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林颖  龙婵 《经济师》2010,(9):45-47
作为表述空间构形的工具,空间句法提供了一套量化地描述和评价空间形态的理论和方法,开拓了一个理解复杂城市空间形态的崭新视角。文章阐述空间句法的基本理念及所涉及的主要计算变量,重点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模型,分析武汉关山地区城市空间单元的渗透性和可理解性,评价其城市空间形态,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带动了城市现代化的过程.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兴起,掀起了旧城地段的建设开发的高潮.在城市现代化的过程中,对历史街区中的住房、能源、交通、通信、环境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挑战.出于对商业经济的考虑,出现了历史街区被拆、传统文化风貌被毁、人文环境破坏、文物受损的事件.随着人们对历史文化的保护意识提高,出现了许多对街道历史文化的保护,但保护的结果却不尽人意.本文以此为出发点,以宽窄巷子例子,谈谈对城市建设中街道历史文化保护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佛山岭南天地项目是一个利用私营开发力量来维护历史街区特色促使城市历史地段复兴的例子。规划者面临的挑战是在保护历史街区的同时,还要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中心街区以满足具有350万人口规模并且还在急速增长的城市所必需的条件。规划者必须意识到,需要在规划地区进行一系列、并要达到一定密度的私营开发,才能支撑一个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功能复合型城市地区,从而降低历史街区及祖庙的保护和维修成本,恢复其旧时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郭娟 《城市建设》2010,(3):137-137
随着文化层次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的需求越发重视,如何将历史文化名域的保护类型加以区分,针对不同的域市形成别具特色的旅游开发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四川历史文化名城为例,探索了名城保护和旅游规划及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文化层次的提升,人们对精神的需求越发重视,如何将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类型加以区分,针对不同的城市形成别具特色的旅游开发思路,实现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摆在人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四川历史文化名城为例,探索了名域保护和旅游规划及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相关法律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历史街区物质遗产的保护已初见成效。历史街区原住民是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他们的需求是街区继续存在的意义,对街区生活延续、活力再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历史街区的保护应当以原住民为核心,保护的成效必须建立在以原住民为主体的评价机制的基础上。本文借助历史街区保护的"原住民回迁"模式,以小河直街回迁的原住民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整理的形式,评价其对街区保护的成效,并对该模式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田继忠 《经济论坛》2011,(11):134-136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提升一直是摆在城市老城区发展面前的一道难题。在分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有机更新理论的基础上,以北京南锣鼓巷为例,探讨实现历史文化街区整体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双赢"的有效模式和路径,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街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课题组 《经济论坛》2010,(4):103-106
河北省省会城市石家庄市是冀中南地区的中心城市。当前,其综合经济实力、迅速发展的第三产业、得天独厚的科教优势、“三年大变样”及“作风建设”的成果都为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提供了条件。石家庄要增强中心城市实力,加强辐射,促进石家庄区域经济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9.
历史名镇名村名街保护现状与对策研究,对于厦门城市转型、科学发展跨越发展、领跑全省领跑全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历史名镇名村名街保护需要历史积淀.厦门历史名镇名村名街保护成就瞩目,但问题较多,需要进一步厘清思路,创新对策:要有强烈的历史文化名城自信、名城自觉和名城自律;要认真遵循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保护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要结合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形态保护与文脉传承:要注重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名街的文化内涵,充分保护文化生态资源代际平衡.  相似文献   

10.
根据宁波市鄞州区从宋代至清末翔实而连续的地方志史料,梳理、解读鄞州区城镇发展的自然地理背景和历史市场基础,剖析其城镇的历史发展过程。宋代到明代间,鄞州区的集镇在平原和山区分界线上发育成长、形成第一个集镇圈;明代到清初,在平原中部形成第二个集镇圈;清初到民国时期,集市在两圈之间增加。集镇之间没有明显的层级关系,其分布格局与平原区域和河流水网密切关联,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奠定现代小城镇的分布格局。因此,鄞州区城镇长期历史发展形成的集镇格局,有着深刻的历史继承性,是未来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1.
民族历史文化资源的持有者是当地人民,旅游发展中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离不开文化持有者。民族文化旅游应建立以文化持有者意愿和权益为中心的发展机制,在开放环境下动态保护中开发,实现历史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城市作为一定区域的中心,随着现代化交通、通讯技术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城市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腹地的发展,而且与城市所在区域内外城市和谐共生发展。城市发展既接受其他城市和区域的辐射与吸引,同时也与其他城市和区域辐射自身的物质、能量和信息反向交流。  相似文献   

13.
生态城市是当前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生态城市的实现,需要生态、环境、经济与社会层面共同提升,通过开展城市生态旅游,使区域特色产业、文化与自然资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城市内部生态环境得以保护,从而展现城市人文风貌,体现生态城市建设理念。本文基于对生态旅游与城市的认识,分别从空间关系、供给面与需求面探讨城市生态旅游发展应考虑的因素,并选择台南市为研究区,基于区位、资源特色将其分为自然生态旅游与文化生态旅游,并进一步探讨其发展策略。其中,文化生态旅游是在城市中心区历史文化古迹的基础上,结合开放空间与旅游路线的绿化、美化,在保护文化古迹的同时,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自然生态旅游则重点利用当地盐田、渔塭、湿地及红树林等自然与半自然资源,以保护及保育为前提对资源进行适度开发,在提升资源经济价值的同时,强化城市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的城市融入是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以苏州市吴江区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从就业保护、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心理保护、政治参与五个方面对吴江区农民工城市融入过程中的社会保护状况进行了考察。吴江农民工社会保护做得相对较好的是就业保护、社会保障和农民工权益维护(除工资拖欠外)方面,而在心理保护和政治参与方面不理想。在继续巩固和完善农民工经济社会保护政策的同时,需要重点加强农民工的心理保护工作,提高农民工政治参与度,以促进农民工的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将对城市空间布局形态、城市交通系统、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等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不同城市空间布局下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并在此基础上以西安为例,对空间布局与交通发展战略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历史景观(Historic Urban Landscape, HUL)视角剖析埃及开罗阿兹哈尔公园由被称为“Al- Darassa”的废弃物堆场转变为城市中心“绿肺”的棕地再生 杰出案例;重点关注其棕地再生策略如何回应Al-Darassa在 不同历史时期与开罗城市自然环境、建成环境、社会经济及文 化等之间的动态关联;总结了在城市历史景观视角下案例在整 体策略、场所营造和干预机制3个方面对中国棕地再生探索的 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人对城市风景的感知与理解,推动了城市历史景观的 层积过程。基于不同人群话语分析,以元素类别和空间类型2种 分类方式构建相对系统、科学的城市历史景观层积识别框架, 探讨城市历史景观的动态演变机制。以明清时期襄阳为例,分 政府和文人2类话语组对历史书籍、诗文的语汇逻辑、情感倾向 进行统计分析,设置等里数同心圆坐标,以古城物理中心位置 为圆心,标记元素空间点位。厘清作为主动因的话语作用于城 市历史景观各元素及空间类别并最终实现文化层积的全过程, 梳理出明清时期襄阳城市历史景观层积机制和基础框架,以期 推动城市历史景观保护与发展,为襄阳的保护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重点探讨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发展与基础设施的互动关系,进而阐述了在古镇村保护与发展进程中基础设施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完善历史文化名镇(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思路,在保护的前提下,为其发展做好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西安地区在遗址保护利用中存在着一种"多业共生"的新模式。文章阐释了西安地区遗址保护利用的现状,总结了西安地区遗址保护利用"多业共生"模式的类型,分析了"多业共生"模式成功的机制,主要取决于它的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通过"多业共生",跳出遗址谈保护利用,为有效地处理遗址保护与展示利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水平改善的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