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中国家出口结构的相似导致同类产品供给增加,会恶化外贸发展绩效.基于42个贸易条件恶化的发展中国家1995年~2008年的面板协整检验表明.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相似恶化价格贸易条件.降低收入贸易条件.因此,为改善贸易绩效.需要调整外贸发展战略、降低出口结构的相似度,避免过度竞争.  相似文献   

2.
李卫华 《经济问题》2007,332(4):14-16
从生产条件到贸易条件,比较优势理论都不适宜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和贸易关系.决定两类国家之间分工格局和贸易条件的主要因素是技术实力和技术水平的差距.在由此决定的分工和贸易关系中,存在着较强的先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惯性.我国必须通过优化经济增长模式、缩小国内收入分配差距以及加大教育和科技投资等方能使自己摆脱不利的国际贸易地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化”增长问题,尤其是贸易条件恶化问题倍受关注.正确认识我国的贸易条件变化趋势和原因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2000-2010年我国主要进出口商品的原始数据为依据,计算出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相关原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贫困化增长问题是一直困扰着发展中国家却又不易被人察觉的问题.在进出口贸易额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中国社会许多社会福利在无形中消失了,本文根据巴格瓦蒂提出的发展中国家发生贫困化增长理论,对中国三十年来的贸易条件变化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其符合巴格瓦蒂贫困化增长理论的四个条件,中国宏观经济存在出口贫困化增长的趋势.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可能引起中国外贸贫困化增长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中美两国居民消费和贸易条件数据,运用理论和实证的方法,从生产率冲击效应模型和本地市场效应模型的角度分析了中国的收入贸易条件变化的内在决定机制,对本地市场效应对中国贸易条件变动的影响机理与影响程度做了阐释.  相似文献   

6.
高耀伟  陈宇康 《经济论坛》2004,(22):25-25,15
贫困化增长是二战后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在研究经济增长对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影响时提出来的。普雷维什等人根据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贸易关系的数据,从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而发达国家以出口制成品为主的贸易模式出发,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质疑。并指出,在国际贸易发生时,经济的增长虽然会由于产出的增加而导致出口的增加,但同时,本国的贸易条件却可能大幅度的下降,反而造成了本国居民的消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制成品贸易条件的技术结构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如庆 《财经科学》2010,(11):93-100
本文首先利用璐四位数编码的制成品双边贸易数据,分别计算了中国对19个主要贸易伙伴的价格贸易条件与收入贸易条件,然后采用一种新的贸易品技术分类方法,对价格贸易条件进行了结构分解.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制成品的价格贸易条件与其出口结构的关系与传统理论大致相符,即增加高技术制成品在全部制成品出口中的比重,有助于改善制成品的整体价格贸易条件或降低其整体价格贸易条件的恶化程度,制成品出口技术结构的升级能够带来其贸易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中的贸易条件:一般趋势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贸易条件都被认为是衡量一国获取贸易利益大小的一项重要指标,各国对贸易条件的变动都十分关注。通过收集中国历年来贸易条件数据,首先分析了过去这些年来中国价格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然后先从理论和实证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价格贸易条件变动的主要因素与贸易条件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模型结论提出相应对策,以使贸易条件朝着中国对外贸易有利的方向发展,使中国从贸易大国转变成真正的贸易强国。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际贸易大环境的改善,关税壁垒不断降低,在新的贸易条件下,西方发达国家为达到贸易保护的目的,积极推出新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来实施其贸易保护战略.绿色壁垒作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一种非关税壁垒形式,被发达国家及一些发展中国家采用.本文从绿色壁垒的概念、形式入手,分析绿色壁垒对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文章构建一个垂直型生产模式的产业组织基础模型,通过进出口渠道推导嵌入全球价值链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同时,加入上游垄断下游寡头的博弈模型用于分析发展中国家在价值链下游分工中遭受的价格歧视。研究发现:嵌入全球价值链过程中,影响下游企业贸易条件的因素主要包括中间品与最终品的供需关系以及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渗透与博弈;当发达国家的上游企业掌握垄断势力,而发展中国家的下游企业嵌入低端环节造成市场竞争时,随着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的加深,下游企业为生产最终品所需要的进口中间品比例增加,通过进口中间品价格的提升,恶化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在全球价值链的稳定结构中,上游垄断企业实行价格歧视总是有利可图。  相似文献   

11.
贸易条件恶化与我国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持续恶化使人们对比较优势战略的有效性产生了怀疑。文章借鉴超边际分析方法。利用李嘉图模型,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进行了模型化分析,发现贸易得益只取决于相对偏好和相对人口比例的大小,进而通过模型分析对我国比较优势的战略选择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研究对外开放经由贸易条件渠道而产生的波动效应,并揭示了出口市场多元化对波动效应的调节作用。理论研究发现,贸易开放程度越高,地区经济遭受贸易条件冲击时越脆弱,贸易条件风险越大,进而通过贸易条件渠道加剧经济波动。考虑了内生性的稳健性实证结果表明,贸易开放的确会经由剥离出来的贸易条件渠道而产生波动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越高的省份,贸易开放的波动效应越小。依托"一带一路",积极开拓沿线国家市场,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有助于在收获贸易开放益处的同时化解贸易条件风险,这对于新常态下稳定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徐艳 《现代经济信息》2014,(19):179-180
本文通过以巴西咖啡为例阐述“贫困化增长”理论,从“贫困化增长”的四大前提条件、我国纺织品出口的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要素贸易条件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纺织品出口潜存着“贫困化增长”的趋势,由此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贸易条件持续恶化有着多种原因解释,本文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资大多流入偏劳动密集性的部门结构特征出发,解释它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影响.结论是在存在无限供给劳动力的条件下.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外商直接投资流入的偏劳动密集性的部门结构有关.为改善中国的贸易条件,必须加强对外资流向的部门结构引导,加大外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部门以及现代服务业流动.  相似文献   

15.
培育我国产业动态比较优势的机理分析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拓展了比较优势概念的内涵,从理论上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恪守静态比较优势之下的分工锁定机制和培育动态比较优势的内在机理,从实证上揭示了我国在分享全球化利益的同时,在一定程度具有固化分工的特征,得出了我国价格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恶化、收入贸易条件被严重高估,导致企业效益差、收入增长缓慢、贸易摩擦增加、能源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一系列矛盾的结论;并剖析了制约我国动态比较优势形成的制约因素。报告分析了我国迈向中上收入阶段过程中,快速变化的比较优势因素和我国比较优势行业变化特征,结合不同类型行业比较优势的阶段性变化,提出了培育我国产业动态比较优势的方向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外国直接投资对东道国贸易条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DI作为当今最重要的国际要素流动形式,会通过一系列效应影响东道国的贸易条件变动.本文在一个一般性框架中分析了FDI对东道国的价格贸易条件、收入贸易条件和要素贸易条件的影响机理,认为FDI主要通过国际收支效应、工资外溢、产业结构变动效应等影响东道国的价格贸易条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贸易数量效应和技术外溢进一步影响收入贸易条件和价格贸易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联合国统计司Comtrade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同欧盟贸易条件的变化情况和波动情况进行了经验分析,结果发现:(1)从1987-2006年,中国同欧盟的整体贸易条件、初级产品贸易条件和制成品贸易条件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2)在中国加入WTO前后,除了高技术产品,中国同欧盟不管是整体贸易条件还是分类商品贸易条件,其波动性都是显著下降的;(3)减小中国同欧盟贸易条件波动的关键,一方面在于降低我国中技术产品进口对欧盟的过分依赖;另一方面在于改善中欧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不平衡(进口大于出口)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多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存在着很多障碍,这里有政治、经济、社会和历史等各个方面的因素;另外受国际形势的影响,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贸易条件的恶化、发达国家设置的种种障碍也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董洪霞 《经济师》2003,(7):231-232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它带来了机遇 ,也带了挑战 ,对发展中国家来说 ,挑战则更多 :经济安全的挑战 ;金融风险、贸易条件的挑战 ;教育的挑战 ;政治、文化的挑战等等。发展中国家惟有抓住机遇 ,回应挑战 ,才能确保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20.
陶艳珍 《经济论坛》2003,(1):15-15,12
产生于18世纪中叶的相对比较利益理论从技术差异的角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收益的分配。该理论认为在两国都能生产两种产品的条件下,其中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劳动生产率均高于另一国,该国可以专门生产优势较大的产品,处于劣势地位的另一国专门生产劣势较小的产品。通过国际分工和贸易,双方都能获利。其原理可概括为: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理论和实践同时证明基于相对比较优势的自由贸易确实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比封闭经济下更多的福利。然而与之相伴的另一结果: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日益恶化,进而贸易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