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长三角产业转移与苏北地区经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产业转移的经济动因入手,分析了长三角产业转移的趋势和苏北承接产业转移的基础和制约因素,提出了苏北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产业转移主要考虑苏南向苏中、苏北转移,苏中部分产业向苏北转移,注重产业转移中的中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提升.本文具体论述了江苏产业转移的理论研究现状与政策评述、产业转移对江苏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分析、产业转移中的中小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模型构建、产业转移中的中小企业持续发展路径,以及产业转移中的中小企业借助区域经济国际化加快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但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也出现了承接的部分产业与环境、资源相冲突,发展不可持续;承接产业转移区域分布不平衡,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承接转移的产业不均衡,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过度依赖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受到阻碍等问题,提出了积极承接低碳产业和绿色产业,提高产业承接质量;改善地区经济发展软环境,促进产业转移均衡发展;加大服务业转移承接力度,提高辽宁省服务业发展水平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北部湾经济区正处在大开放大开发时期,吸引和承接了大量外来产业,为了避免重复出现落后地区“承接——落后——再承接”的旧的经济发展模式,北部湾经济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对产业承接模式、主导产业的定位、工业园区的建设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做出科学选择,以寻找一条通过承接产业转移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5.
在深化对外开放中实现对发达地区产业项目的顺利承接是真正汲取开放红利的有效路径与手段。本文对改革开放过程中苏州顺利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实现地区经济跨越发展进行剖析研究,研究得出:深化对外开放中,苏州大力构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承接转移平台促进了苏州经济的迅速发展,其发展经验值得经济欠发达地区尝试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正锋  王铁 《江苏商论》2010,(12):60-61
产业转移与物流发展关联度非常大,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产业转移的实施效果,尽管苏北物流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环境不断改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在承接苏南产业转移过程中还存着物流企业规模偏小、基础设施相对能力不足、体制性障碍等问题,因此苏北应通过创新物流发展模式、增强物流基础集聚效应、培育品牌物流企业、推进物流联动发展等措施大力发展物流产业,更好更快地承接苏南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7.
新的一轮产业承接转移来临。本轮产业承接转移有着不同于传统产业的特点,在新的形势下,湖南省中小企业要了解自己的现状,认清产业转移的大局,正视劣势,发挥优势,在产业承接转移中获得良好发展。针对湖南中小企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路径,本文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商》2016,(2)
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是北京疏解"大城市病"以及河北抢抓发展机遇的需要。二者在产业梯度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且在承接路径上也存在问题。本文基于产业梯度理论,探讨河北承接北京产业转移的恰当路径。  相似文献   

9.
当前国际国内产业分工深刻调整,河南承接产业转移面临新的机遇。针对河南产业结构与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产业梯度系数对河南省承接产业转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河南可以承接的重点产业,并提出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建议,从而促进河南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西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加工贸易政策调整对广西而言是一个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的时机.广西在新形势下研究如何承接东部地区的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对于提升广西的对外贸易竞争力、提高广西的工业化发展水平、最终实现广西经济的全面发展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地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和优势,提出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的思路,以期为广西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浪潮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加快,苏北等欠发达地区迎来了承接全球和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新机遇。作为苏北地区的徐州在能源供应、劳动力成本、市场需求、基本设施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同时也面临着东部欠发达地区和中部省份的激烈竞争。本文通过分析徐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对于政府积极发挥支持引导作用,更加有效的承接产业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赵福松  杜劲 《商业时代》2012,(9):135-136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运行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完善县域金融体系对县域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金融危机下,国内产业转移向中西部地区延伸,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本文以西部省份四川为例,对其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县域经济与金融支持的互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与金融发展存在一定的互动关系,产业转移背景下,只有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县域金融深化,才能有效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进而促进自身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镇斌  孙晓峰 《现代商业》2011,(26):187+186
在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下,2010年初,国务院制定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规划,旨在促进皖江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探索承接产业转移的新途径,必须坚持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蒋娅  马红梅 《商》2013,(22):304-304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为促进产业转型和结构优化,提出“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双转移战略,贵州省作为一个欠发达、欠开发的内陆山区省份,又是西南各省份中距离珠三角最近的省份,如何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以及通过怎样的路径承接珠三角的转移产业,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研究,同时对产业承接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关键在于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先行快速发展。从分析皖江城市带产业承接集中区的基础条件入手,结合实际,试提出一条加快推进产业承接集中区建设与发展的新型路径:用先进的理念进行科学规划,坚持推进产业承接集中区"一个核心和三根支柱"的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产业承接集中区。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不断加快了对中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的步伐,河南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区位和资源优势,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进行河南产业集聚度的计算和分析,提出河南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优势产业选择的问题,以期在高效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促进河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外资企业的地方嵌入对于地方捕获全球化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在江苏省的韩资企业“供给关系”空间结构特征、企业本地嵌入状态,探究区域发展路径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韩资汽车行业企业集中分布在苏北盐城和苏南无锡。本文将样本62家韩资企业划分为6种类型。不同类型企业地方嵌入特征存在差异,同时在苏北和苏南,企业地方嵌入的方式和强度也不同。以东风悦达起亚为主导,在盐城形成苏北汽车产业集群。但封闭的供给关系网络表明韩资汽车企业集团本地嵌入程度不高,影响区域创新能力培育。苏南韩资企业类型多样,地方嵌入程度高。苏北和苏南韩资企业之间存在密切的供给关系连接,因此,苏北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具有一定优势。但是苏南长期发展外资成就的“制度厚度”,导致产业转移和集聚带有“路径依赖性”。苏北外资经济发展必须从传统对基础设施建设和一般成本要素等的关注,转向“制度厚度”建设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王玉莲 《财经界(学术)》2010,(11):119-121,123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二战"后的三次国际产业大转移,都成就了世界经济的奇迹.本文通过比较与前三次产业转移所面临的不同国际背景,分析了第四次世界产业转移的新趋势,进而阐明中国承接本次国际产业转移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以及应当注意的问题,最终得出我们应该积极主动承接第四次世界产业转移,以加快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承接地区产业升级,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湖北省是中部大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明确产业布局,是湖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经。本文分析了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的现状,总结出湖北省产业承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湖北省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之一的原巢湖市,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提升自身竞争力、发展区域经济。但原巢湖市的经济、技术及主导产业发展的不足也给承接产业带来了困难。本文主要是在产业承接背景下对原巢湖承接产业转移进行了SWOT分析,并对像原巢湖市一样的欠发达地区的产业承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