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消费品流通:问题与对策舒福荣80年代以来,中国首先在消费品流通领域中引入市场机制,并沿着市场取向的通路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伴随着这些改革,消费品流通体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1)计划分配体系已被打破,市场调节已占绝对比重;(2)消费品价格逐步放开,市...  相似文献   

2.
3.
凌震 《财贸经济》1991,(12):52-55
一、消费品流通领域“三角债”的成因消费品流通领域“三角债”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形成,并在国家多次大量注入资金的情况下仍迅速扩展的情况表明,这不仅仅是资金不足的问题,而是由诸多因素所共同促成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5.
6.
中央明确把整顿商品流通秩序作为治理整顿的重点,是十分正确的。本文就整顿消费品秩序问题谈些看法。一、消费品批发秩序的现状十年改革,商业批发体制概括起来是“活”了,但也“乱”了。所谓“活”,主要是社会商业结构已是多成份,浙江省国营商业批发已不到社会批发量的一半,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也从1982年的37%降至31.2%;极大部分商品已实行多渠道流通,商业系统计划商品目录已从288种减到25种;市场调节的范围扩大,省定价的工业消费品也从110种减到40种  相似文献   

7.
随着快速消费品的迅速发展,根据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的特点,提出了在城市市场建立办事处和农村市场开展区域分销的不同的分销渠道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消费品市场是目前我国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近几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增长幅度都在两位数以上,1995年达到2059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1.8%;社会从事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的人数也增长很快,1995年达到4751万人,比上年增长20%.“九五”期间,我国消费品市场仍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预计到200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可达到48000亿元,前景十分看好.商业企业选择商品标准和运作的变化我国商业企业选择商品的标准和运作经过了一个由管到放的变化过程.1978年以前,国有商业企业向生产部门收购的消费品,在一、二级批发站、三级批发商店和零售商店之间,都是按照固定供应区域、固定供应对象与固定倒扣作价率的“三固定”批发办法组织流通的.这种体制随着形势的发展,暴露了渠道少、环节多、流转慢、效率低等诸多弊病.1979年以后,打破了工业消费品按“三固定”办法批发供货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流通关乎现代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针对我国目前农产品流通中存在大中城市农产品自给率低、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产品物流节点布局不合理、农产品流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供应链不稳定等突出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
快速消费品行业在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快速消费品企业分销渠道的建设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分析了快速消费品分销渠道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分别是加强分销渠道的扁平化、加强分销渠道终端管理、加大分销渠道整合能力、注重渠道间的互补性、强调分销渠道配送能力、以及开拓特通渠道。  相似文献   

11.
流通环节多、速度慢、成本高、效率低,已经成为我国流通业的顽症。这个问题的解决是一个深层次的问题,要进行冷思考。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转型期,再加之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模式落后,现代物流起步晚、水平低,消费方式仍然比较传统,生产要素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以上几个方面的因素结合在一起,成为影响我国流通效率与流通成本的主要原因。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流通业发展,应从根本入手,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问题:一要坚决克服"重生产、轻流通"的意识,在国民经济中扎扎实实地确立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二要确立流通也是生产力的观点;三要狠下决心,让流通产业革自己的命;四要把流通融入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一盘棋中去运作,形成良性循环;五要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行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2.
陈欣 《价格月刊》2016,(8):46-49
原油市场的供求情况、原油的开采成本、集采比以及国际政治因素和国际原油巨头的举动,是影响国际原油价格的主要因素.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会对居民消费结构、企业经营成本、对外贸易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从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应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降低对国际原油市场依赖的做法来看,扩大原油进口来源地、建立原油储备、大力发展新能源、制定严格的法律政策推进节能是比较通用的做法.在我国经济进入发展新常态,石油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要通过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建立更加市场化的能源价格体系、放开能源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推进能源多元化增强安全保障、加快推进原油期货市场建设,积极应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万国 《中国市场》2012,(34):24-27,6
<正>每天当我们享受着快捷的快递服务,轻松点击鼠标获取货物的背后,都是物流业在帮助我们完成这一切。正是中国无数的物流公司,承载着内地80%的物流运输量,为国内大宗商品的大迁移背负着重任。遗憾的是,在我国货物总价值中有30%都被物流费用耗去,物流成本高已成为物价高的直接导火索。据全国物流公司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从广州到北京运输成本高于从广州到美国。根据专家调研称,我国公路收费高于欧洲9倍,公路运输成本中20%是各种路上收费。而我国收费公路运输量占到总公路运量的70%~80%。全社会物流成本占到GDP的18%,且多年无法降低,而日本为9.6%,美国仅8.6%。  相似文献   

14.
在生产服务性流通成本影响厂商区位选择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制造业集聚导致生产服务性流通组织成本降低的机制,以及制造业集聚与生产服务性流通之间的循环累积因果,从产业集聚视角考量了生产服务性流通发展的产销融合、价值链整合升级、流通一体化趋势及其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15.
中观维度的流通费用与流通经济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当前中观条件下流通费用有居高不下的走向,流通不经济或交易不经济现象较为突出.文章提出,为降低流通费用,必须在中观制度安排下,走出制度与组织的悖论;从本质上去认识流通费用, 对流通费用进行分解,分门别类作出具体、客观的评价, 以理性地遏制流通费用的不断升高;下大力气对流通体制、经济组织进行科学的制度安排,治理或重新构建流通体制框架,加大宏观尤其是中观调控力度,降低流通费用,实现流通经济,避免流通不经济.  相似文献   

16.
蔬菜流通主体成本构成与收益分配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中间商在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蔬菜流通模式中放大了流通成本,番茄从生产端到零售终端,流通过程发生累计成本占零售价格的65.8%,流通成本费用占流通总成本的67%,扣除流通成本费用,流通中间商分享流通纯利润是生产者种植利润的1.9倍,其中批发商利润是生产者种植利润的38.4%,占流通纯利润的20%,超市供应商利润是生产者利润的64.9%,占流通纯利润的34%,超市(第三方配送)盈利是生产者利润的87.6%,占流通纯利润的45.9%。本文认为流通成本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挤兑,是体制成本、效率损失、组织化水平不高、信息不能"闭合"传递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生产资料的高涨助推了矛盾的凸显。  相似文献   

17.
流通和谐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通和谐是流通系统内外部处于协调运转状态,从而达到良性流通,实现提高流通效益的目的。文章运用和谐管理理论和系统演化理论分析了流通和谐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即流通系统本身存在着一种和谐机制。该和谐机制的运转是在流通和谐主题的统领下,在促协力场和协同力场的共同作用下,以流通系统的和则与谐则作为控制手段,来保障流通系统的和谐运转的。  相似文献   

18.
现代流通体系面临重大变革,并呈现出开放性、集聚性、共享性、生态性特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从宏观到微观有社会经济层次、流通产业层次、流通渠道层次和企业层次。要真正确立流通产业的基础性与先导性地位,把流通融入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一盘棋中进行运作,形成良性循环;要创新流通模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使之进一步普及、深化,在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明显上升,显著提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尤其要加快发展商贸物流,尽可能减少流通时间和流通环节,缩短流通周期,降低资源消耗。  相似文献   

19.
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论述了流通效率概念及其内涵,从流通者角度、生产者角度、消费者角度、社会公共角度探讨了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明确指出我国流通效率的三个理论问题,并论述了流通效率存在的实践问题,包括流通制度成本、迂迥成本、正常成本混淆;重前店轻后台、重经营轻管理、重价格竞争轻服务竞争、重低价竞争轻其他多种竞争方式、重与国际接轨轻中国特色的实际情况等。为此,应改革管理体制,降低制度成本;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现代商品理念、技术设施、模式与管理、结构与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能力,加强协调与沟通,改善竞争环境;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流通劳动者素质。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流通需求主体的质量检验严格程度、检验水平和惩罚力度是供给主体选择质量投机行为的主要因素,供给主体通过获得这些信息进行质量安全投入决策.供给主体较高的质量投入,会使得需求主体降低质量监测成本,转而提高流通技术和流通能力,同时,整个流通体系的交易成本降低、流通水平得以提升;反之,供给主体较低的质量投入,会使得需求主体提高质量监测成本,转而降低流通技术和流通能力,进而形成整体水平偏低的流通体系.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投入、保证流通上下游主体的信息交互,是提升农产品流通体系整体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