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是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的教育改革方向,在财经类院校的计算机专业中应用"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模式可以将教育与培养、发展与就业统一起来,实现对财经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等一系列目标. 本文以财经院校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为中心,提出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想,并从教育理念、课程改革两个方面展开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性讨论.  相似文献   

2.
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重点,而"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则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核心,其主要的实施途径是工学结合。基于此,在阐述"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势的基础上,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策略,以期为中职院校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6,(24):326-327
自2011年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担央财重点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应用化工技术专业建设以来,密切联系区域产业发展需要、细心调研、深入实践,探索出以陕西能源化工依托,构建"工学结合、学岗直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新思路,为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出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4.
尹辉  周军 《价值工程》2015,(13):234-235
本论文基于宁波区域产业升级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宁波高校应对区域产业升级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背景下,探讨了宁波工程学院作为首届"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理事会主席单位、浙江省应用技术本科首批试点院校与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党建研究会会长单位,在应用开发型工程人才培养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介绍了学校"3基"本科教育结合"3I"特质培养共同致力于应用开发型工程技术人才四种能力的模式培养。  相似文献   

5.
《价值工程》2017,(10):160-161
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和信息化产业对软件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大连科技学院对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出将CDIO理念引入教学过程,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项目化建设,改进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方式。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产业升级"互联网+"如火如荼,广泛渗透到各个经济领域的大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的转型与改革势在必行。广州商学院和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根据具体情况,先后远赴兄弟院校考察调研,广泛征求教师意见,经过反复论证研讨,最后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培训实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7.
张翠花 《价值工程》2011,30(8):255-256
高职教育要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而人才培养模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养质量,为此我们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改革实践中我们根据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与企业深度合作,创新了物流管理专业"职教融合,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颇具工学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介绍了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有较强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根据目前铁路跨越式发展对人才培养要与现场需求快速接轨的要求,西南交通大学峨眉校区电力机车专业实施了"3+1"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根据两年多来电力机车专业"3+1"校企合作的实施情况,本文介绍了电力机车专业"3+1"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及校企合作的实践探索情况。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高速铁路信号控制专业的研究.力求在人才培养上与企业需求"零距离",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主线,构建"四接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实践,将有助于改革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对技能鉴定、顶岗实习等环节的管理,从而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价值工程》2017,(3):249-251
智能制造是"十三五"期间制造业改革的主攻方向,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使命和立足之本,面向"中国制造2025"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建设与课程改革必定要紧随苏州产业结构的发展步伐,向智能制造领域拓展,在编写人才培养方案之前需要根据企业已有的及潜在的岗位及其能力需求进行知识和能力的架构,科学合理的设置其学习领域,改革机电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方案。本课题组提出在现有的机电一体化课程建设上嵌入机器人应用技术所需的知识模块,安排学习的内容,既保证了招生来源,也能满足机器人产业对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模式也有了相应的改变.在市场经济改革深入开展的背景下,开展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形势的促进有巨大的意义.在高等职业教育中,教师推行"工作室制"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开展对于优秀学生的人才能力专门性培养,将人才的培养转化为融合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复合型活动.本文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工作室"人才培养制度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浅谈基于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平台的动画工作室制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画产业是资金、科技、知识和劳动密集型的文化产业。"国家动漫产业基地"是动画产业集约化生产和规模化运营的发展模式。文章根据我国动漫产业基地化的发展模式和高职院校就业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现状,探讨基于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平台的动画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的初步实践。  相似文献   

13.
<正>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树立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煤炭行业的教学理念,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工业系矿山机电专业建设过程中努力探索创新专业人才培训模式,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与创新,根据地方区域特色及专业发展前景成功地对"校企一体、学岗结合"的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实践。"校企一体、学岗结合"简单来说就是实施培养方案校企共定、教学过程校企共监、教学资源校企共享、教学质量和就业校  相似文献   

14.
地方性普通高校基于学科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海利 《价值工程》2010,29(16):209-210
"按学科大类招生"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招生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它打破原有的招生模式和的教学模式,对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具有积极意义。分析了大类招生的内涵,并根据地方性普通高校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大类招生对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探讨了地方性大学按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王欣 《价值工程》2013,(35):274-275
本文作者结合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比较了全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了地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培养中"知行合一"理念的缺失问题,提出基于"知行合一"理念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构建了"知行合一"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体系,有效地提高了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作为办学主体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在正确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学校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根据本校的教学条件、学情特点、教师素质等方面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本文提出形成适应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建立符合学校教学基础条件的“做中学与学中做”科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对教学队伍建设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加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是高职院校深化改革的重点。新形势下企业改革发展速度加快,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同时对校企合作的运行模式以及具体实践提出了全新挑战。文章立足鲲鹏产业学院建设背景,探索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提升产教融合效果,通过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打造产教融合品牌,推动鲲鹏产业生态系统在濮阳职业技术学院落地生根。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为例,探讨了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专业建设内容及实施方案。根据"交叉、融合、创新"原则,该专业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开设轨道交通类课程方向,以"学科群"的思路开展专业建设,创设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重在应用的"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优势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9.
杨倩 《物流科技》2021,(2):180-182
1+X证书制度作为"双高计划"建设的重要任务,对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提升校企合作和加强社会服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广东省高职院校积极推行并实施物流管理专业1+X证书制度,有效进行书证融通,不断创新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为粤港澳大湾区着力培养一批产业急需、技艺高超的高素质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高职院校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价值工程》2013,(10):228-229
本文阐述了"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通过改革能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积累职业经验。改革的主要难点在于制定合适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优秀的师资团队、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本文最后提到了实现"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