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黎 《魅力中国》2014,(9):98-98
如今,随着学习绘画儿童数量的增多,儿童绘画的艺术价值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深思。程序化的教条已经让儿童绘画失去了其本质的意义。儿童绘画教育需要的不是“教艺术”,而是需要美术教师启发并肯定儿童清晰的自我意识,从而让儿童艺术自由的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当今儿童绘画教育现象的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儿童绘画教育的关键在于艺术价值的培养,并非对客观事物再现的技术教育。  相似文献   

2.
绘画表现主义美学。素材,构图,主观表现、笔触韵律综合体现绘画生理欲望精神结构。表现主义绘画揭示作画背景意义,探寻思想和内心暗喻。尼采艺术理论.直指表现主义纯粹尺度,性本能的崇高美。席勒作品力在生理欲望美由性本能提高到精神欲望美的范畴,从生理美学角度认识自我和绘画。  相似文献   

3.
儿童绘画应该根据儿童的生理与心理生长规律,表现儿童各个时期绘画造型、形式的特点,明辨儿童绘画方面在爱与不爱、像与不像、美与不美、成与不成等方面的认识误区,为儿童自然发展提供科学的引导,从而促进孩子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粉本描不仅是中国本土绘画的主要造型手段,同时也是本土绘画中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具有传神达意的美学特性.  相似文献   

5.
田金 《魅力中国》2013,(23):120-121,130
儿童绘画从题材的选择、绘画的造型、对画面的组织和排列、色彩的运用和绘制技法来看.具有浓厚的稚拙性。稚拙性才是儿童绘画作品的总的特征。稚拙性不等于艺术,但也具有美的特性,称之为“稚拙美”。儿童绘画的稚拙性是儿童生理、心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任何人都是无法使儿童超越这一阶段的。因此,儿童绘画在引导方面既不可“越俎代庖”。也不可放任自流。  相似文献   

6.
蒋诏宇 《魅力中国》2013,(26):18-18
从美学的角度,探讨声乐艺术,能够促进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艺术与声乐美学的结合是艺术表演者一直追求的东西。本文从声乐美学的内容进行分析,探讨了声乐蔓学对声乐艺术的作用.为声乐艺术的不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现当代的很多艺术家的创作在情感上力图达到儿童绘画时的情感,在形式上艺术家与儿童都能达到一种和谐与自然,正是这种心理,艺术家在创作中的儿童化心理状态的表现,结合现实生活的状态,道出了对现当艺术与现实生活的态度.艺术家和儿童绘画时有相同相异之处,同在于都为了表达情感,最终的画面形式感较强,异在于儿童的绘画是纯直觉的宣泄,完全呈现的儿童自己认为的美的世界,而艺术家要通过一番调整,以及有目的的安排画面来达到情感的表达,也就是所谓的境界。  相似文献   

8.
王翠霞 《魅力中国》2013,(25):370-370
“儿童们为什么要这样画?”是阿思海姆在他的《艺术与视知觉》中阐述有关发展的理论中提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阿恩海姆看来,儿童们和原始人类对艺术(尤其是绘画)的认识和技能方面的发展极其相似。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儿童画,也就明白了原始人为什么要那样画。也就有可能理解他们在创作某些艺术品时的想法,进而为现代人理解艺术发展史中的故事.为研究相关艺术品提供注解。通过反复阅读阿恩海姆的发展理论。笔者主要得到三方面的收获:首先:学着用阿恩海姆的理解的角度读懂儿童画和原始艺术;其次如何更科学地对待儿童的艺术教育,尤其是儿童早期绘画;第三。艺术作品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纪敏 《黑河学刊》2012,(5):105-106
儿童画的内涵具有不可穷尽性,对孩子的成长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儿童画具有独特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不能用成人绘画的理性去束缚他,儿童画教学更具有其自身特点,不能用成人绘画的训练方法教学,那样会使更多的儿童失去绘画兴趣,失去对艺术审美的兴趣,更对儿童健康完善的人格素质培养是一个无法拟补的缺憾!我们用赞许的目光欣赏着孩子们用心灵创作的每一幅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10.
儿童的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幼儿园的美术教育却不尽合理。要改变此种现状,我们必须懂得儿童的绘画心理特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儿童在艺术的天地中充分展现自我。  相似文献   

11.
昌应战 《魅力中国》2011,(4):250-250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艺术对于诸多生态美学核心问题,有极为丰富和深刻的阐发。在传统绘画艺术观念中,自然是美的,自然之美是一种原生性的“自在美”;人本身以及人的创造活动也是一种“自然”,人创造的艺术作品具有的美,作为一种“再生美”,与自然之自在美和谐统一于世界之一体。传统文入画艺术的这些思考,应当成为中国生态美学研究的思想资源,并启迪研究的思维路向。  相似文献   

12.
薛媛 《魅力中国》2013,(5):55-55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中国绘画美学最重要的特点是重内美。郭熙和苏轼是对意境论做出很多的贡献。郭熙提出境界这一审美范畴,境界即意境。意境是中国传统绘画美学体系的精髓,是中国传统绘画作品追求的最高境界。常听到人们说“画魂”这里所说的“魂”就是指的一幅作品中的“意境”。中国绘画美学中,意境的根源是在于画家自己的思想与他所看到的要表达的景象进行结合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高丽娜 《魅力中国》2013,(28):102-102
中国当代美学,是中国当代学术领域最热闹也最诱人的园地之一。20世纪中国的美学思潮发展的最为迅速。它结合了东方与西方。使传纨与现代相融合.成为中国艺术成效最显著的时期。从而在这个时期也成就了一批杰出的艺术家.他们在这个时期社会背景的影响下形成了一系列绘画思想,以及他们培画流琅中的美学观对中国当代社会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巫文化的渊源、内涵以及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巫文化是上古时期人类在繁衍生息、推进社会发展中创造的一种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原始文化.巫文化从"人的自然化"、无羁想象与浪漫精神,以"和"为美等多种形式中体现出了许多华夏的美学特征.为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绘画艺术、音乐与舞蹈艺术等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曾惠芬 《魅力中国》2014,(24):101-101
人物画是我国历代绘画艺术家们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逐渐总结起来的有民族风格及美学理论的绘画类型,也是历代传统绘画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人物画教学中的心理刻画部分一直是广大师生费尽心思不断探索的课题。本文从唐代人物画大师周昉的作品及艺术特色入手,论述“意象造型”和“传神”“写心”在工笔人物画中的地位和发展意义,阐述了作者对人物内心刻画方面的创作体会。  相似文献   

16.
美术与美育     
李景昌 《魅力中国》2010,(9X):81-81
<正>美术,又称"造型艺术",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美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的欧洲,当时泛指含着美学情味和美的价值的活动及其产物。例如绘画、雕塑、建筑、文学、音乐、舞蹈等,都囊括在"美术"的范畴之内,以区别于具有实用价值的工艺美  相似文献   

17.
闫嘉哲 《发展》2012,(5):108-109
敦煌飞天艺术是敦煌壁画中的典型艺术形象。在敦煌学日益成为显学的当今,敦煌飞天凭借其独特的艺术美感和美学意蕴,已经跳出了原始的、静态的洞窟艺术的局限,以其民族性、独立性和多元性将飞天艺术的生命力延伸至现代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的创意视野中,不但突破了时间、空间的物理局限性,同时,为丰富人类艺术创作的宝库提供了新的灵感来源,重新展现出鲜活的艺术魅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水墨艺术不单纯是笔墨所表现的形象,更多的是绘画者才情的流露。当代著名山水画家罗国玮致力于研读哲学和美学,在注重对传统中国画研究的同时,敢于打破传统、另辟蹊径。他的作品中融合了东、西方艺术的特点,涌动着无处不在的激情。画作中富有生命的线条和作品中体现出来的梦幻般的境界,无不折射出他鲜明的艺术主张。  相似文献   

19.
以中原学框架下的新时代中原美学精神与基础美育为研究切入点。从中原美学艺术内容整理入手,剖析质朴厚重的中原美学精神,讨论新时代中原美学的发展,探究将抽象的美学精神及中原美学艺术元素与新时代大众文化艺术相结合的可行途径,并使其与基础美学教育相契合。以期为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原美学研究和基础美学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并从中原美学角度丰富和完善中原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20.
冯美玲 《魅力中国》2012,(32):15-15
意境美是中国艺术审美特征之一,是中国文化中所特有的一个美学概念,它在艺术实践中是“情景交融”的产物,是景中有情,情中有景“虚实相生”的境界。本文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传统绘画、音乐和艺术设计中意境美的运用,使我们充分的了解和体会意境美特征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