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展望张根明一、1998年我国劳动力市场发展环境分析据劳动部门推算,整个“九五”期间是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的高峰期,劳动力资源供给将从“八五”时期的年均1870万人增加到2030万人,即使扣除当年退出劳动年龄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约9...  相似文献   

2.
正在近年关于中国经济减速的讨论中,一个渐渐一致的看法是中国的人口红利结束了。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9.37亿人,比上年减少345万人,多年来首次下降,2013年劳动年龄人口再次减少244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更是下降至67.6%,减少了1.6个百分点。第一财经研究院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单纯人口数量红利可以推动经济规模高增长,而无法实现知识体系、技术体系、产业体系的升级。人口数量红利结束后,中国的"人口质量红利"已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就业问题所面临的严峻形势1.劳动力总量供求严重失衡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城乡劳动力提供2。5亿个新增就业岗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未来劳动力供给压力持续加大。从现实来看,我国劳动力供给压力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劳动年龄人口自然增长的就业压力,即“人口型”压力。据测算,从现在起到2010年,“人口型”劳动力年均增长1450万人。“九五”期间,每年新增劳动力近1()q万。这对我国经济社会构成直接的压力。第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领域、向城市转移的就业压力,即“农村剩余型”压力。我国12…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经过30余年平均9.8%的增长,正在进入"增速递减期".这不是周期性的,更非政策性的,根源于生产要素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基于此判断,未来5年到10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目标,宜从"平稳较快"转变到"稳速增效"上.不必刻意追求超越潜在增长率,应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结构性的减速 首先看劳动力要素.这次发布的人口数据中,15岁~59岁的劳动年龄总量减少了345万,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6个百分点.35岁以下年轻劳动力下降的趋势,早前就已经出现,这是市场真正认可的劳动力.劳动力要素对增长的作用走向相反,是结构性减速的第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人口变化过程对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影响备受关注。而以往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讨论,而劳动力素质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在卢卡斯经济增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有效劳动力模型,该模型不仅考虑了影响经济活动人口的因素,而且将劳动力素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考虑在内。应用有效劳动力模型分析1982~2010年我国劳动力资源的变化情况,并对2100年前有效劳动力的变动做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经济活动人口在本世纪必然出现下降,但劳动力资源总体水平将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研究》2012,(6):257
<正>"人口红利与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征文启事中国过去30余年的高速经济增长伴随着快速的人口转变。这一转变表现为生育率的显著下降、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高等特点,通过充足劳动力供给、不断提升的人力资本和高储蓄率,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人口红利。随着人口老龄化、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率下降并预计在2013年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相应不  相似文献   

7.
许明 《经济问题》1993,(4):9-13
我国劳动力总供求的现状从我国的现状来看,劳动力的总供求存在很多矛盾。一、供大于求的矛盾突出1、劳动力数量庞大由于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我国第三次人口生育高峰的影响,使“七五”期间劳动力依然处于高峰猛增时期。1968~1972年全国出生人口1.3亿,按一般死亡率0.82%计算,大约死亡11万人,因此1989~1994年间平均每年将有2195万新成长的劳动力,到200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7.8亿,比1985年增长1.59亿,年平均增长1060万。这些新增长的劳动  相似文献   

8.
李魁 《财经科学》2010,(6):74-84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负担的减轻产生了人口红利并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长期而言,劳动力负担每降低1个百分点,促使人均产出增加0.176个百分点。短期而言,劳动力负担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劳动力负担对经济增长的效应主要由快速下降的少儿抚养负担解释。但随着少儿抚养负担的稳定和老龄化的加速,未来劳动力负担变化将由老年赡养负担主导,随之引起的经济效应将发生改变。为此,应抓住剩余30年的战略机遇期,利用人口红利期积累的成果迅速推进人口结构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变。  相似文献   

9.
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可能导致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减少以及劳动年龄人口结构老化,这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因此,要充分挖掘现有的劳动力资源,增加劳动力供给;根据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趋势,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加大人力资本投资的力度,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供给不足趋势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在研究我国就业问题时,许多人认为21世纪特别是20世纪前20年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未来十几年,中国平均每年净增人口仍在1 000万以上,到21世纪中叶人口总量接近16亿时才能缓慢下降。目前中国已进入由第二个人口增长高峰带来的第三个人口增长高峰期。人口增长意味着后备劳动力增加。当人口增长过快时,劳动力供给就会供大于求,劳动力价格就会随之下降,出现失业加剧等情况。然而,通过对近几年的统计数据和一些现象的分析,我们会发现,虽然我国就业压力仍然存在,但不会出现加大的趋势,而是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劳动力供给压力的减缓上。  相似文献   

11.
<正>劳动力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微乎其微。中国经济增速不会因为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而显著放缓。相反,中国将会未老先富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宣布放宽独生子女政策的决定在中国和国际社会引发广泛讨论。但人们对其意义普遍存在误解。和错误观念恰恰相反,劳动力增长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作用微乎其微。中国经济增长96%来源于其他生产要素的贡献,而不是劳动力供给。因而,没有理由说中国经济增速将会因为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停止增长而显著放缓。相  相似文献   

12.
190年代国际劳务市场展望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的发展,世界劳务流动加速发展,其规模取决于不断扩大的供需差距及越来越灵活的移民和劳工政策。据预测,未来10年世界劳动人口将增加6亿,增长27%。但是,这种增长颇不平衡,6亿劳动力中的5.7亿属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国家,出于人口出生率下降及老龄化,劳动力的增长极其缓慢。经合组织国家年平均增长率约为0.5%,德国甚至出现了0.3%的负增长。而在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率为2.1%,巴基斯坦和墨西哥则达3%左右。而且发达国家年轻人受教育年龄延长,年轻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率趋于下降。到2000年,美、日、德、英等国就业人员  相似文献   

13.
劳动年龄人口增量持续下降、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放缓、劳动力价格不断攀升,是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供给出现的三大变化。这些变化将导致我国劳动力供给趋于减少的长期特征,从而改变我国作为经济发展基础要素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并由此对我国长期经济发展造成深远影响。劳动力供给数量减少意味着抚养比的提高,由此造成的消费人群增加将带动消费服务业发  相似文献   

14.
自从转型国家实行市场化改革以来,女性的劳动参与率(即女性经济活动人口在女性劳动年龄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又称FLFPR)出现了明显下降(LINCF,1999).转型国家劳动力市场上这种引人注目的变化刚好与西方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比方说,:1992年~2001年间,波兰的女性劳动参与率由54.2%变为49.5%,下降了4.7个百分点。而同期,美国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则由56%变为到了60.1%,上升了4.1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黄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把黄石市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分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力供给数量作为参考序列,受教育程度、经济活动人口、流动人口作为比较序列,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年龄组的劳动年龄人口和影响劳动力供给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相似程度的排序可知,受教育程度与劳动年龄人口关联度最大,劳动力迁移人口关联度次之,经济活动人口关联度最小.模型分析结果为劳动年龄结构、劳动参与率、受教育程度、人口流动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供给.得出人口老龄化对黄石市劳动力的影响,整体趋势是减少了劳动力的供给,但是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替代劳动力供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源于多种因素,"人口红利"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当前,我国的人口红利主要表现为较高的劳动人口比例和劳动力配置效率.但人口红利并非可持续.长期看,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劳动参与率将下降;短期看,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依然存在,不利于劳动力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因此,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消除城乡劳动力流动障碍,是实现我国"人口红利"效应最大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家庭因素、现代化经济环境及人口迁移和城市化度都是影响子女需求多少的因素,由需求而导致人口总量的变动,又关系到未来人口劳动力的供给。本文从社会经济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但是随着经济的发达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深入,人口素质不断地提高,同时技术进步、生产要求效率的提高,我国未来劳动力供给减少不会影响到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8.
适度劳动力人口容量与我国劳动力的就业转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目前,我国城镇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严峻。“八五”期间又是城乡劳动力人口增加的高峰期。到2000年,全国劳动年龄人口将达8.1亿,实际劳动供给人口达7.3亿。①显然,我国在“八五”期间和以后更长的一个时期内面临着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严峻的就业问题。如何在经济稳定增长、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过程中,扩大资源、环境、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19.
隋澈 《经济纵横》2015,(3):47-51
"单独二孩"政策能够减缓未来劳动力数量下降和年龄结构老化的速度,但无法改变未来劳动力数量下降和年龄结构老化的趋势。根据人口形势变化,应继续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根据劳动力供给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提高劳动力质量;适当延迟退休年龄,以减轻劳动力数量下降和年龄结构老化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经济规模的持续扩大和人口增长率的停滞乃至下降,近年日本开始出现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而且这种情况净日趋严重。据日本劳动省长期展望委员会估算,近几年日本劳动力人口每年增长1-1.2%,再过3-4年之后,增长率将下降到0.8%,到2000年下降到0.4%,2005年即降至0.1%,按照一般规律,经济增长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劳动力须增长0.25%。就是说,每年想要保持4%的经济增长率,就必须保证劳动力每年增长1%,当前日本经济年增长率超过4%(1987年以来实际平均年增长率超过5%),势必出现劳动力不足。而从上述日本劳动力增长率逐年下降的趋势来看,到2000年的经济增长率只能是1.6%左右。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日本各界人士包括官方和民间、经营者和工会都越来越关心如何度过这一难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