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鹤翔 《甘肃金融》2001,(6):64-64
熙宁元宝小平铜钱铸于北宋神宗(赵顼)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钱文篆、楷、隶三种,篆楷、篆隶组成对钱,版式较多.有背四出版,较少见,背有"衡"字者,尤为稀见,极其珍贵,为当时衡阳钱监所铸,历来认为是熙宁元宝小平钱中仅见的纪地钱.  相似文献   

2.
“太平通宝”钱铸造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是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钱文书体真书兼八分体,背无文字或有星月纹,以铜质小平钱为主,至今小平铜钱存世仍多。另铸有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几种,主要铸造行用于四川、湖广等地。当时福建建州也曾短暂铸造过“太平通宝”背巨星纹折十型大铁钱。  相似文献   

3.
近日笔者从曲阜一泉友处征得一枚南宋“淳熙元宝”背穿下“正”字折二钱(见图)。是钱品相很好,为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年)所铸。面文多楷书,也见隶、篆,有小平,折二铜钱,背有星月纹及泉、春、正字等,背字者为钱监名,背正字者较罕见。淳熙七年(1180年)铸钱时背开始铸纪  相似文献   

4.
太平通宝钱铸造于北宋太宗赵光义太平兴国年间(976~984年),是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钱文书体真书兼八分体,背无文字或有星月纹,以铜质小平钱为主,至今小平铜钱存世仍多。另铸有铁钱,有小平、折二、折五、折十几种,主要铸造行用于四川、湖广等地。当时福建  相似文献   

5.
平头通背反郭铅钱异书小型当三铁真俯元小平铁真厚肉小型小平铁真厚肉小平铁真厚肉折二背二欠头两当三背卯当五背上月缩字小样针穴阔元真大样缩通真美制阔缘铁钱宝泉局背右原薄当十铁当十铁宝泉局大样川无背有轮16.7g宝泉局单点通宝东局背下村薄现将2002年10月号日本《收集》货币研究杂志刊有关中国古钱币市场价格摘录于后,供参考。开元通宝乾元重宝元符通宝宣和通宝政和通宝建炎通宝崇祯通宝秦半两至正通宝大观通宝太平通宝皇宋通宝熙宁元宝元通宝圣宋元宝咸丰通宝顺治通宝崇宁通宝崇宁重宝光绪通宝建炎通宝八铢半两厚肉货泉宣统通宝光绪…  相似文献   

6.
1985年,江苏省高邮市在拓宽大运河工程中,出土了大批古代铁钱,其中绝大部分是南宋铁钱。在这批铁钱中,发现一枚面文篆书旋读“乾道元宝”,背文真书上“春”下“拾”的折二铁钱(图1),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因为我国古代钱币背铸数字纪年,是从南宋淳熙7年开始的,在此之前的乾道时期  相似文献   

7.
<正> 五代十国时期,福建系闽国,彼时曾以“开元通宝”为面文,铸铅钱行使。此类铅钱,通称“闽开元铅钱”,其版别有多少?以往宥于资材,认为只有三种:小平铅钱二种,面文隶书仿会昌开元,背穿上“福”、“闽”:大铅钱一种,面文隶体兼楷意,背穿上“闽”下仰月。近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兴起,陆续出土了大批闽开元铅钱,其版别之多,叹为观止,其中新发现的版别有:  相似文献   

8.
中国最早铸行铅质钱币作为流通货币使用者,比较一致的看法当属公元909-924年五代十国时期的王审知.据《十国纪年·闽史》记载:"王审知为闽王,梁贞明元年,汀州、宁化县出铅,置铅场.二年铸铅钱,与铜钱并行."所铸铅钱有大铅钱,钱文为"开元通宝"(图1),背穿上闽下月(图2);小平铅钱背有"闽"、"殷"、"福"等字.但据考古资料发现,早在唐武宗(公元841年)时期的窖藏钱币中就发现有少量的铅质开元通宝,[1]同在五代十国,刘隐割据广州一方,公元910年为后梁封为南海王.刘隐死,其弟刘龑(yan)继职.公元917年,龑(yan)称帝于番禺(今广州),改元乾亨,国号大汉,史称南汉.《十国纪年·汉史》载:"龑(yan)以国用不足,又铸铅钱,十当铜钱一".公元918年即开铸"乾亨重宝"光背铅钱(图3),据《广西历史货币》所载,在广西南宁、玉林等地曾多次出土过背"邕"、背"邑"的"乾亨重宝"铅钱.南汉政权还曾在桂州(今桂林)铸行铅质"开元通宝"五五钱.  相似文献   

9.
最近,笔者从泉友处交换得一枚异版“裕民通宝”背“一分”钱,该钱直径28.5毫米,穿宽6毫米,重6.35克,青铜质地,钱文仿宋体,钱面“裕民通宝”四字对读,背穿右铸“一分”字样,表示折银一分。该钱与普通“裕民通宝”背“一分”折银钱的最大差异在于,正面钱文“民”字下有一巨星。该  相似文献   

10.
笔者于1994年在徐州购得"乾元重宝"小平钱3枚,其中有1枚背右隐约隆起两横引起我的注意。由于钱体上有厚锈覆盖,经用锐器剔刮后露出清晰"二"的纪值。该钱为大字、窄郭、小穿,背穿下一小俯月,穿右纪值"二"(见拓图),径24、穿6.5、厚1.1毫米,重3.7克。该钱与《中国古钱目录》中四川黄先生珍藏的一枚乾元重宝折二钱在版式上有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2000年7月中旬,百色市百色镇利元村村民陆某家中偶然出土了一枚清代钱币,该钱正面钱文为"咸丰重宝"四字,楷书直读;钱背也铸有钱文,左右为满文"( )"两字,汉语意为"宝泉";上下则为汉文"当五十"三字,亦为楷书直读;钱币直径为45mm,穿径为8mm,廓厚4mm,重量约为41g.此钱出土时遍体青翠,锈迹入骨,字体端正,形制规整,制作较为精美,确为开门见山的真品.咸丰为清朝第八帝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执政时期所使用的年号(公元1851-1861年),故此钱当属咸丰年间户部宝泉局所铸造之当五十大钱.  相似文献   

12.
民国重宝当十钱最早披露于世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据《上海钱币通讯》第40期徐渊、徐晓岳的《“民国重宝”背直读“当十”钱》文章介绍,现存世多见的民国通宝当十和民国通宝背东川小钱都是民国初年时云南东川矿业公司所铸,系就地取滇铜提炼浇铸而成,作为该公司发放工资之用。从现今实物出土来看,民国重宝当十钱多发现于云南地区,其他地方基本未见,由此可证民国重宝钱是在云南一带铸造流通使用。结合另两种同铸于云南一带民国通宝钱的特征和铸地、铸期来分析考证,笔者以为民国重宝钱也是云南东川矿业公司的铸币。其铸期应非常短暂,故存世十分…  相似文献   

13.
顺治初始用明代旧制造币机构铸“顺治通宝”.铸量大、版别颇丰。各省设局开炉鼓铸五种类型,有明钱式、折银一厘钱、满文纪局及满汉文纪局、单汉字五种。共计二十一局。其中一类顺治背单汉字,代表地名、局名,计十八种,唯陕西延绥局铸延字钱最少.穿上延字更为稀见.系集藏顺治专题钱所寻觅的对象。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省庄浪县曾出土一枚“顺天元宝”钱,但已残半。2010年7月,该县民间又发现一枚“顺天元宝”钱(如图)。其直径36毫米,穿边长9毫米,重21克,质地为青铜,铜质精细,传世品。钱文“顺天元宝”四字旋读,隶书,书体更见纤秀,制作工整,字口峻深,拙朴明晰。钱体重、形制、色泽均同“得壹元宝”钱。钱背为上月文饰。  相似文献   

15.
公元925年闽王审知卒,其子延翰、延钧相继立。延钧立未久,即称帝建元,国号闽。闽国的政权王审知统治近三十年,所铸货币有铜、铁、铅钱大小两种,钱文“开元通宝”。大铜钱背穿上巨星,铅、铁大钱或背穿上“闽”字。穿下仰月及穿上星者。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2月,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为配合基本建设工程,在珠泉路东段的瑞祥小区1号楼基东南角处,抢救性发掘清理了一座金代墓葬。在清理墓室时出土随葬品有:瓷枕、陶瓶、陶釜、玛瑙器、骨环等,共清理出土铜币57枚。其中“治平元宝”、“熙宁元宝”各1枚,“正隆元宝”55枚。现分别介绍如下。治平元宝,铸造较粗糙,字迹清晰,笔划较粗,正面郭较宽平,穿四边较正规,背面郭边宽不正规,穿边上、下、左宽,右窄,有刃茬,略呈正方形。直径2.40、厚0.10,正面郭宽0.28,穿0.70,背面郭宽0.20-0.40,穿0.65厘米。“元”和“宝”间稍残(图一)。熙宁元宝:铸造较精…  相似文献   

17.
笔者近日在福州觅得一枚奇特的“光绪通宝”圆形方孔钱。此钱为铅质,直径22.50毫米。穿径4毫米,厚1.8毫米,重4.95克。面文“光绪通宝”四字对读,背面穿左右分别为满文“宝福”二字。文字朴拙.铸造粗糙,穿口呈不规则的圆形。通体灰黑色.间有土锈。(如图)“光绪通宝”为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恬在位期间(1875—1908)铸造的年号钱。翻阅有关清代钱币的图谱资料,所见“光绪通宝”皆为铜钱.有红铜、黄铜、白铜质地者,惟独不见有铅质钱。  相似文献   

18.
许磊 《西安金融》2003,(3):61-61
近日在本地泉市集得三枚钱: 图一:五铢直径2.5,穿1.0cm,重2.7克,朱字上下部弯曲,五字交叉中间弯曲,面穿上有一阳文像鱼纹,著谱及报道未见有这样的图形,不像是伪做。 图二:咸平元宝直径2.5,穿0.6cm,重3.9克,平字下有一斜月纹,背错范。 图三:政和通宝折二钱,直径2.8,穿0.7cm,重6.9克,此钱面略有磨损,和字第一笔下有一星点,第三笔像是两笔写成,圆贝宝,背错范。  相似文献   

19.
本人集到一枚揩书至正通宝钱,径2.4厘米,重2.6克,翠绿入骨,从字体、颜色、声音来看,属真品无疑。元朝前身是蒙古国,初建于1206年,忽必烈至元8年(1271年)改国号为“元”。元朝以发行纸钞为主,虽各朝都铸过铜钱,但数量甚少。改国号前后,所铸小平铜钱,多为光背,有少量星月纹,至元通宝背“王”者罕见。顺帝至正10年(1350年)铸造至正通宝,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五等,背蒙文地支纪年,或蒙文纪值、蒙汉文纪年纪值三种。笔者查阅现代多种钱币专著和钱币目录,几乎没有涉及光背至正通宝小平钱的论述,更未见相关图拓。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  相似文献   

20.
一、开禧通宝背“利”折十大铜钱1997年春,雅安市草坝镇摆摊收购瓷器、木器、杂件的古董小贩白某,从一农妇手中收得宋铁钱数枚。其中有开禧通宝背“利”折十大铜钱一枚,由于白某对古钱币知识不甚了解,就低价让给我市一位古钱爱好者竹某,竹某开初不知该钱的珍贵,约我到他家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