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院校与企业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是培养高校大学生作为综合应用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保障,校企合作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商贸企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同时对高校商贸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标准。因此包含人才培养模式与商贸发展专业优势的校企合作利用了学校与企业两种资源对学生进行专业培养,加强高科技人才储备,结合企业合作的资源优势展开一系列活动,专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项目操作中丰富实践经验,促进企业高校双方合作进行人才培养良好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校企合作是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架构下高校和生产企业二者协作培养人才的一种模式。通过校企合作,能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大学所学课本知识与实际的生产活动相结合,通过将学校的师资力量与企业的机器设备整合,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校企合作办学,既优化了教学资源,使高校顺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变培养人才理念;同时也合理利用了就业资源,使企业能够量身打造自己在市场竞争中所需要的得力员工,形成了学校和企业双赢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3.
基于改进的三重螺旋模式,分析了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中高校、政府与企业的实践。广西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仍需要不断推进。在高校层面,需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开展面向东盟乃至面向世界的有特色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同时需要转变思想观念,打造学校品牌,加快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合作进程。在政府层面,需要积极制定政策,发挥政府促进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合作的作用。在企业层面,需要与高校一起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探索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和配套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高校中,电子尊务专业为新兴学科。自开设以来,电商专业一直存在教学与当前企业实际需求脱节,师资结构不合理,老师实践经验匮乏等问题。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高校与企业双赢的模式之一。当前很多高校都在采用的一种方式,希望通过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加符合企业的要求。文中对电子商务行业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问题,并对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培养模式,已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重视。但目前高校饭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尚存在明显不足,未能完全发挥校企业合作模式的作用。本文以肇庆学院为例,针对高校饭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饭店管理专业应在优化传统顶岗实习的校企合作模式基础上,建立订单式校企合作模式和校企互动合作的新模式,拓宽和丰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全面达到培养高素质应用型饭店管理人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电子商务的大规模发展极大的促进了企业对电子商务人才需求,为了使高校在培养电商拔尖人才上发挥强大的支撑作用,本文从我国电商人才发展的现实需求出发,探索合作教育模式下电子商务专业优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合作教育对企业和学校的双赢价值.对于高校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动力机制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在校企合作模式的背后,存在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及家长四大动力因子。在社会、企业、学校三方动力因子的推动下,以学生为纽带,学校和企业建立起了共同合作培养人才的动力机制,形成了校企合作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智慧物流时代的到来,为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高校物流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挑战。怎样结合校企合作模式来有效匹配物流企业人才需求,正成为我国各大高校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结合智慧物流人才需求特征来分析目前校企合作模式中智慧物流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
陆瑶  景鑫 《电子商务》2011,(3):90-91
加拿大合作教育模式是一种重视实践、重视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合作教育机制为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带来共赢,合作教育可以为企业补充具备新的理念同时充满激情的人力资源,也可以让学生学习之余赚取学费和工作经验,并且这种深度的校企合作能够进一步促进教学改革,校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达到深层次的共识.  相似文献   

10.
吴振东 《中国电子商务》2013,(3):167-167,169
职业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在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迎来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学校办学模式单一以及培养方式落后等诸多困境.对此,职业学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办学来疏通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输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科技、经济、社会一体化的兴起,以"产学研用"为基础、通过"校企"合作、实现高校技术转移、为地方经济建设做贡献的模式也成为主流。本文在探讨"产学研用"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实证分析,探索建立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企业竞争实力的渠道和方法,实现高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合作共赢的机制。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是高校正在进行的实践活动,高校和企业是活动的两个主体,对于高校而言,研究产学研合作中的企业动机和角色定位,有助于更好地开展产学研的活动,本文对政府引导型、企业主导型、校企合作型和学校主导型(企业依赖型)四种类型作了分析,提出了股份制是最稳定的合作方式.  相似文献   

13.
湖北理工学院化工类专业针对地方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和传统校企合作教育的不足,构建"育人为本、校企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化工行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新模式突出校企合作教育中人才培养的主体地位,兼顾学校与企业的双向成长。通过凝炼理念、强化管理、创新人才培养方案、重构工程实训体系、培养双师型教师和强化质量监控体系等措施,有效推进了新型校企业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企业的创新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为地方新建应用型本科高校开展校企业合作教育,提供了一条新路子。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快速发展,现如今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并且对高等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比如不仅要求高等职业学校要重视学生的专业教育,同时还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综合能力培养等,使得学生能够成为创新型实用人才。这样学生自身不仅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就目前来看,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会采取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实现以行业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不仅是高职院校的发展必由之路,同时也是促进企业发展,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可说校企合作就是一种高效的双赢模式。基于此,就需要加强对校企合作的研究,无论是高职院校,还是企业、社会、政府都应该提高对校企合作的重视。本文就校企合作对创新型实用人才的双赢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杜富裕 《商》2014,(42):52-52
为了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高校普遍与企业进行合作办学。校企合作给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带来许多优势,研究提出了学校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如何加强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校企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环境和资源,采取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的方式,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本文从校企合作的重要现实意义出发,提出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四个原则,最后提出了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校企合作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实现与经济社会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保障高校教育质量和特色的关键要素。校企合作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的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高校应该培养应用型人才。那么,校企合作就是一种非常灵活高效的办学模式,它是高校与经济社会实现有机融合的必由之路,是保障高校教育质量与特色的关键环节。因此,本文将围绕校企合作储备应用型人才展开讨论。具体来说,本文首先介绍了应用型人才的相关含义以及能力结构,然后分析了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了校企合作对于储备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鼓励构建一套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校企合作模式,让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并积极合作,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刘畅 《商》2014,(29):278-27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及归纳总结的方法,针对国外高校对于学校体育及武术专业的学科和学生的培养与教育方式,找出我国高校武术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途径:采用多种形式推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武术产学研合作教育基础模式,针对专业办企业或产业、武术人才校企挂钩,相辅相成、教师到企业任职,企业专业技术人才到学校任课。  相似文献   

20.
校企合作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经济管理类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任何一种模式都有其合理性并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校企合作的问题也同样突出,双方合作前缺少调研与了解,合作不紧密、不深入,学校的培养方案缺乏灵活性,学生到企业实习变成企业负担等。本文从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及高质量就业的角度,提出了加强合作前期的调研与了解、构建利益共同体、创新合作模式等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