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存在偏差的现状1、截留公共政策文本中央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在自上而下贯彻过程中,中途被截断,政策原有的精神与内容层层递减,传达不至政策目标群体;或者政策仅仅在地方政府少数领导干部中间  相似文献   

2.
张彬 《商业时代》2015,(2):110-112
按照公共选择理论,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具有自利性。自利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阻滞公共政策的执行,造成政策执行偏差。本文将对政府自利性的表现与成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规避公共政策执行中的自利性危害,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民参与是民主程序的核心概念,充分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真正贯彻公共政策的民主化原则,对于制定出科学、合理、公正的公共政策,以及实现公共政策的有效性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中,存在着公民意见表达和利益诉求渠道少、对政策制定过程监督薄弱等突出问题。因此应当通过健立健全地方政府公共政策制定的相关法规制度,保障公民参与地方政府政策制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王波 《商》2014,(33):67-67
公共政策的作用在于权威配给社会价值。我国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共政策的制定既关系着中央和地方政府相关职能的发挥,还关系到社会各个集团与个体的利益,在房地产政策制定过程中表现明显。之所以,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各个利益相关者,从而利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政策执行力的提高。本文以房地产政策制定为例,分析公共政策制定中利益相关者博弈关系。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公共政策选择和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地方政府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的第一行动集团,但由于种种原因,地方政府在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过程中往往存在偏差,导致变异行为,如地方主义、短期行为等。地方政府要科学实施区域公共政策选择和制度创新,着力为区域创新活动提供创新的环境,营造创新的氛围,通过激励性政策、引导性政策、保护性政策、协调性政策等,提供政策支持系统,从宏观上为区域创新创造制度上的条件,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由于近年来房价飚升、房地产市场供求结构不合理、房地产市场投机愈演愈烈等房地产市场问题的突出,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公共政策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空。但这些政策实施的结果与目标相差甚远、收效甚微。归其原因在于,在地方政府执行公共政策时,房地产商等利益集团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向政府游说影响政策的执行。而地方政府则为了地方的政绩,替换、抵抗、有选择的传达中央的公共政策,以致于这些政策都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本文将从公共选择理论的视角,着重分析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搏弈,从而得出我国房地产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赵阳 《商》2015,(1):89
当前贵州省处于在2020年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众多社会和经济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地方政府科学有效地执行相关公共政策。通过对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低保政策的执行现状进行调查,阐述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低保政策执行的现状,为深入分析贵州省少数民族地区低保政策执行偏差的成因寻找依据。对低保政策执行偏差的现象进行分析、探讨,进而对公共政策实施的有效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在土地保护上存在委托——代理关系,地方政府是土地市场管理者、需求者与唯一供给者。由于土地保护存在外部性、信息不对称、代理链过长以及代理层级间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等问题,使地方政府在代理行为中出现偏差,促使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博弈,并寻求地方利益、地方政府利益与官员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土地市场不规范和土地不合理利用。这种偏差主要归因于地方政府行为的制度环境和政府官员的从政心态。本文从中国地方政府特征、动力取向和土地管理制度方面,利用政府行为理论、博弈论,对地方政府土地保护代理偏差产生的行为逻辑和制度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土地产权制度、管理体制、利益分享机制、政绩考核指标等方面校正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9.
《商》2016,(9)
公共政策是政府实施公共管理的重要途径。其中政策执行是政策过程的中坚环节,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政策的目标和效能。然而,近些年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对政策的照搬、抵制、利用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影响公共政策执行困境的原因和解决阻碍公共政策执行的路径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能给地方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公共政策执行的本质是执行主体遵循政策指令所进行的变革,是一种将政策付诸实施的所有行动的总和.公共政策执行主体,即承担公共政策执行任务的机构和人员,是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为此,针对当前我国公共政策执行阻滞现象,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主体的各种消极因素,提出对其优化的对策,可以促进我国公共政策的有效实施.本文首先列举了我国政策执行阻滞中政策执行主体偏差行为的表现,并分析了其原因,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就我国现状来看,地方政府作为一种竞争主体,其自身特殊利益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地方政府可以借助公权力来攫取自身利益,而我国法律对公共利益概念又缺乏合理而规范的定义,因此,在地方政府制定和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公共利益的界定常常发生事实偏误.在中国目前不健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不完善的法律体系下,要加快政府治理模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须对公共利益的概念进行立法界定.必须加强民主建设,开放公共政策制定的公民参与途径,打破政府垄断,实现公共利益界定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是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利益博弈的继续和深化,因此,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在制定阶段利益博弈中失败的群体,会继续在公共政策执行阶段施加压力,影响政策的执行。同时,政策执行者作为特定的利益群体,会对不利于自己的政策在执行中予以异化,严重影响政策目的的实现。这严重影响了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的宏观管理,并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对这种异化加以分析,并寻找其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彭文静 《中国市场》2011,(26):156-157
目前我国政府有相当多的公共政策出现偏差。本文以政府在房地产政策调控为例评析公共政策的效用,由公共政策无效为出发点阐述政府职能需要转变,即防止纠正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4.
政策议程在公共政策中扮演重要角色,政策议程的设置对于社会问题能否纳入政府议事日程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必须规范政策议程设置,提高公共政策质量。由于我国政府自身内部结构不足和公众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政府和社会公众都陷入利益表达的困境,导致政策议程设置中社会公众不能很好地表达自身利益诉求,政府也无法处理好公众的利益诉求。同时顺应时代出现并不断成长的利益集团,逐渐成为了社会公众表达自身公共利益的一个重要渠道。利益集团自身特性以及其如何在政策议程设置中发挥作用,这都必然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5.
《商》2015,(51)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接踵而至。政府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有选择性地将一些社会问题纳入政策议程,并出台公共政策解决社会问题。但是,政策利益相关者在进行利益表达时总会因各种原因陷入困境,本文旨在通过相关理论对困境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对于急剧转型的现阶段的中国而言,公共政策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重大问题愈来愈密切地与政策执行相关。本文从制度分析学派的视角分析我国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强调要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必须将合理政策的宏观逻辑与有效执行的微观机制统一起来。政策执行偏差是在制度的框架内发生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政策执行效果如何取决于制度好坏。完备有效的制度保障是应对执行偏差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反倾销政策的决策反映了需求者(进口竞争性产业)利益诉求、政府主导决策的特点,体现了政府在政治稳定、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等方面的目标取向.贸易自由化是我国选择反倾销政策的重要客观原因,经济利益集团在反倾销中只具有"边际影响",国家经济安全是政府反倾销政策供给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8.
多委托代理关系、政策的选择性执行与农村税费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玮 《财贸经济》2006,(8):36-40
农村税费改革在全国全面推行后,在目前的条件下这一政策出现的一些问题能否得到全面深入的贯彻执行的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本文运用多委托代理理论来分析中国多层级垂直行政管理体系中的政策执行问题,认为地方基层政府利用政策存在无法执行的可能性以及信息传递中的噪音,从事违背税费改革精神的行为,地方政府出于自身的利益以及要求地方基层政府完成各种政策任务的考虑默许、袒护这一行为,并提出了全面贯彻执行农村税费改革政策所要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刘畅 《商》2014,(36):70-71
公共政策作为公共部门进行资源分配和利益调整的价值取向,其代表的公共性、公益性体现了公共部门最核心的伦理价值。但在现实中,政府内在侵蚀性的增加以及工具理性逐渐扩张和价值理性慢慢缩小的趋势,使公共伦理的权威性、公正性受到了挑战,这必将导致我国公共政策的失衡,并会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公共伦理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并发现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公共伦理的价值观,建立起符合大众利益的公共政策,从而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20.
虽然区域公共政策冲突难以避免,但是它给地方政府治理带来的消极影响却不容小觑。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根据区域公共政策冲突产生的原因,即公共政策主体因素、体制、环境的影响、利益的驱使和信息量的不足等来找到解决这些现象的路径,包括统一区域公共政策、充分发挥北部湾经济区的地理优势、加强组织合作、建立政策价值观和信息交流平台,以期望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能健康、平稳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