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供给为18099万人,需求为17247万人,农业剩余劳动力为852万人,剩余比例为4.71%,可见,目前我国农业已基本无剩余劳动力。进一步调查发现,劳动力的这种供求状况对农业生产影响很大,对粮食安全构成了威胁,主要表现为耕地撂荒、弃粮从经、降低复种指数和粗放经营等。因此,人们对明天"谁来种地"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2006年“中国家庭营养健康调查”(CHNS)数据估测中国农村家庭影子工资。过去十年间,中国农业生产领域的影子工资和雇佣工资翻了一番。本文的发现支持关于农业生产中影子工资传递性的假设。因此,宏观经济政策应该着力于缩小农业生产网报率与雇佣职业工资收入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3.
崔传义 《科学决策》2007,(10):14-16
当前,关系城乡发展全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进入新阶段。沿海劳动力市场出现年轻劳动力有限供给,部分企业用工短缺,以往被剩余劳动力无限供给压低的人力资源地位开始上升;近半数农村劳动力转入非农产业,但农村仍有1亿多农业富余劳动力,已进城就业的1.2亿农民工转移问题并未解决。形势发展为解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带来机遇,而就业转移任务依然艰巨,需要因应劳动力供求和农村劳动力转移阶段性变化的新问题,推进转移就业政策措施的落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辽宁省农村劳动力剩余与转移状况分析●吕劲松由于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向出现了从乡村到城镇,由城镇到城市的阶梯转移和从种植业向林牧渔业,由一产业向农村二、三产业转移的非农化势头,促进了我省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但...  相似文献   

5.
经济学意义上的失业是指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处于闲置状态。近年来,在建设西部强省战略的指导下,陕西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社会就业问题却日渐突出,劳动力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本文试图通过对陕西劳动力供求的经济学分析,探求陕西劳动力供求矛盾的根源并提出改善劳动力就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雅 《北方经济》2010,(4):78-79
本文利用河南省第二次普查获得的数据,通过对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地区分布及从业特点研究,发现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出现了一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省外转移有下降的趋势、以东部为主的转移有所减弱、离土离乡模式有所改变等,这些新特点的出现一方面反应了社会的发展、进步,另一方面也随之出现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浅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议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姚德仓1992年底,我国农村劳动力4.3亿人中,约有1.7亿剩余劳动力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这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社会总劳动在各产业部门之间的重新配置,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正确认识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对于合理配置劳动力资...  相似文献   

8.
如何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它既有物的具体有用性——提供劳动,创造某种使用价值并形成价值,又具有人的自觉能动性——储存在劳动者体内,受劳动者思想和意志的支配。因此,劳动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配置,是一个敏感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其中,最使人们感到棘手的就是目前我国劳动力的供求矛盾。  相似文献   

9.
湖北省黄冈市总人口726万,其中农业人口555万,占76.4%。全市现有农村劳动力260万,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13.9%;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90万人,加上每年新增劳动力10万人,占全省农村富余劳动力的16.9%。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劳动力供求总量关系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莉 《特区经济》2009,(11):266-268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劳动力供给总量因为人口的自然增长、企业改革以及农业改革催生过多剩余劳动力出现,从而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而劳动力需求总量也成上升态势,但是就业弹性却处于不断波动之中。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加大。不过,从长期来看,劳动力供求的矛盾会由于劳动力供给量的减少而不断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1.
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不仅促进了输入地的经济发展,也对劳动力输出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有序供求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完善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劳动力培训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加快制度建设,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2.
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是新时期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必须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市化结合起来,广开就业渠道,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多元化转移。(一)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工业化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努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业生产者向非农生产者转变乡镇企业既是推进乡村工业化的有效途径,又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良好载体。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于缓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压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世纪90年代后,受自身条件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发展陷入…  相似文献   

13.
<正> 一、农村劳力分工的现状和特点分工,是人类社会经济进步的标志,经济水平越高的国家,从事农业的劳力就越少,农村分工的程度就越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劳力分工获得了很大的发展。1988年,全国农业劳力在总劳力中的比重为59.5%,比1978年下降了11.2个百分点,相当于前30年下降速度的总和。按职业统计,1988年,全国4亿多农村劳动力中,有9545万乡镇企业职工,有1727万个体工商户,有309万民办教师和文艺  相似文献   

14.
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不仅促进了输入地的经济发展,也对劳动力输出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有序供求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完善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劳动力培训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加快制度建设,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5.
16.
<正> 中国农村社会,长期处于生产要素极少流动的超稳定平衡状态。农村十年改革,打破了这种万马齐喑的封闭格局,诸生产要素开始逐步融入商品经济轨道。数以亿计的农业劳动力的流动,则构成其中最活跃的因素。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从来不是径通意遂的一次性行为,农业劳动力转移同样如此。1987年开始的农业劳动力的明显逆转,为农村的两个转变蒙上了一层阴影。1989年所出现的百万农民大流动,则引起了更大的社会震动,以致颇有些人主张单纯借助清理、遣返等手段,把春潮乍起的农村流动人口重新回返迁移。但是,理性分析和现实运动表明,在商品经济大潮叠涌与价值观念急剧转变的今天,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绝非偶然。在其背后,存在着深刻的经济、社会、文化、资源背景,存在着成因复杂的迁移因素。只要  相似文献   

17.
经济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不仅促进了输入地的经济发展,也对劳动力输出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欠发达地区劳动力的有序供求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的办法是:完善劳动力转移组织体系;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劳动力培训体系;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加快制度建设,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及经济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自然转移从农业流向工业和服务业,并最终实现三次产业间流动的动态平衡状态。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是最主要的驱动因子。河南省不同区域经济的增长对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二、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影响较弱。加快二、三产业发展,重视教育,建立城乡统一的制度体系是农村富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就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业劳动力断层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大量优秀人才特别是农业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抛荒、弃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农业生产,致使农业劳动力可能出现断层现象。文章在分析农业劳动力断层这种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村教育投入、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等建议,以期使我国农业走上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促进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是农村实现小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搞好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剩余劳动力转移应做好以下几点: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搞好农村教育和职业培训;积极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建立完善的劳动力市场;健全组织,搞好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