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长期困扰我国"三农"问题的总方案,那么振兴后的乡村应该没有了"三农"问题。文章以此为思路,结合国家的战略规划和当下乡村存在的问题,为农村向乡村、农业向乡业、农民向乡民的转化提供了一条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的思考路径。乡村重在空间布局,乡业重在粮食安全和产业融合,乡民重在通过土地载体在城乡间互动。  相似文献   

2.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是维护乡村社会稳定的必由之路。当前,乡村文化振兴面临主体、客体、载体等三重现实困境。为了破除这些困境,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以激活不同群体的主体意识为重点,培育农民乡村文化自信;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重塑乡土文化内在价值;三是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抓手,搭建乡村文化振兴载体。  相似文献   

3.
塘溪镇青山簇拥,碧水环抱,亦是名人故里,人文积淀深厚,在美丽镇村建设中,有着一定的"先天优势"。近年来,该镇以"美丽宜居塘溪,风情旅游小镇"为主题,在镇村环境提升、推进全域旅游等方面卯足干劲,整体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今年,面对疫情的挑战,塘溪镇又将如何谱写美丽建设的新篇章?塘溪镇党委书记凌锡辉表示,将坚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传播美丽文化,全面提升镇村环境,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风情旅游小镇,为"重要窗口"建设贡献塘溪力量。  相似文献   

4.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基于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内在逻辑关系,本文从青海省小城镇建设与乡村振兴关系的层面,对经济、生态与社会等三个方面选取指标,建立灰色关联度模型对小城镇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与小城镇建设的关联度.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小城镇建设促进乡村振兴需推动产业结构层次升级、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等可行路径,为当下青海省乡村发展的困境和未来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报告提出了乡村发展的总体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并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深化改革开放"作为我党目前一项重要任务。"乡村振兴"首先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在这一过程中,乡村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了当前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并提出了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牧业农村牧区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内蒙古农牧业全面升级、农村牧区全面进步、农牧民全面发展.当前,乡村生产要素向城市流动、乡村产业羸弱、乡村治理弱化、乡土文化衰落等问题成为制约乡村振兴重要因素.实现内蒙古乡村振兴要跳出"就农业论农业,就农村论农村"的思维定式,加快改革创新,加强统筹设计,政府和市场协同发力,汇聚全社会各类要素,共同支撑乡村振兴和繁荣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新乡贤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是村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是乡村振兴中尤为重要的一股"血液"力量。但是现阶段,农村许多人才外流,出现严重"失血"现象。增加新乡贤"输血"量,补齐乡村人才短板,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锦囊。因此,通过大力宣传、提高待遇以及完善机制等方法培育新乡贤,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展开。  相似文献   

8.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推进,我国农业发展全面升级,农村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开拓投融资渠道,使金融机构在乡村振兴中充分发挥导向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文章通过对贵州省G县农商银行"黔农村村通"现状进行调查,对适应农村所需、农民所求,为农商银行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有效路径进行了探究,并提出党建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迈出新步伐,推动我国乡村振兴模式不断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乡村产业振兴是一项多主体参与、多目标导向、多业态构成、多模式推进的系统性工程,作为长期服务于"三农"领域的合作经济组织,供销合作社在参与乡村产业振兴中拥有其他经济组织难以企及的比较优势。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产业兴则乡村兴,产业强则乡村强。2019年6月28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对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作出了全面部署,就产业定位、振兴路径、振兴举措等方面提出了明确意见。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明确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理念,同时把这个战略庄严地写入党章,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紫阳在国家战略定位中地处"四区叠加"核心区域,是陕西省11个深度贫困县之一,贫困发生率高达20.45%。作为一个典型的山区贫困农业大县,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章紧扣产业发展这一主题,立足生态优势,依托资源禀赋,重点围绕干什么、谁来干、怎么干三个方面就夯实乡村振兴之基石作了积极地探讨。  相似文献   

11.
中国是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三农"问题事关国民素质、经济发展,事关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具体谈到乡村振兴战略。国家重视"三农"问题,提出一系列乡村振兴实施原则,其中"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农业院校培养人才提出了新要求,农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面临着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2.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未来乡村的基本发展方向与发展思路,要将乡村振兴看作是一个整体,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建立一种全新的城乡关系。本文在因地制宜精准策略实施的基础上,指出需要通过发展集体经济、基层党建组织工作、完善农村的基础设备以及落实公共性服务的方式,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提高人们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3.
基层党建引领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更好更快实现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七个有力"的建设标准,提出乡村振兴视角下基层"样板党支部"建设方案,打造能够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的可复制示范样板党支部,在提升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与水平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高质量推进乡村人才振兴需要从人才供给、人才配置结构、人才培育环境三个方面着手,实现乡村人才需求与供给、质量与数量、外推与内吸、促进与适应的有机统一。高质量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机遇源自可持续的人才供给和包容的培育环境,挑战源于低效和不平衡的人才配置体系。基于上述机遇和挑战,需要更加包容、可持续和高效、公平地推进乡村人才振兴。  相似文献   

15.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内蒙古自治区作为农牧业大区,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内蒙古时的嘱托,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开展"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十大三年行动计划",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奋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6.
推广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是:普惠金融服务持续改善,金融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更加突出,乡村振兴支撑不断强化,农村地区金融风险整体可控.重点任务是:完善推广"一平台四体系",提高乡村振兴支持精准性;突出资金供给多渠道保障,拓宽乡村振兴融资渠道;立足产业支撑,精准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需求;做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缓解小微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为遵循,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的总体部署,立足于草原牧区的客观实际,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牧区振兴及现代化建设进行探讨,重点阐述加强理论研究——构建牧区振兴科学的理论支撑,加强实践探索——推进牧区振兴扎实地有序展开,以及加强生态修复——促使草原生态赤字变为生态盈余.  相似文献   

18.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我们的先辈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并以不同形式将这一文化形态延续下来。传承、保护和利用传统的农耕文化对振兴乡村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通过了解农耕文化的核心内核“应时、取宜、守则、和谐”,掌握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可以从发掘农耕文化的知识理念、守护传承农耕文化的“双”载体、创新政府文化治理模式等三个方面探讨农耕文化融入乡村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根本点.广大农村由于地理条件原因,社会发育程度滞后,贫困问题突出,故而乡村人才短缺,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点也是难点.本文聚焦乡村人才的内涵,从乡村人才振兴的现实困境入手,旨在探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路径,有效缓解当前乡村振兴人才短缺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举措,凸显了"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而如何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实施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三农"问题,我们必须实施相应的对策以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慎重选择实施路径,踏准"农民主体、人才培养、产业兴旺、生态宜居"四大路径,建立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