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商》2015,(6)
本文旨在介绍《歌剧魅影》创作背景、舞台表现、情感表现的基础上,对《歌剧魅影》展开详细分析,并对本剧中最著名的唱段《夜的音乐》在音乐处理上做了简要介绍。进而更深层次的剖析其美学特点,并结合艺术家韦伯的个人创作风格以及特定的创作环境等影响因素对歌剧《歌剧魅影》的美学特点、艺术价值、唱段情感等问题做了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英是著名的抒情花腔女高音歌唱家、歌剧表演艺术家。她出生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家人没有从事与音乐有关的职业的,然而凭着黄英与生俱采的好嗓子与不懈的努力,终于成为站在国际声乐舞台上的佼佼者,被称为“中国飞来的夜莺”。本文从黄英的家庭背景,成长中的重大事件,她的音乐思想入手,探求黄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歌剧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在我国正蓬勃发展.近几年,作为我国艺术人才培养的高等学府,已将歌剧融入到教育教学中.本文拟从歌剧推动高校教学改革及扩大艺术院校学生就业渠道等方面论述,以期更多的声乐教师能参与到教学改革中,为培养具有较强综合素质的艺术人才开辟一务新的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4.
《美妙时刻即将来临》选自莫扎特(1756~1791)的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该作品是最著名和最受人们喜爱的咏叹调之一。是咏叹调宝库中的经典艺术佳作。作品创作于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比较规整,利于声乐学习者声音的训练及艺术修养的提高。歌曲出现在歌剧的第四幕,为了刺激和惩罚费加罗对她们之间真挚爱情的猜疑和不信任,她故意在花园唱了这首恬静优美的咏叹调,有些俏皮,有些得意,有些憧憬,有些向往。文章从作品的艺术特点和演唱技巧两个角度出发对这首咏叹调的特点及在演唱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品牌》2015,(4)
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在仅三十六年的生命中,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反映了十八世纪封建主义的丑恶以及对公平、自由的追求。尤其在歌剧领域取得较高的艺术地位,创作了大量的备受瞩目的咏叹调,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创作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咏叹调《你们可知道》广为传唱,是世界经典之作,本文主要从此曲莫扎特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其音乐风格入手,与读者共同赏析《你们可知道》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歌剧《原野》为例,将歌剧创作分为了四个阶段,即“四度创作”,包括“文学创作、音乐创作、审美创作、批评创作”,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并以“四度”为一个创作周期循环再发展,为的是使作品向“完美”无限接近。  相似文献   

7.
金湘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在倡导“歌剧思维”,他创作的歌剧也一直遵循着“歌剧思维”,并取得了傲人的成就,其中以歌剧《原野》最令人瞩目,音乐评论家居其宏认为歌剧《原野》是中国严肃歌剧领域里迄今为止最好的一部.《原野》的成功离不开金湘,更离不开金湘的“歌剧思维”,“歌剧思维”这种艺术创作思维使歌剧《原野》大获成功,必然能对中国歌剧的发展具有一些建设性的启示.本文即从金湘的“歌剧思维”入手,继而寻求到一些对中国歌剧发展的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中国新音乐的产生和发展是以学堂乐歌的兴起为标志的,学堂乐歌是我国新音乐之滥觞。本文从学堂乐歌的兴起、艺术特点及对近代歌曲创作的影响和作用,阐述了学堂乐歌的社会意义及对我国近代歌曲的创作和普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外国有名的歌剧想到国内有名的歌剧《苍原》,从成为好歌剧或经典歌剧所需的必要因素想到《苍原》;从音乐和剧情方面入手解析歌剧《苍原》,从序曲到尾声是怎样结合的,探索歌剧《苍原》是如何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褚然  郭越  郝敏 《消费导刊》2011,(16):82-82,85
一、装饰音的含义 巴赫所处的那个年代(又称巴洛克时期),很容易让我们想到贝尔尼尼的雕塑,伦勃朗的油画,还有那些富丽堂皇、象宫廷一样的大小教堂,色彩艳丽,这种艺术在造型和观念上都是大胆的,因为那个年代的风尚往往过分的纵情于装饰,从建筑到服饰,一切都充满了装饰性,音乐也不例外,也同样追随着那个时代的潮流,在巴赫的音乐中,装饰音数量和种类繁多,而且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品牌》2015,(3)
中国歌剧的发展经历了三次高潮,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对歌剧也有了新的定位和品位,这使得作家们创作出了许多富有时代特色和生活品位的作品,歌剧《江姐》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该作品以中国民歌和传统戏曲的音乐元素为基础,借鉴欧洲歌剧创作方法,运用多种音乐手法,塑造了江雪琴、甫志高等生动形象的人物,尤其是江姐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2.
褚然  郭越  郝敏 《消费导刊》2011,(12):103-103,160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750),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顶峰人物,是一位登峰造极的复调大师,被称为“乐圣”的他为人类提供了伟大的精神财富,而巴赫的复调音乐却达到了后人无法企及的颠峰。本文主要述及了巴赫的复调音乐以及分析了巴洛克时期的两种键盘乐器的发音原理及它们演奏特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时代背景、题材、人物形象,音乐特性等方面对歌剧《茶花女》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各种人物在不同场景时的艺术处理及采用的相应的演唱方法,探索演唱的技术技巧在具体作品和具体人物中的运用。从而研究19世纪意大利歌剧的特征、本质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我国声乐教学的质量也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在当前的声乐教学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声乐教学质量以及效果的提升,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构建科学化声乐教学模式,推动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顺利发展。文章分析了声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进一步分析了如何构架科学化声乐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音乐具有三度创作的艺术环节.它除了一般艺术所具备的创作和欣赏这两个艺术环节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音乐表演。只有通过音乐表演才能更好地将作者的作品展现给听众,让听众了解作者的意图,进而根据自身的修养及见解增强对作品的理解。这个重要的中间环节,既影响着听众对作品的理解,也影响着作品的流传。  相似文献   

16.
李娉 《商》2013,(13):389-389
民族声乐在我国有着悠远的历史,然而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民族声乐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民族声乐的认识也都在发生着变化,其中有积极的发展信息,同时也不乏有对民族声乐发展不利的声音。若是将所有不利因素进行分析梳理就会发现,阻碍或影响民族声乐发展的主要因素基本体现在,民族声乐唱法趋于单一化、民族声乐作品创作西洋化(国际化)、流行音乐主导化等几个方面。民族声乐要想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就必须要有其发展的"本钱",作为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国到处都有这种能使民族声乐发展的"本钱",但是现实告诉我们民族声乐的发展很不尽人意,很多地方的民族音乐已经走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地步,民族声乐作为民族音乐的一部分同样难逃此厄运。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笔者认为并非什么值得炫耀的事情,民族声乐的发展应该是多彩的、炫丽的,本文将以音乐美学中的"音乐的美与审美"原理为视角,对民族声乐多元化发展谈谈进行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李丹枫 《消费导刊》2010,(4):218-218
声乐艺术用人的声音来表达感情的一门艺术,感情通过歌者的真情演绎会给手中带来身心的陶醉。在声音和情感之间,作品则是一座艺术的桥梁。对作品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是一种音乐审美的体现,更是一种综合文化素质的反映。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 ,它能反映出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精神财富。而文化修养则是指一个人对这些人类精神活动的创造物认知多少,把握多少,运用多少。因为声乐艺术也是源自人类的文化中,所以一个声乐表演者文化修养如何如何,会对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力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试从文化修养和声乐表现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文化修养对声乐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5,(2)
著名作曲家王志信一生创作大量民族声乐作品,作品不论是在数量上亦或是质量上都成为中国民族声乐作品的优秀之作。本文主要分析王志信众多民族声乐作品中所建立的独特语汇,通过剖析作曲家大量作品,从音乐本体出发窥探王志信声乐作品的艺术特征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赵文平 《中国报业》2012,(10):208-209
钢琴音乐是从声乐艺术中产生,同时钢琴音乐又以其高超的表现形式相对独立于声乐艺术。两者对于大众传媒的作用不可小觑。本文从"怎样演奏才更加科学"与"如何歌唱才更加美妙"的角度进行探索,触类旁通地发掘艺术带来的深刻感悟,更加有助于对大众传媒深层次的影响。大众传媒的艺术与钢琴演奏与歌唱的艺术的共通之处,文中简单阐述了大众传媒的实质特性。  相似文献   

20.
钢琴伴奏作为一门特殊的音乐表演艺术,是独立的,也是特殊的。在进行歌曲演唱以及声乐表演中,钢琴伴奏是至关重要的,它能帮助歌唱者更深刻的演绎出音乐作品的内涵。因此,钢琴伴奏是声乐艺术最常见的表现方式之一,是声乐艺术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