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技投资: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的保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指出:要把对科技事业发展特别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投入作为战略性投资,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提高科技资源共享利用的效益,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坚实保障。温家宝总理也在大会发言中提出:科技投资是战略性投资。纵观世界各国,在发展本国科技事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无一不是投入了巨大的入力、  相似文献   

2.
试论我国国有企业科技创新体系的构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该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在构筑科技创新体系时,应规范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技术储备、加强产学研结合,同时政府应给以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另外,在创新意识、人才激励机制和法律保证等方面也应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全国科技大会的召开将科技创新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明确提出区域创新体系必须以企业为主体,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将“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以“创业风险投资”的概念写入政府文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已成为我国科技发展战略重大调整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要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4.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以发展高新技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杠杆从而谋求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税收,既是无偿取得国家财政收入的一种经济手段,也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这两种属性决定了税收法律必然成为国家推动科技创新的最有效利器之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使科技创新面临巨大机遇,同时也使科技园区面临巨大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科技金融是推动一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科技金融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研究国外科技金融政策对于促进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没有政府政策的引导和资金的支持,单纯依靠科技企业自身,科技金融难以得到长足发展。不管是以市场为主导还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国家,政府政策上的支持都是发展科技金融的必要条件。完善的法律环境和配套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政府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良好的引导和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6.
政府的科技支出:规模与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1世纪,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主导因素,而一国科技创新能力强弱的重要方面在于国家的财政科技投入。我国以往的财政科研支出无论从规模还是从结构上都不适应国际上科技创新的要求。因此.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八规模和调整政府的科技支出结构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将受到挑战和机遇,作者在充分研究WTO有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实行科技项目招投标管理将有利于政府在违反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引导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并对科技项目招标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陕西科技资源丰富,科技创新能力强,利用陕西科技资源优势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科技兴陕,必须进行制度变革。要利用科技资源优势改造传统产业实现科技兴陕目标,我们需要从机制与制度设计层面,发挥关中高技术产业开发带的增长极作用,依靠政府链条的力量推动科技资源、传统产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政府四者的有机结合螺旋式上升,以制度创新整合生产要素,发展区域创新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9.
基于政府、市场、中介的科技支持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明确划分科技活动主体、科技支持主体和详细分析科技活动主体需求的基础上,科学界定科技支持体系涵义,指出其要素构成并进一步具体阐述,构建科技支持体系,给出基于政府、市场、中介的科技支持体系构建目标。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科技投入的政策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财政科技经费的配置应当是多种模式的,自然科学基金会的基本定位应当是科学共同体集体决策的机制,是政府拿出部门经费,交给科学共同体,由科学家们根据自己对各学科科技发展的感觉和判断,提出选题,以同行评议的方式配置这部分资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从要素投入、创新支撑、创新空间三个硬性要素和市场化程度、创新环境两个柔性要素角度,选取13个具体指标,构建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评价指标。结合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数据,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区域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进行测度与评价。结果显示,广东、江苏、北京、山东、上海、浙江等东部地区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综合得分较高,且内部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政府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呈现一致性偏弱特征,同时地方政府在促进区域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方面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实证分析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介入科技事业的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和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显著作用,以及科学技术本身的特征。财政科技支出是政府介入科技事业的着力点,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科技支出总量和结构所进行的实证分析,揭示出其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地方政府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其功能的合理定位和有效实现对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尤显重要,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地方政府在科学技术创新中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为了更好地发挥地方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作用,有必要从理论上探讨地方政府科技投入行为的内在逻辑和演化轨迹,以便为地方政府科技投入行为调整提供科学依据。赵建强博士的著作《中国地方政府科技投入行为研究》对这一问  相似文献   

14.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成为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科技工作者是创新活动的主体,因此完善我国科技工作者薪酬激励体系对激发其创新积极性,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从组织层面论述了完善科技工作者薪酬激励体系的基本原则、系统思考和方案设计,然后在政府和社会层面进行了探讨同时给出了政策支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制大飞机是被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大项目,表明了五届政府振兴我国航空工业的意愿和决心.这是个强国项目,它标志着中国工业发展从依赖外国技术转向自主创新,从沉溺于低端经济活动开始奋起向高端经济爬升.  相似文献   

16.
创新基金作为政府政策性补贴资金,用来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加速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它也是引导性资金,它通过向中小企业提供资助,带动和吸引企业、风险投资机构和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投资,并逐步推动建立起符合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新型投资机制,从而进一步优化科技投资资源,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创新和发展的良好环境。经过六年的实践,创新基金已经成为我国政府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主渠道之一,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投资》2008,(2):11-11
为紧密结合北京奥运建设决战阶段急需解决的重点科技问题,进一步保障奥运会筹备组织的科技需求、支撑“绿色奥运”与节能减排、切实提高奥运城市交通与信息服务水平,科技部在实施“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启动“支撑绿色奥运科技专项行动”,并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予以实施。“专项行动”的主要目标是:  相似文献   

18.
政府补助在推动科技创新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专精特新”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其创新能力对于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年至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借助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判断“专精特新”企业政府补助对科技创新发展的促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助对科技创新具有积极的影响。政府补助提供了资金支持,降低了创新风险,并鼓励企业进行更大规模的科技研发。此外,政府补助还改善了“专精特新”企业的环境和机会,促进了技术合作和人才引进。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补助力度,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丁小义 《现代经济》2007,6(12):130-132,135
在阐述政府对企业科技活动进行直接财政资助动机、影响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我国各省(市)企业争取政府科技资金的竞争力和对政府资金的依赖性差异,并进一步通过二元回归分析各省(市)企业获得的政府直接资助与企业自筹R&D支出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出我国总体上及大部分省(市)的两者之间为显著正相关,即政府资助能有效激发企业R&D投入的增加,但也有个别地区企业获得的政府资金对其自主科技投入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  相似文献   

20.
甘肃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统计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87年英国学者弗里德曼提出科技创新系统以来,各国学者从科技创新角度对国家的综合国力作了大量研究,一致认为科技创新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技术水平、经济发展以及综合国力有着决定性影响。本文在对甘肃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用两种方法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甘肃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低水平制约了甘肃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为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