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价值、财富与分配"新四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学术界在商品价值、社会财富和分配关系的基本理论研究方面仍没有取得共识。为了清晰地使有关价值、财富与分配的各种现象和本质联系都可得到圆满的科学说明,笔者提出“新四说”:各种生产性活劳动创造商品价值——活劳动价值说;全生产要素或经济要素创造社会财富或商品使用价值——全要素财富说;多种产权关系决定按资和按劳等多种分配方式——多产权分配说;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形式是要素所有者创造价值和财富并据此参与分配,而实质是按生产要素产权分配——按要素贡献的分配形式与实质说(按贡分配形质说)。  相似文献   

2.
《现代财富论》作者在斯密的财富论和马克思经典作家财富论的基础上,遵循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参照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实践,深刻分析了现代社会中,财富的内涵、结构、源泉及财富创造的机制和规律,并阐述了从财富视角研究人民幸福的最大增进,即现代财富创造的终极目标是幸福创造这一命题。此论为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就是带领全中国人民谋取最大幸福,贡献了一个经济学家的学术智慧。  相似文献   

3.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被奉为经济学的圣经;马克思的《资本论》则是工人阶级的圣经。《现代财富论》的作者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创新的特点,探讨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的财富生产模式。其理论创新和学术贡献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确立了全面的社会财富观;2.论述了现代财富结构的多样性;3.发现了现代社会财富的新源泉;4.丰富和发展了内含扩大再生产理论;5.提出了现代知识生产的科学命题。  相似文献   

4.
经济学意义的财富,是人类在一定生产关系下为满足自身需要而创造的物品或劳务的统称.对应由国家通过税收方式占有与支配用于社会公共消费的财富、由政府部门或微观经济组织占有和支配用于社会再生产的财富、由家庭占有和支配用于生活消费或投资的财富、由金融机构占有和支配用于社会资金融通的财富四大组成部分,财富管理系统内舍财政、财务、家政、金融四大子系统.规划决策、调控执行与评价反馈是财富管理系统的基本职能.会计系统是社会财富管理系统的信息系统.审计系统则是社会财富管理系统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5.
现代财富的性质、源泉及其生产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从事生产的目的就是通过创造财富,满足自身和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一般而言,生产力和生产方式越是先进,经济形态越是完善,就能创造出数量越大、品类越多、质量越高的社会财富,不断提高社会成员的消费水平。社会主义社会,更是要寻求一种符合“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最佳财富生产模式,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促使财富增值极大化,实现社会成员对社会财富的共享和共同富裕。社会主义财富是人民财富,人民财富的最大增值、合理分配、优化使用,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主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全体人民富裕的保障,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社会财富充分发展的前提,充分运用自然生产力进行财富创造,社会主义阶段的社会财富实行按劳分配,从消灭资本到利用资本的政策转变五个方面对列宁的财富观加以论述。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创始人,列宁的财富观对我国的财富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是使全社会更快更多地创造财富积累财富。为了表示一国一地财富增加的快慢与多少,人们采用了GDP这个概念。问题是GDP真能表示社会财富的增加吗?大部分人恐怕对此不甚了了。本文试图从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GDP与财富的关系做一详细的梳理,旨在让广大读者明白我们在经济工作中应当追求怎样的GDP才算真正地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创意产业的国家扶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磊 《江南论坛》2006,(3):25-27
一、创意产业的概念 早在1912年,德国经济思想家熊彼得(ioseph Alois chumpeter)就明确指出:现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不是资本和劳动力,而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就是知识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到了1986年,美国经济学家罗默(Romer)也撰文指出:新创意会衍生出无穷的新产品、新市场和财富创造的新机会,所以新创意才是推动一国经济成长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居民财富快速积累,创造经济高速增长奇迹。但在做大蛋糕的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要素分配比例不均衡的问题持续凸显,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面临挑战。为此,“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一与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全新概念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被首次提出。为正确理解“规范财富积累机制”这一重要论断,本文认为应从以下七个方面加以重点把握与认识:财富积累机制与收入分配秩序的区别与联系、劳动和资本在财富积累中的天然差异、合法收入与非法收入在财富积累中的本质区别、市场和政府在财富积累中的不同定位、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功能本位、个体富裕与共同富裕的辩证关系以及人的发展与分配制度在财富积累中的不同意义。上述关系的准确把握,对于全面准确理解规范财富积累机制的深刻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提升机器的速度可以生成财富,但在无效率之中发掘和创造机会可以产生远大于此的财富。因此.面对今天网络时代要牢牢记取新的创富理念:机会比效率更重要。在本文中.作者敏锐地注意到了现已显现的一些与传统经济学观点背遒而驰的经济现象.并对这些表象作了全新阐释:关于网络财富的新的生成机制做出的前所未有的揭示.对新经济的推动者来说不无启迪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财富创造的分析层面,寻求建设和谐社会、增进国民财富的各种积极性力量。研究表明,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提供了价值创造理论,同时也提供了财富创造理论,包括"财富创造和源泉"的分析、"财富占有"的分析,以及两重关系基础上的"分享剩余"的分析等。这是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方法对现代经济对象进行剖析所得出的科学认识结果,因而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现代化和中国化的切入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要始终坚持与现实、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就能够永葆生机。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财富标志量化问题的研究,提出财富密度概念,作为度量财富的一种新属性。通过财富密度的定量分析可区分一般财富和财富标志,从而使基于财富标志的各种拓展研究具有更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财富密度概念进一步提出了财富分布空间和财富密度曲线,并从财富密度视角对广义虚拟经济中的财富标志泛化、基于财富标志的货币体系、心理需求r要素逃逸等问题重新解读。  相似文献   

13.
财富是能够满足人们需要的所有使用价值的总称,何为财富的源泉,历代经济学家一直争论不休。从价值创造角度而言,劳动是唯一的源泉;从财富创造的角度看,劳动要素和非劳动要素二者不可或缺。一方面劳动始终是最能动的要素;另一方面,劳动要素与非劳动要素水乳交融。要创造使社会财富源泉充分涌流的制度安排,必须保护和尊重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力要素的财产权利,不断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坚持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加强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产权保护;塑造信用政府、责任政府、效率政府,从而实现社会总产出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社会财富及其源泉--使用价值形成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诗白 《经济学家》2003,23(1):4-11
在现代发达市场经济和高技术的生产过程中,呈现出生产要素的多维化:除了劳动力、工具力,对象力,科学力而外,管理力,环境力等成为生产过程的有效因素,并且对产品使用价值和社会形成发挥重要作用,从而表现出生产方式进步中社会财富新泉源到开发和富源的多样化。主要依托科学力(知识力)创造财富是人类进行财富创新的最高形式,也是财富创造效率最高的方式,在使用价值形成中非劳动要素作用和贡献的增大和活劳动的作用,功能的减缩,并不意味着劳动创造价值命题的失效,劳动是财富生产的原动力,是要素力的启动力,是多要素有机结合的粘合力。  相似文献   

15.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及社会财富的高度积累,作为国外商业银行零售业务利润重要来源的财富管理,正在影响着商业银行战略发展的转型。本文从浅显的角度采用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法,从商业银行的内外部环境中分析其财富管理发展的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16.
马婵娟 《时代经贸》2007,(2Z):91-92
本文阐明了财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针对财富效应传导机制,从股市规模、投资者结构及收益分配结构、股市持续变动趋势、“挤出效应”等方面分析我国股市财富效应尚很微弱的原因,由此对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财富创造是创业过程开展的目的,也是创业研究的焦点。为了洞悉影响财富创造的内在机理,揭示影响财富创造的更深层次的因素,本文围绕创业过程中作用于财富创造的机会、资源与战略,梳理和评述其对财富创造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化财富创造与三因素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构建出财富创造与影响因素间的逻辑关系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创造"财富再生"机制,实现"国强民富"目标,既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所在,也是人类的目标和终极价值。实现"国强民富"动力来自"扩大内需"战略,活力来自"财富再生"机制。良好的财富再生和循环机制形成必须做到:一是限制政府的权利,二是优化收入分配格局。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国强民富。  相似文献   

19.
规范财富积累机制对我国分阶段推进共同富裕和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房屋财富差异影响家庭财富不平等的典型事实,基于房价上涨、房屋财富升值与财富不平等程度加剧的理论逻辑并利用2011—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的研究结果表明,住房价格不平衡将会加剧同类型家庭内部、不同类型家庭之间的财富不平等程度,严重恶化我国财富分布格局。家庭财富积累动机与房价水平的双重差异是造成同类型家庭内部财富不平等的核心因素,房价上涨的财富效应与房价水平的双重差异是导致不同类型家庭之间财富分化的关键成因。数值模拟显示,降低收入差距与城乡差距、缓解财富顶层集中、有效管控住房投资行为、切实降低消费性住房购买压力等措施,对我国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和财富积累机制、改善财富分布格局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朱大鸣 《新经济》2010,(4):95-95
权力和具体经济的分离,是社会财富趋于均衡的基础,如果权力和财富勾结只能导致经济畸形化和财富分配不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