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计量问题曾经而且必将继续引起经济学界的浓厚兴趣。这是因为不论仅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还是除此之外再加上制度变迁的因素,生产率体现着明确的效率概念,即它反映了在一定意义下经济实体(宏观的或微观的)拥有的资源(人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邹至庄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3):35-43
首先,本文使用1952-1980年的年度数据(某些数据是作者建立的),估计总量经济和5个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业、运输业和商业)的生产函数。然后测定资本形成对这些部门增长的贡献,1958-1962年的大跃进和1966-1976年的文化革命对产出的影响,1979年以后的经济改革对增长的影响,资本回报率,以及部门增长对相对价格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1999年至2018年河南省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着重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对于推动河南省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及贡献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国民账户体系(SNA,2008)框架下对中国1952—2014年研发(R&D)资本进行科学测算,在此基础上测度了研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利用扩展的索洛模型及隐性变量法进一步分析了考虑研发资本投入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研究表明:(1)1952年以来,中国当期新增R&D资产绝对额及相对额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但与美国相比,水平仍较低;(2)R&D资本投入有效促进了经济增长,其对经济增长贡献达21.95%;(3)过去中国的R&D资本中硬技术比重较高,规则、标准方面的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即技术进步更多地为体现型技术进步;(4)考虑R&D资本投入后的真实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经济增长贡献也呈相同趋势,且在近年来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7.
马素伟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8-14
在低碳经济兴起和城市发展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城市文化资本”运作成为寻求城市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创新。在借鉴现有研究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文化资本”估算体系并以江苏省为例测算了2010年各地级市的文化资本存量,研究发现江苏省城际“城市文化资本”存在显著差异。其特点表现为:一是沿江地区、沿海地区、内陆地区依次递减,二是苏南地区、苏中地区、苏北地区依次递减。在此基础上,运用修正的C—D函数模型对“城市文化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作了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城市文化资本”未能充分转换为经济资本,但也具有明显的促进经济增长作用。最后,就“城市文化资本”运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FDI资本效应对东道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增长的效率、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三个主要方面入手,分析了FDI资本效应对东道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FDI资本形成效应能够通过促进资金要素的持续稳定地供给影响当地经济增长的稳定性,通过促进有效要素比例调整和经济结构优化促进当地增长效率的提升,通过对知识、技术等影响远期经济增长的因素的培育对当地增长的可持续性产生作用。同时,FDI资本冲击效应也给东道国经济增长带来了收支结构脆弱和金融动荡等不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马克思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中的核心理论之一,对一切社会化的大生产都是适用的,本文就是以这一理论为逻辑起点,并依此为依据来阐明从那些理论方面入手可以如何保持我国经济较为高速增长,并从中重点分析如何扩大内需来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增长,在我国失业的人却越来越多,文章对奥肯定律在中国的适用情况做出实证分析,随后用加入资本的要素,分析这三者究竟有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住房分配市场化引致的消费需求和非市场力量主导的基建投资需求的快速扩张,为1998~2003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但国内经济产业链在高速扩张后,将由于受到逐渐收紧的国际国内资源约束而进入全面盘整,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引擎将发生结构性变化。作者认为,建立健全资本和土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机制,是推动中国第三轮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传统区域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尝试将新经济地理学的FC模型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模型以对称条件下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集聚和流动状况为假设条件,分析了FC模型框架和假定下的资本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结合小罗伯特卢卡斯与克罗格的研究,认为资本集聚之所以不能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是由于人力资本外部收益性差异与政治因素制约所致。发展中国家应该利用本次危机大幅提升本国人力资本外部收益性水平。 相似文献
14.
资本投入度量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向东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6,(12):41-48
在对经济增长及生产率的研究中,资本作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必须予以科学地度量。度量资本投入,涉及许多复杂的因素,准确度量的难度相当大。我们课题组成员在历时7年多对生产率与经济增长的研究中,在比较了国际流行的各种度量方法,特别是在深入地研究了乔根森等人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对乔根森的方法加以改造后,第一次将其应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借鉴MATI’AS BRAUN和CLAUDIO RADDATZ(2007)的模型,在探讨了资本帐户、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的基础上,丈章运用1981年~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以探讨资本帐户开放与不开放的条件下,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表明:在资本帐户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深化对该国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在资本账户不开放的条件下,金融深化对本国经济增长影响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资本在各国之间的频繁交换、流动,为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本文主要以国际资本的流动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得出研究结果为:国际资本的流入和流出对物价水平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存在着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19.
随着经济金融化程度的提高和资本市场的成熟完善,虚拟经济将日趋成长壮大,并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考察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是相互依存、相互驱动的,一方面资本市场的发展推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经济水平的提高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培育,为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提供物质基础。安徽作为我国中部欠发达的农业大省,如何加快经济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并充分发挥两者的相互驱动作用,是安徽富民强省战略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因此,对安徽经济增长与资本市场的关系及其互动程度进行定量化和系统化的深入研究,对如何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金融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增长不仅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更是全世界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从亚当·斯密开始,经济学家们就一直在研究和探讨影响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以后主要逐步形成了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学者们对经济增长的源泉也从劳动、资本扩展到技术、人力资本、知识资本等,而技术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的关注。因此,探究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技术因素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