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章基于容量耦合系数模型,构建了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常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2003年到2014年,常州市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2003~2005年的耦合协调度为初级耦合协调,2006~2010年为中级耦合协调,2011年后达到了良好耦合协调,但耦合度始终低于耦合协调度。可见,科技创新在支撑常州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但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国家级创新型县级市为研究对象,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区域创新与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研究发现:2015—2020年,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且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变化差异不同;同时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但协调等级较低,说明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系统并不匹配,区域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处于不均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前,创新已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文章通过探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从创新投入、产出和环境3个维度建立科技创新指标体系,从经济规模、质量和结构3个维度建立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利用全局熵值法赋权,测算了京津冀三个地区2009~2018年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一是京津冀区域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距较大;二是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阐述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相互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的指标体系、模型和计算方法,并对安徽省17个地级市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合肥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良好协调发展;安庆市和芜湖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黄山、宣城、马鞍山、滁州、六安、蚌埠、巢湖,阜阳等8个城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轻度失调;池州、铜陵、淮南,宿州等4个城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处于中度失调;亳州市与淮北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分别处于严重失调和极度失调。  相似文献   

5.
李义群 《科技和产业》2023,23(15):79-85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基于浙江省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之间复杂、交叉、多维的互动关系,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收集2012—2021年的经济数据,运用熵值法计算指标权重,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二者的耦合度和协调度,之后利用灰色关联模型测算关键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数字经济影响权重最大,发展质量对区域经济影响权重最大;10年间,浙江省数字经济和区域经济均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并总体处于稳定上升趋势;96.88%的浙江省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指标平均关联度大于0.65,耦合作用较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和“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是关键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魏巍  周海球  姚婷  郭阳 《科技和产业》2023,23(14):140-146
《“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提出将推动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持续提升公民科学素质作为科普工作面临的新需求,开展两者之间协同发展探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选取2015—2019年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含港澳台地区)区域统计数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构建科技创新与科普资源配置耦合协调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上,31个省份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在空间上,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差距存在不平衡的现象,总体上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大多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良好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7.
何尔琦 《科技和产业》2021,21(8):102-108
产业转移和区域创新存在内在耦合协调需求.在梳理了两者的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获取相关面板数据,并采用时间序列熵值赋权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9—2019年广州都市圈的产业转移系统与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与分析,并从时空角度探索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的耦合协调发展趋势.研究表明,在产业转移政策实施和区域创新系统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广州都市圈内产业转移与区域创新系统的综合水平与耦合协调度都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并且协调类型也开始从低度水平上升至中度水平,但区域内仍存在较大差异.针对以上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对河北省沿海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本文在分析河北省沿海区域硬件设施环境和科技创新基础上提出了科技创新模式,并从科技体制改革、创业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建设及科技招商等几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樊姗娜  彭鹏 《科技和产业》2022,22(5):307-313
数字经济与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对区域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2011—2018年长江经济带98个城市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空间相关性。研究表明:①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数字经济水平增速大于经济发展水平;二者均存在空间差异性,下游城市的数字经济与经济发展整体水平均相对较高,上、中游则与之相反。②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整体耦合协调水平实现了轻度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呈现下游>中游>上游的整体趋势。③耦合协调度呈现正向空间自相关性,但随时间推移,空间自相关性减弱;耦合协调度的“高-高”集聚区域整体变动不大,“高-低”集聚区域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分布状态,“低-低”集聚区域保持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阐述旅游公共服务需求与旅游公共服务供给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机理,建立了旅游公共服务供需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选取了东中西部共十个旅游城市2012年的数据为样本,对其旅游公共服务的供需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了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11.
谭涛 《科技和产业》2023,23(5):80-86
为探讨科普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在构建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全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分别测算2015—2019年各省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并基于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全国科普和科技创新水平稳步提升,但区域间失衡问题依然突出;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耦合协调度逐年上升,但仍有超1/3的省份处于失调阶段,科普与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尚未形成。  相似文献   

12.
杨洁 《科技和产业》2023,23(6):60-64
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信息产业革命的重要起点,对高质量发展有着巨大影响。采用耦合协调度及障碍度模型对2011—2020年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黄河流域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下游地区的耦合协调度高于中上游地区,绿色生态及数字产业规模等指标制约两系统协调发展。地区应发挥数字经济作用,促进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的深入融合是促进数字经济成果加速转化的重要环节,是助推数字经济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基于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机理,从融合基础、融合投入、融合产出、融合环境、融合治理等5个方面构建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能力融合发展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TOPSIS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省(自治区、直辖市)2017—2020年的综合得分。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份(因数据缺失,未包含港澳台地区)的融合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显著,呈现“东强西弱”的分布格局。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中国数字经济与科技创新能力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金龙  王锐  李炜 《科技和产业》2021,21(12):244-248
构造了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发现:江苏省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逐年增加,由严重不协调发展到高度协调;科技进步的综合效益水平有两个时期落后于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水平;第三产业总值、金融机构存款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发展贡献度巨大;科研机构数量、用于科学财政支出和国际互联网用户数量对科技进步的贡献度巨大。  相似文献   

15.
利用熵权法和修正后的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14—2020年河北省11个设区市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状况。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河北省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为上升态势,整体表现出“拮抗-磨合”的演进形势,具体表现为“数字经济滞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发展”的相对发展形势;石家庄、保定等设区市的耦合协调度较高,衡水、承德等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较差的设区市耦合协调度较低。  相似文献   

16.
在“双碳”背景下,通过测度企业技术创新与减污降碳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一步探究其耦合协调的影响因素,以厘清重污染企业协调发展的现状。实证结果表明,技术创新与减污降碳耦合协调度的变动主要取决于企业技术创新水平,2012—2021年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在勉强协调和中级协调间浮动,主要集中在初级协调阶段,其耦合协调效应良好。环境规制和数字化程度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显著为正,能够促进耦合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基于河北省科技创新现状,从科技创新环境、科技投入水平、科技产出能力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4个维度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对河北省11个市科技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区域科技能力发展不平衡,石家庄、保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强,唐山等居于中间水平,邢台等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找出3类城市之间差异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