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宏观税负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文  董静静 《山东经济》2009,25(1):87-95
宏观税负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GDP构成、产业结构等经济因素;税种构成及税率的确定、税式支出政策、非税收入所占比重等税制因素;政府职能范围;税收征管因素等因素的影响。对我国1985年以来宏观税负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可以发现,人均GDP与我国税收收入绝对额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是引起宏观税收负担变化的重要原因;间接税占税收收入的比例与宏观税负存在正相关关系;政府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与宏观税负存在正相关关系,并且弹性系数大于1。  相似文献   

2.
宏观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黑龙江省相关经济指标进行分析,试图揭示黑龙江省税收负担与经济增长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该省税收收入随着地区GDP的增加而增加,地区GDP增长率随税收收入增长率的增长也呈正相关关系。为此黑龙江省需要促进经济发展,进一步规范税收征管,优化宏观税负水平。  相似文献   

3.
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源泉,也是政府履行职能的经济支柱。文章通过对2009~2016年安徽省税收收入与GDP相关数据的整理,运用数据图表、弹性系数、回归方程等工具,分析安徽省税收收入、税收增长率、GDP等指标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趋势,深入探究安徽省2009~2016年税收弹性系数其变化规律,对安徽省税收收入与GDP总额、税收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以及宏观税负与GDP增长率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在借鉴国外促进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积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激发安徽发展动力、促进安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税收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宏观税负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负担问题始终是税收政策的核心,宏观税负水平合理与否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的财力,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意义。自1994年我国进行了重大的税制改革至今已有9年,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宏观税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又对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由此而引发出来的税制改革等问题将展开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5.
宏观税负是衡量一个国家总体税收负担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用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税收总收入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宏观税负变化本质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财政分配关系变化的状况。决定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二是政府承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职责范围大小。笔者立足于对中国宏观税负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对中国宏观税负进行了国际比较,从而更加理性地看待当前中国的宏观税负。  相似文献   

6.
詹正华 《特区经济》2010,(11):16-17
宏观税负的高低,不仅表明政府在国民经济总量分配中集中程度的高低,也表明政府社会经济职能和财政功能的强弱。合理确定宏观税负水平,对于保证政府财政收入,增强税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实现税收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国家宏观税负水平应与其政府履行其职能对财力的客观需求和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在考量我国宏观税负的实际水平时,必须考虑事实上存在的视同税收收入。  相似文献   

7.
李继昆  杨悦华 《天津经济》2022,(10):48-50+56
税收与经济的相关性问题一直是税收经济分析的重要内容。随着税收与经济相关性分析的不断深入,仅仅对税收与GDP的宏观税负、税收弹性等相关指标和税收与GDP总量上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则显得远远不够,税收收入除了受到GDP总量的影响外,还要受到GDP构成以及描述经济发展状况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结合GDP三种核算方法的基本概念,从多元统计分析的角度,对税收与GDP构成进行了多元分析和探讨,得出了税收与GDP构成间存在较好的多元线性关系的结论,并提出了通过对税收与GDP构成的多元分析所产生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上海经济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对影响区域经济增长和宏观及产业税负的生产要素、对外经济开放相关因素进行了模拟,计算和分析了税负的变动。分析发现,在名义税率和征税强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要控制宏观税负的过快增长,需要增加生产要素的供给,而最有效的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上海经济高度依赖国际市场和国内其他地区市场,因此,进出口增长和调出增长等对外经济行为不仅不能更多地拉动GDP的增长,反而导致宏观税负和其他各项税收税负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税收负担问题始终是税收政策的核心,宏观税负水平合理与否对于保证政府履行其职能所需的财力,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进行税制改革至今已有9年,宏观税负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将对经济产生影响,并由此而引发税制改革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宏观纳税评估是税务机关运用专门的分析方法测定一个地区的税源总量,分析税收收入与纳税能力之间关系的一项宏观税务管理活动,科学的宏观纳税评估更能反映征管的深度和依法征收的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新疆1995年—2003年以来的税收变动情况,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新疆税收与经济的内在关系做若干回归分析,进而利用税收与经济互动模型,结合新疆经济发展的动态趋势和产业特征,对“十一五”期间新疆宏观纳税能力进行评估,以期为各级领导的科学化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1.
关于开征统一物业税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庭敏 《特区经济》2006,(2):339-342
我国关于物业税的正式讨论始于2003年底,国内许多专家和学者对物业税进行了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介绍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物业税制,旨在通过比较研究,给我国物业税改革提供借鉴;二是对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利弊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三是对物业税开征时机的研究;四是对可以合并和取消的税种的研究。本文对国内以上有关文献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文章使用中国A股市场的日数据检验了印花税税率的调整对市场流动性、市场的波动和股票异常收益率的影响.实证的结果表明,印花税税率的变化和市场流动性呈反向关系,但并不总是如此.与一般认知不同的是,无论印花税税率的增加还是减少都不会引起市场波动加剧.相应的,股票异常收益率对对印花税税率的变化也并不总是敏感的.基于上述实证结果,文章认为印花税并不是调控证券市场的有效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3.
游振宇 《特区经济》2008,228(1):271-272
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税收政策的支持。通过税收政策对中小企业投资、吸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的经济学分析表明,税收政策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着极强的杠杆撬动作用,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对此,要以辩证唯物的观点:坚持"有用论",反对"无用论",警惕"万能论"。  相似文献   

14.
以“营改增”这一重大税制改革为切入点,基于创新驱动发展、引领经济社会转型的视角,选取2010—2013年沪深两市A股主板软件服务业企业为样本,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考察了“营改增”对软件服务业研发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营改增”的实施对我国软件服务业的研发创新活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且与非试点地区相比,在“营改增”试点地区样本企业的研发强度有显著地提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梁万泉 《特区经济》2010,(12):137-138
针对目前个人所得税改革这一热点问题,分析了在配套和征管等方面存在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分析流转税与所得税近十年的发展变化和未来的增长趋势,结合我国税制改革以来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发展变化的特点,用实证的方法,拟合流转税和昕得税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历史发展轨迹,测算流转税和所得税与各项经济指标的相关系数,具体量化当经济增长一定的条件下,所得税优于流转税的倍数;可建立经济计量模型,得到流转税和所得税应该达到的最优税收比例。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nnual Swedish time series data on the top marginal tax wedge and marginal tax wedges on labour income for a low-, average- and high-income earner for the period 1862–2010. These data are unique in their consistency, thoroughness and timespan covered. We identify four distinct periods separated by major tax reforms. The tax system can be depicted as proportional, with low tax wedges until the Second World War. Next follows a period featuring increasing tax wedges. During the third period, starting with the 1971 tax reform and continuing throughout the 1980s, the efforts to redistribute income culminated and tax wedges peaked. The high-income earner started to pay the top marginal tax wedge which could be as high as almost 90%. The main explanations for this development are temporary crises leading to permanent tax increases, expansion of the public sector, distributional ambitions, increased local taxes, bracket-creep and the introdu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contributions paid by employers. The 1990–1991 tax reform represents the beginning of a new and still continuing period with decreasing marginal tax wedges.  相似文献   

18.
The status of the deductions in Japan’s income and resident tax systems is an important policy issue. To analyze this issue, it is essential to have an evidence-ba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ituation regarding the effect of deductions on the tax burden reduction and income redistribution. To this end, we use household microdata from the National Survey of Family Income and Expenditure during 1994–2014 to conduct a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the burden reduction and redistribution effects of deductions over a 20-year period. Initially, the higher the income group, the higher the burden reduction effect of the deductions (ratio of deductions to gross income). However, the advantageous treatment of the higher income group has been decreasing annually and, recently, the burden reduction effect has reached a proportional structure. Although the system changes in deductions have decreased the tax burden effect due to deductions, these changes have contributed to weakening 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the Gini coefficient.  相似文献   

19.
娄权 《特区经济》2007,216(1):99-101
我们以1994~2004年全国上市公司9536组数据为样本,考察上市公司税负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①上市公司税负至少占利润的62.04%,上市公司总体税负并不轻;②上市公司总体税负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税负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③上市公司总体税负存在行业差异,2004年度采掘业、房地产业等五个行业平均总体税负较高;④总体税负与所得税负担、流转税负担、资产规模、盈利能力、资本密集度和年度变量显著正相关,却与负债水平和投资收益显著负相关。本文的政策含义在于:①若要保持税收的可持续增长,应该紧紧抓住典型重点企业,比如资产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这些企业是重点税源;②由于总体税负与资本密集度显著正相关,税收受到投资的强劲拉动,因此,它会显著地受到国家宏观调控之影响;③在企业方面,可以适度负债,合理地利用负债的税收档板作用;④企业可以适度地进行多元化长期投资、分散风险。  相似文献   

20.
当前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值得研究。通过建立回归模型,运用因素分析法、实证研究等方法,分析税收收入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便于采取相应对策,以发挥税收促进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