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泰勒规则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美联储等央行所采用,也为众多央行所关注,但该规则在操作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由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物价稳定的强制性,政策目标利率具有一定的相机抉择性,泰勒规则其实是规则和相机抉择的结合。考虑到利率平滑的机会成本较小,泰勒规则发挥作用的关键在于货币当局与公众建立良好的交流机制。货币当局应配合利率调整实行联合或单独交流战略,管理预期,影响市场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货币理论和货币政策相关理论与观点的梳理,明晰了各学派之间的联系与不同,并同时认为,随着将理性预期引入货币理论的分析,货币政策规则成为明显优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框架。由于通货膨胀目标制既能使货币当局建立货币政策可信性,又能使货币当局保持相当的灵活性,因此,20世纪9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通过建立通货膨胀目标制来提高其货币政策的绩效。  相似文献   

3.
传统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重在通过操作政策工具实现政策目标,现代预期管理重在通过信息传递,塑造和引导公众预期.央行沟通和货币政策规则是货币当局释放政策信号进行预期管理的重要方式.分析了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对微观企业投资产生影响的理论机制,构建了我国的央行沟通信号和政策规则信号指数,并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货币政策信号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沟通信号和规则信号能够显著影响微观企业投资,信号宽松程度与企业投资呈倒U型关系.企业金融投资对实业投资存在挤出效应,预期管理抑制了这种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于货币政策操作规范选择问题的争论--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很少涉及一个重要的问题,即决定货币当局在规则与相机抉择之间进行抉择的因素是什么.运用交易成本政治学的分析框架对此问题作的剖析可以看出,货币当局是在政策得益与政策转换引致的交易成本的权衡中做出政策转换的决策的.  相似文献   

5.
羊振雪 《云南金融》2012,(4X):123-124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工具选择和规则制定。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函数对于产出具有较大的偏向性,与西方国家主要针对通胀管理的目标不同。我国的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与名义利率一起发挥独立的作用。在特殊的政策目标下,我国央行很难采用单一规则做出承诺,相反更加偏好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6.
羊振雪 《时代金融》2012,(12):123-124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的框架下,分析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设定、工具选择和规则制定。本文的研究表明,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函数对于产出具有较大的偏向性,与西方国家主要针对通胀管理的目标不同。我国的货币供给作为货币政策工具,与名义利率一起发挥独立的作用。在特殊的政策目标下,我国央行很难采用单一规则做出承诺,相反更加偏好于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规则。  相似文献   

7.
西方经济学界货币政策规则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货币政策操作的"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由来已久,但近期西方经济学界对货币政策规则的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货币当局都倾向于折衷地进行政策操作,而且,作为货币当局制定政策的基准,规则本身也是相对灵活的,也会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作出适当的、系统性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深入考察了二战后发达国家货币政策的演进过程,总结了当前发达国家以短期货币市场利率为目标的货币政策调控模式。通过对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型过程的分析可以发现,规则操作要优于相机抉择的逆周期货币政策,价格型目标和工具往往要优于数量型目标和工具。货币政策制定必须考虑市场预期的因素,采取前瞻性的政策操作,充分发挥价格工具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市场预期,顺利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对完善我国货币政策操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结构向量白回归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中的规则与相机抉择成分进行分解,检验了我国1996—2007年间的货币政策取向,发现我国在制定货币政策时,依赖于一定的规则行事(如泰勒型规则),同时融入了一定程度的相机抉择操作;我国货币政策经历了“扩张-紧缩-稳健”的调整过程,尤其2002年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进入稳健调整过程;产出冲击和利率冲击是驱动未来利率变化的主要来源,并且一个正的货币政策冲击会在至少三年后带来更高的短期利率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陈松青 《云南金融》2012,(3X):160-160
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对货币当局依照利率规则(Taylor rules),通过利率传导机制来调节经济运行,从而实现经济的稳定均衡展开理论评述。Taylor指出,名义利率减去预期通货膨胀率就是实际利率,因此,只要名义利率随着预期通胀率同向变化,就能实现实际利率的稳定。当实际的GDP增长高于潜在的增长水平时,实际利率就会偏离均衡状态,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就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整名义利率来实现实际利率的稳定,在维持短期实际利率稳定的目标下,央行可通过调整名义利率来稳定物价和实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利于加强货币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传递,因而受到了各国的重视。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及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具有积极的效用。然而,当前总体上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还不高,还存在着目标不透明、信息披露不完全、决策不公开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成为当前央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国中央银行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都在致力于增强货币政策透明度。而理性预期、信息不对称和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构成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理论基础。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近年来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货币政策影响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入手,总结了风险定价模型效应、逐利锦标赛效应、思维定势效应和中央银行沟通反馈效应等四条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渠道,并以2004~2010年中国16家上市银行的数据为样本,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中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即宽松的货币政策鼓励了银行的风险承担;随着存款利率水平和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提高;同时中国银行的风险承担与GDP的增长呈正相关关系,即具有显著顺周期特征。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金融系统和实体经济遭遇了严重冲击,为了有效缓解负面冲击,各国央行纷纷推出各种宽松性货币政策,但在实际应用中,传统货币政策不能有效克制危机,美联储等央行纷纷求助于量化宽松等新型非常规货币政策。目前来看,非常规货币政策产生了积极影响,美国等经济体实现了就业的改善、金融系统的稳定和经济增长的复苏。为全面了解货币政策,本文系统归纳了美联储等央行采取的各类非常规货币政策,探讨了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施途径及效能得失,并总结了美联储采取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主要经验。  相似文献   

15.
Interest rate decisions by central banks are universally discussed in terms of Taylor rules, which describe policy rates as responding to inflation and some measure of the output gap. We show that an alternative specification of monetary policy, in which the interest rate tracks the Wicksellian efficient rate of return as the primary indicator of real activity, fits the U.S. data better than otherwise identical Taylor rules. This result holds for a variety of specifications of the other ingredients of the policy rule, including the output gap, and of private agents׳ behavior.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货币政策的信贷传导渠道出发,探讨了金融危机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准备金需求的变化、信贷配给对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还受制于商业银行资本量、风险偏好以及信贷配给程度的变化。因此,强化危机时期的货币政策效果必须配合影响银行信贷行为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We explain the heterogeneous response of central banks to financial stability risks based on a financial stability orientation (FSO) index, which reflects statutory, regulatory, and discretionary components of central banks' monetary policy frameworks. Our baseline results from a cross‐country panel of modified Taylor rules suggest that central banks with a high FSO increase their policy rates in response to elevated financial stability risks by 0.27 percentage points more than central banks with a low orientation. Back‐of‐the‐envelope calculations suggest that this policy rate differential translates into a reduced crisis probability but also into considerably lower inflation and output growth rates.  相似文献   

18.
近期的金融危机使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加强了对金融稳定问题的关注,对货币政策目标的选择与实施更加慎重。为更好实现金融稳定目标,中央银行应根据具体情况,在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之间做好平衡,在不同种类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间做出选择。  相似文献   

19.
银行间货币市场是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平台,研究货币政策对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的影响对于完善商业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设定银行间市场流动性测度指标与梳理货币政策工具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分别使用事件分析法和时间序列模型对不同政策工具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分析结论,并总结其对于完善商业银行日常流动性管理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