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金融创新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1912)提出创新理论并用它来解释经济周期和社会过渡问题以后,一些西方学者开始把创新理论应用于金融理论的研究,就金融创新的成因、利弊和对策发表了各自的见解。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理论成为西方经济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尽管中外有关  相似文献   

2.
《西方经济学》是经济管理学的基础性学科,其主体内容共分三大部分,即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户、厂商)为研究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确定。需掌握的核心理论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均衡理论和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西方直接投资理论都是立足于投资国,而对于东道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的行为缺乏分析。由于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是涉及到投资方与引资方两个主体的交易行为,因此,抛开引资方(即东道国)来谈国际直接投资必然是片面的。当今世界,东道国的状况如何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很有必要研究东道国利用外资的行为。为此,试图从西方对外直接投资理论推导出东道国吸引外国投资行为的理论。  相似文献   

4.
FDI学派跨国并购理论范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DI学派跨国并购理论主要是从国际直接投资(FDI)角度,研究厂商跨国并购的根本原因与行为动机的理论学说,是西方企业并购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基本按照产业组织思路与资源禀赋思路展开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的FDI跨国并购理论的演化呈现出以下特征:在主导思想方面,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取代了新古典经济学;在研究思路上,产业组织思路取代了要素禀赋思路;研究重心由新建FDI转向跨国并购FDI;研究视角由单一性理论研究转换成综合性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研究方法上存在三个方面本质区别: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出发点,把劳动者仅仅作为生产要素研究;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产理论是以"历史的、现实的人"为出发点,把劳动者既看作生产要素,又作为生产主体来研究.西方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只研究生产一般,因而使用价值(即效用)范畴是其研究的核心;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不仅研究生产一般,更注重研究生产的具体社会形式,因而把价值范畴作为研究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用个体主义方法,把生产理论仅仅置于微观领域来研究,致使其理论体系在微观与宏观上形成脱节;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运用唯物辩证法,在宏观和微观的有机联系中研究资本主义的生产和再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6.
吴海涛  苏芳 《经济师》1992,(9):16-18
<正> 地下经济的一般理论考察地下经济是整个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蕴含于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之中。西方经济学家一般按照国民经济帐户核算体系(SNA)把其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分为两类,即地上经济与地下经济。地上经济,是遵照法律和当地政府的有关规定公开进行活动的经济,并履行以下义务:领取营业执照、领取就业卡,在同业工会进行登记、执行社会保险系列,向税务局申报并缴纳税金。凡是至少不履行以上一项义务的经济活动,就属于地下经济。地下经济的主要内容有:(1)未进行登记的,不入帐的企业活动,这些企业有时没有营业许可证或执照,部分或全部逃脱及不缴社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商贸流通理论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都对商贸流通理论进行过研究,但两大理论体系对流通问题研究的视角、重点和研究范式都有不同。马克思经济学将流通作为生产、交换、消费和分配的一个重要方面进行研究;西方经济学对流通问题主要从财富的源泉、交换的实现等视角进行研究。马克思经济学将流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一个环节,通过理论抽象来研究流通问题;西方经济学对流通理论的研究是从应用范式角度展开的。通过比较可知,我们应以马克思经济学的流通理论为主体,结合流通领域的现实变化,借鉴西方经济学的流通理论,建立新型的商贸流通理论。  相似文献   

8.
<正> 《人民日报》1983年11月16日转载了陈岱孙教授的题为《现代西方经济学研究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原载《北京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一文。文章强调指出,当代西方经济学是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这些国家的经济制度和我们的社会经济制度根本不同,从而,现代西方经济学作为一个整个体系,不能成为我们国民经济发展的指导理论。同时,我们又要认识到,在若干具体经济问题的分析方面,它确有可供我们参考,借鉴之处”。岱孙教授的这个看法,我觉得是很正确的。当代西方经济学,毋论是微观经济学抑或是宏  相似文献   

9.
浅谈经济学中的数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树鑫 《经济论坛》2004,(12):155-155
西方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国富论》起的二百多年来,已形成了一个庞大而较严密的理论体系。在整个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的理论形式、研究方法是公认为最接近自然科学的。我认为这实际上表明,数学作为一种理论信念、方法论和研究手段,十分明显地体现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特征中。一、经济学中应用数学的思想及其假设根据作者的初步认识,西方经济学中基本假设及其思想可概括如下:第一,注重静态忽略动态。如“均衡”思想,强调静态均衡状态(特征)是一般经济运行的本质特征,在经济学中处于中心地位,而忽略实际经济运行过程及其不确定因素的分析。西方经…  相似文献   

10.
郭琳瑛 《广东经济》2001,(5):47-48,35
(一) 人口与经济关系问题是人口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马尔萨斯(Malthus、1766)作为西方资产阶级人口经济学的先驱,其所有理论基本上是伪科学的、庸俗的,但他把人口问题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理论问题提出来,认为要从人口增长和生活资料的增长的关系中来考虑人口问题,以及提倡节制人口的增长,有其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自从马尔萨斯的“人口  相似文献   

11.
<正> 一、生产力理论的比较研究比较马克思学说和西方经济学体系中的生产力范畴及其理论,会发现以下主要差别。 (一)从立论的哲学基础看,马克思生产力学说与其哲学观是一致的。马克思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观来研究生产力的,并把生产力看成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与逻辑的起点。因而,  相似文献   

12.
敦玉林 《经济问题》1993,(12):12-13,25
西方经济学界往往把经济学描写成环境论的对立面,这样一来,经济活动就被看做污染和毁坏自然环境、日益导致全球资源耗竭问题的根本原因。而《资源经济学》一书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罗顿(G·A·Norton)则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明确提出经济学在消除环境问题的理论和实践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如果不是决定性的作用的话)。现将该书基本理论观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3.
从产权理论看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交易及交易成本问题产权理论是由交易成本 (或称交易费用 )问题引出来的。交易成本理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经济学家、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纳德 .科斯 (Ronald .H .Coase) ,他于 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 ,被认为是交易成本理论以及产权理论创始的标志。这里的“交易” ,是一个一般化了的外延很宽泛的概念。早期的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认为 ,人类全部经济活动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人对自然的活动 ,称为生产活动 ;另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活动 ,称为交易活动 ;交易又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①买卖的交易 ,即平等人之间的交换关系 ;②管…  相似文献   

14.
经济活动有两类人参与:一是从事生产交换活动的人,是为私家人(经济人);二是为经济活动建立制度规则、维持秩序的人,是为公务人.古代和近代是一种小规模生产,制度规则长期固定,公务人的参与被遮蔽,只显示出私家人活动,由此亚当·斯密提出了经济人假说.工业革命后,生产走向社会化,制度规则的变革加快,公务人与公务活动的作用增大.而在西方国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制度凸显私家人,因而在西方经济学各种理论框架中,经济人假说是一大理论支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公务人与公务活动的作用更大,两类人假说更为适用,可为开创21世纪中国经济学提供一个理论支柱.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消费结构的研究已有五年多的历史了,成绩是很大的。但目前它却徘徊不前,深入不下去。尤其是要达到从量的方面,对社会主义经济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中间还存有一个很大的距离。问题的症结何在?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还应当考虑解决哪些问题?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渴望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能有一个较大的理论飞跃。一消费结构的研究,如果从建立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因素分析。它主要研究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消费结构发生变化、变化的过程和范围等等(包括对消费资料选择,使用和更新过程的分析)。在西方经济学中,常被称为“消  相似文献   

16.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第一个提出分权理论的启蒙思想家.作为西方宪政理论的一项重要原则,分权理论对西方的资本主义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避免了权力过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制止了这些人无约束地滥用权力而产生暴政的状况.对洛克早期的分权理论进行探究,有利于我们更为准确把握西方该思想的发展脉络,更为深刻地理解西方早期启蒙运动思想家在这方面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张育彪 《广东经济》2002,(10):33-35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凯恩斯主义陷入了困境,西方经济学界出现了一股强大的新自由主义思潮,公共选择学派(Public Choice)(公共选择学派与公共选择理论在概念上是同称,也可称为公共选择)便是这股思潮中别具一格的一派。此学派是西方经济学中以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个重要流派,早期在美国流行广泛。近年来  相似文献   

18.
<正> 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在西方经济学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有方兴未艾之势。遗憾的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用国际上流行的分析工具和较成熟的理论,系统地分析我国生产率与增长率的关系,并据此进行国际比较的著作,还不多见。现在,李京文、乔根森(美)、郑友敬和黑田昌裕(日)等几位教授合著的《生产率与中美日经济增长研究》一书已由中国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19.
近来的一些研究,包括达戈·加尔塔(1988)以及吉姆斯·科尔曼(1990)、罗伯特·普特南(1993)、福山·弗兰西(1995)的研究,都主张信任或社会资本决定了一个社会的公共机构的绩效。这些研究将信任或社会资本看成是一个社会中人们通过合作以产生社交方面有效的结果并避免象囚徒困境这样的合作处境。例如,普特南(1993)就将社会资本作为意大利各地政府的绩效的决定性因素来考察。他证明了群众积极参与公民活动的地方(这可以看作是一个高度合作倾向的表现形式)也是地方政府展现出较高绩效目标尺度(如公共物品的交付)的地方。福山·弗兰西(1995)则进一步认为公民间的高度信任说明一个社会中包括厂商在内的所有机构的较优绩活动。在这篇论文中。我们提供了对现有的信任理论的概述,将其中的一些含义加以拓展并在多国的截面上对其进行检验。在数据中我们发现了有关这种看法的引人注目的证  相似文献   

20.
<正> 宏观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简称非均衡理论)的出现使整个西方经济学有了一个突破性进展。这个理论产生于凯恩斯的宏观理论结构,但又不局限于凯恩斯分析的范围。它把凯恩斯理论中所包含的非均衡的分析方法作为一个基本的理论结构形式加以扩展和延伸。在最近十多年中,宏观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理论的发展不仅描述了具有西方制度特征的市场经济的动态过程,而且也逐渐扩展到具有东方制度特征的计划经济的领域,因为后者往往具有更典型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的特征。此外,非均衡理论还被广泛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因此,它正在日益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