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良 《特区经济》2007,(3):124-125
本文以浙江省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首先运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浙江省上市公司经营现状;其次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利用浙江省各上市公司对外公布的年报数据,采用反映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多个变量,对浙江省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作回归研究。通过实证分析来研究浙江省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间的相互关系,为改善浙江省上市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公司绩效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制造业上市公司债权治理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2003~2005年的平行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构建公司综合绩效指标,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债权治理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实证,证明负债结构对治理表现出无效性.因此,文章指出应当采取深化国有银行的公司化改造,加快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等措施提高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2014—2018年创业板的全部上市公司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相互关系。经研究发现,用资产负债率表示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绩效显著负相关,创业板应当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降低融资成本,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改善企业绩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研究创业板高管离职与资本结构、企业绩效的关系角度出发,选取了104家公司自上市以来至2011年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和企业盈利能力对企业的资本结构有显著影响,企业绩效和股权集中度对企业资本结构也具有显著影响,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高管离职并未对企业绩效和资本结构产生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刘哲  葛玉辉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7):93-96
文章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100强公司治理评价报告以及各公司公布年报的基本数据为依据,并以“真空高管薪酬”理论为理论分析基础,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的关系。通过实证检验,得出我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与公司绩效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因此建议应完善公司高管薪酬结构,以提高公司高管薪酬机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公司外部治理是以竞争为主线的外在制度安排,故该文选择竞争较激烈的日常消费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该类公司1998-2009年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数据的Hausman检验,运用随机效应的面板模型实证分析了日常消费类上市公司外部治理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日常消费类上市公司产品市场的竞争性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而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与公司绩效正相关,此外,控制变量管理层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公司规模和资产负债率与公司绩效呈正相关,董事会规模、流通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上市公司经营者团队内部薪酬差距的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嫄 《改革与战略》2007,(2):106-108
利用锦标赛理论,分析企业经营者团队内部薪酬差距正成为公司治理理论与实务领域的世界性课题.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内部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认为较大的内部薪酬差距有利于提高企业绩效,但同时也要构建有力的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对134个样本2006——2015年的数据,具体分析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治理、高管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发现钢铁行业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对其绩效具有显著影响;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构造公司治理综合指标G1和企业绩效综合指标AI,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公司治理综合排名提高可以让企业绩效也同样提高。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沪深两市交易所的18家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以SPSS13.0为分析工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公司绩效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产生正影响;公司绩效对资本结构产生正影响。文章还提出了在优化我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同时提高公司绩效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公司治理的机制,将影响公司治理的各个因素进行量化,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上市公司估值模型,对公司治理影响估值进行量化的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公司治理对上市公司估值的影响很大,治理结构完善的公司,其估值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1.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营上市公司则是民营企业的优秀代表。由于绝大多数民营上市公司是由家族企业演化而来,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着天然的缺陷,随着上市后企业规模的迅速扩张,这一先天缺陷极大地制约了公司绩效的提高。公司治理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性因素,其本质在于确保企业的决策科学并提高公司绩效。公司绩效则是公司治理水平和健全与否的直接反映,高水准的公司治理必然与良好的公司绩效相联系。文章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对改善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路径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汪红玲 《特区经济》2010,(10):109-110
关于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绩效的影响所进行的一系列理论与实务研究,数量多、结论不一。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文章实证检验了江苏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公司治理效应,在此基础上,就完善江苏中小板上市公司治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研究以中国2003—2007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借鉴Chhaoehharia和Laeven(2007,2009)以及白重恩(2005)的方法构建公司治理指数,发现公司治理结构与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外部董事比例、高管持股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十大股东股权集中度、公司在其它市场挂牌上市以及政府控股等对绩效都有显著影响,在长期内,公司治理的竞争效应优于规制效应。这为中国公司治理改革应该更多依靠市场调节还是依赖政府干预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创业板市场正处于一个全面规划和逐步推开的阶段,科学合理的评价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综合成长性是创业板市场得以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从构建企业综合成长性评价指标体系入手,并以2010年上市的117家公司为样本,选取其2011年和2012年财务数据,采用偏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上市公司综合成长性存在差异,传播与文化业上市公司表现突出;其他行业上市公司成长性表现一般。形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成长能力、资金运营能力和企业规模。为此,本文认为应给予企业实适时帮扶政策,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以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综合成长能力。  相似文献   

15.
周德友   《华东经济管理》2006,20(10):109-113
董事会作为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核心,人们普遍关心董事会的特征是如何影响公司绩效.文章选取了沪深两市115家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通过对董事会可以量化的三大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发现董事会的激励特征与公司绩效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结构特征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不显著、行为特征与公司绩效显著负相关.文章认为这个结果很可能是民营上市公司中负有受托责任义务的董事更需要激励机制的作用让其享有一定的剩余索取权,以缓解代理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公司治理问题已成为一个倍受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并引导促进其积极介入公司治理,是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效率的一个有效而又现实可行的途径。因此,研究机构投资者介入公司治理,在我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的角度出发,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和上市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股权结构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分析股权结构通过四个方面的机制(即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监督和激励机制、公司外部治理和适度性)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高低的基础上,得出了相对于股权高度集中和高度分散的情况而言,适度的股权集中才最有利于我国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提高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我国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进行数据收集整理,考察了当前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创新能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股权制衡度均与公司绩效呈现出正向关系,创新能力在股权结构对公司绩效影响的关系中起到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中国A股一千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2004-2006年度的数据.实证研究上市公司的高管持股激励对于高管薪酬和公司短期与长期绩效敏感性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持股制度没有显著提升高管薪酬对长期绩效的敏感性。本文提出了完善股权激励制度、完善绩效衡量指标、培育市场加强外部约束、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上市公司董事会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公司制度的不断发展,公司治理问题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在20世纪80年代初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近年来,关于公司治理问题的大量讨论都集中于公司董事会内部的结构与组成上。本文着重从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进行实证研究,以沪深两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从董事会规模、独立董事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财务绩效的相关性。一、文献综述与理论假设1.董事会的规模。关于董事会的合理规模或大小的研究,是一个比较新的课题。较早提出应限制董事会规模的是Lipton和Lorsch(1992)。他们做出理论建议,认为董事会的规模最好为8到9人,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