。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个人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呈几何增速,中国居民对理财产品的需求不可小觑.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却仍处于初级阶段,与国外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巨大差距.本文基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剖析目前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探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各类金融机构开展委托理财业务的现状目前,我国开展委托理财业务主要有五类机构:商业银行。从2003年起,我国的商业银行开始推出人民币理财业务为规范管理,2005年9月24日银监会颁布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证券  相似文献   

19.
蔡仡 《现代商业》2012,(24):40-41
随着金融体制深入改革以及银行业的逐渐开放,外资银行纷纷进入中国,国内商业银行之间的业务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加快发展个人理财业务,从而抓住优质客户,扩大业务经营范围,改善客户结构和收益结构,进而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亟需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个人理财业务面临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将在这一领域展开激烈的竞争。本文分析了国内商业银行在个人理财业务方面的发展现状及与外资银行相比的不足之处,对如何进一步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