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瑾  李娜 《经济师》2009,(1):104-105
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发展,股权结构已经成为公司治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股权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公司绩效。文章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相关性检验。  相似文献   

2.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以后中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实现股份全流通和逐步的股权分散化。从根本上说,股份全流通和大股东适度减持股份有利于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和绩效提升。但是具体作用效果还取决于法律对股东利益的保护,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等制度性因素,并且对不同行业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理论与实证研究前沿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回顾国内外近二十年来的重要理论与实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所有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或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做了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并对今后进一步研究这一问题介绍了国外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实证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得出结论:与高度分散,高度集中两种股权结构相比,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存在,并有其他大股东与之相制衡,且第一大股东为法人时,总体上有利于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绩效。这种股权结构应成为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5.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股权分置改革被称为中国证券市场的第二次制度革命,它通过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东之间的对价制度设计使得非流通股东获取了流通权,从而形成了两者共同的利益目标,改变了上市公司利益冲突的现实状况,是上市公司有效治理的重要前提。然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并不能够解决我国所有的公司治理问题,只有通过积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配套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使上市公司获得长远健康发展。本文在肯定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治理的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后公司治理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我国推行股权分置改革旨在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治理效率。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通过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股利政策和再融资行为之间的关系,可以找到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目标和途径。以便针对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制度可能存在的缺陷,提出完善公司治理制度、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对策建议,并指出股权分置改革后我国证券市场发展可能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8.
股权流动性抑制与公司治理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通性和流动性是投资性资产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流动性抑制是指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使资产的流动性长期低于正常的水平。中国证券市场独特的股权分置制度,导致2/3的股权不能在证券市场流通,使股权的流动性大打折扣。但是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流通股比例的高低并未导致公司业绩的显著差异,并据此提出解决股权流动性抑制问题的基本要求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电力行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深沪两市57家电力行业上市公司2006年的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从内外两种治理机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中,对公司绩效影响较显著的因素分别是: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之和、反映控制权市场的系数Masc以及高管人员的报酬等四大因素。而对于其他反映治理结构的变量,尤其是反映董事会特征的变量,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沪深两市131个在2005年、2006年两年间完成全面股改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公司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因子分析的统计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及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绩效,即股改是有效的。另外,将131个样本公司的综合得分均值与沪深300的综合得分均值差异进行显著性检验,结论表明上市公司业绩除了受到宏观经济因素的影响之外,同时股权分置改革也会为其带来正效应。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莹芬 《经济管理》2005,(17):75-79
股权分置是我国上市公司的一个现状特征。改革股权分置,逐步统一股权,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制度性基础。建立一个规范的管理平台,不仅有利于公司绩效,也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分析了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考察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并运用统计和回归分析方法验证了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中国"扭曲"的公司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的作用不显著,但具有较强的行业效应.  相似文献   

13.
杨倩  杨佳 《经济论坛》2009,(15):134-137
文章以中国物流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就其2005年末和2007年末的股权构成、股权集中度进行了对比,分别分析了两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同时利用面板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分析,结果显示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经营绩效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由此支持了物流类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  相似文献   

14.
袁静 《生产力研究》2011,(2):163-165
股权的全流通和股权集中度降低一定程度上优化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改变了在股权分置制度下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不合理,激活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机制,使得公司治理存在的问题有了根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邱艾超 《产经评论》2014,(4):128-140
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改革呈现出由传统的行政型治理向经济型治理演进转型的过程。选取2005-2009年持续经营的国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了行政型治理指数;进而对行政型治理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从不同维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行政型治理度对公司绩效产生负面影响。其中,国有股权集中度是行政型治理“负效应”的“主要贡献者”;而政府经营政治化、高管人员的政治联系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司绩效的提升;最后,揭示了行政型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路径,行政型治理度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低,进而影响到公司绩效的提升。相关结论有利于政府作为公司重要外部监管力量来界定监管和干预的边界;为探索党组织嵌入公司治理的有效途径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股权分置改革以来的2005~2007年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重点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产权属性和竞争环境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本文的研究发现:(1)股权分置改革显著提高了上市公司绩效;(2)股改前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绩效明显优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而股改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绩效却明显低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3)股改后,在高度竞争行业中,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绩效优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而在中度和低度竞争行业中两者则无明显差别;(4)股改后,高度竞争行业内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绩效与股权集中度呈正相关关系。上述研究结果还表明,产权论和市场竞争论二者作用的发挥都是有条件的;在不同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不同产权属性的公司绩效并不相同。根据上述分析结论,本文还就国有企业改革和民营企业发展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7,(6)
在现代公司治理问题中,代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股东追求股权价值的最大化,而管理者是"经济人",普遍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产生了股东和管理者追求目标不一致的现象,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同时运用监督和股权激励方法来使二者的利益趋同。由于我国不同上市公司之间股权结构存在差异,使用的股权激励手段也应当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8.
简论资本结构、公司治理及股权分置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结构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我国长期存在的股权分置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本结构治理作用的发挥.通过改革前后资本结构的变化,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影响,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9.
股权结构不仅反应不同股东的出资分配情况,同时还能反应公司控制权在股东和管理者之间的分配情况。本文利用现代公司治理的理论,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进行了分析,试图发现其中存在的降低治理效率的问题,并对症下药找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公司治理的基础是股权结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降低代理成本,但是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我国股权分置制度存在的弊端严重影响着公司治理。根据代理理论,股权代理成本可以划分为管理层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引起的第一类代理成本和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引起的第二类代理成本。所以本文就基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视角,以2011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股权结构与股权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得出股权集中度可以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和第二类代理成本;股权制衡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第二类代理成本,但会提高第一类代理成本;负债也会有助于降低第一类代理成本;而管理层和机构投资者持股并未起到降低代理成本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