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招标》2017,(31):46-46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显示:2017年是易地扶贫搬迁承上启下、全面推进的关键一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和22个有易地扶贫搬迁建设任务的省份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同绕《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易地扶贫搬迁目标任务,按照部分省份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推进会要求,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坚持搬迁与脱贫两手抓,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度和工作质量“双提升”,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全面完成,“农民身份的员工”的规模日益庞大,面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的新环境,员工对工作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适应,难以有效地从事新工作。通过对广西区内易地扶贫搬迁人员收集到的224份有效问卷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组织社会化策略对“农民身份的员工”工作适应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组织社会化策略下的各个维度也分别显著正向影响“农民身份的员工”的工作适应性。研究结论可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如何制定组织社会化策略、如何提高“农民身份的员工”的工作适应性等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易地扶贫搬迁是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途径,对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甘肃省临夏州和甘南州两地为例,就"十三五"时期以来易地扶贫搬迁的进展情况、主要做法与成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和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云南省某镇易地扶贫搬迁为切入点,通过问卷调查以及入户走访等方式对易地扶贫搬迁进行研究,发现基层工作、产业结构、交通状况、国家政策对易地扶贫搬迁绩效为正向影响;储蓄水平与政府绩效之间为负相关。同时发现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以及收入都会影响易地搬迁的绩效。最后针对易地扶贫搬迁研究提出包括国家制定更惠民的易地搬迁政策,基层工作者积极配合搬迁工作实施;推进后续产业发展,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完善周边的交通运输体系,带动安置地经济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创新扶贫开发模式,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到202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加大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易地扶贫搬迁、以工代赈等扶贫开发力度。"易地扶贫搬迁是指对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  相似文献   

6.
易地扶贫搬迁旨在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研究通过对铜仁市实地调研,找出易地扶贫搬迁存在问题、经验,最后提出可行的策略。铜仁市易地扶贫搬迁施行情况存在低水平经济与高期望值就业要求的矛盾;新的社会不公问题。铜仁市在扶贫搬迁过程中也有许多可供借鉴的经验。要使易地扶贫搬迁更有成效,要明确政府、社会与贫困者之间职责关系;将微观分类施策与宏观区域发展相结合;构建恰当的使搬迁人员受益的机制;完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铜仁市要利用好宝贵经验,总结问题,提高易地扶贫搬迁效率。  相似文献   

7.
王永平  袁家榆  曾凡勤  陈妮 《特区经济》2008,228(1):208-210
易地搬迁扶贫是一种兼有消除贫困、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多重效益的自愿性移民扶贫方式,是新世纪扶贫工作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举措。本文在总结分析"十五"以来贵州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试点工作经验与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扶贫主题调研中反映出来的一系列问题,对进一步推动贵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以来,湖北省南漳县着力推进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方案",从根本上改变了贫困户居住条件差的状况。但是,在推进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不论地理环境差异,一个政策统到底的"一刀切"问题在山区显得比较突出,部分搬迁户出现了生产生活不便、人文环境不适等新情况。我们以秦家坪村为样本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省忠诚镇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中实施的反租倒包土地流转创新模式来对搬迁农户后续扶持工作进行研究,发现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中存在实践限度的现实情况下,通过反租倒包推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的方式,给搬迁农户的生计转型提供了一个稳定的发展机会,激发了搬迁农户的自觉能动性,有效解决了搬迁农户的生计困境问题。基于此,反租倒包的土地利用创新模式可能成为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0.
易地扶贫搬迁是我国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工作内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易地扶贫搬迁可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协调发展经济和社会以及生态环境。但是当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都存在一些问题,在今后发展过程中,需要提出针对性的发展路径,更好地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一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我国目前实施的扶贫方面具有重大决策意义的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为我国精准扶贫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如何做到在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给予困难户有效的帮助与可持续发展,成为此次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重点,对于解决失去原有土地的农户该如何解决生计也有明确规划,浅析易地扶贫搬迁中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面临的问题,为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问题找到出路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易地扶贫搬迁是精准扶贫背景下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贫困人口脱贫问题的有效途径。青河县作为全疆五个率先脱贫摘帽的贫困县之一,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项目。在相关研究基础上,通过对工作人员的访谈和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实地调查,找出了政策规定、搬迁计划和后续发展三个方面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出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为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进行,应该在完善政策体系、提高工作人员执行能力以及加强监督考核等方面着手,确保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相似文献   

13.
正昆明9月12日电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12日在云南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现场推进会上表示,国务院扶贫办将培育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三个精准扶贫品牌。刘永富介绍,精准扶贫三大品牌包括雨露计划、扶贫小额信贷、易地扶贫搬迁。一是实施雨露计划,拔穷根。对建档立卡贫  相似文献   

14.
2000年,党中央根据农村扶贫工作的实际情况,对以工代赈进行重大改革,投入巨资在农村实施以帮助贫困农民致富为目标的易地扶贫搬迁。5年过去了,我省以工代赈易地扶贫搬迁成效如何?今年前半年,我们在关中、陕南、陕北3市8县52个村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5.
铜鼓县位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处,这里山高林密,地广人稀,全县国土面积1574平方公里,人口仅13.9万人。由于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全县91个行政村中有25个省定深度贫困村、2个省定贫困村。生存环境差、发展条件不足、就地扶贫成本高、安全隐患突出,是该县易地扶贫搬迁之前群众居住地的真实写照。“十三五”期间,铜鼓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537户5320人,总投资3.88亿元。  相似文献   

16.
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如何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是新时期面临的新挑战.易地搬迁作为扶贫措施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确保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在"搬得出"的基础上"稳得住"是后续扶持的重要任务.文章基于青海省374户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移民生活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  相似文献   

17.
正湖北省"十三五"期间扶贫搬迁的总户数是30.63万户97.79万人,均约占全国的1/10,占全省590万贫困人口的16.22%。规模大、数量多,几乎覆盖全省各地。湖北省财政厅于4月17日至4月27日,选择了易地扶贫搬迁具有代表性的谷城县、京山县、通山县11个镇、17个行政村的23个易地扶贫安置点进行了实地调查。  相似文献   

18.
易地扶贫移民是中国扶贫工作的重要措施之一,其减贫效果明显,在中国减贫行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伴随扶贫移民政策的实施,逐渐衍生出一种全新的"候鸟型"生活方式。"候鸟型"移民现象是扶贫移民的真实写照,也是扶贫移民搬迁后移民面对变换的生活环境和生活压力而采取的一种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9.
易地扶贫搬迁发展是一项从根本上帮助农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综合性工程,其突出特点是可以实现"输血"与"造血",外部支持与内在动力的统一.根据青海省扶贫开发局统计数据显示,2011 年至2015年,青海省共投入易地扶贫项目资金212553 万元,在8 个市州、39 个县实施了457 个易地扶贫项目,搬迁安置59247 户、262697 人,完成规划搬迁安置目标任务的260.2%.易地搬迁项目使群众告别了大山深沟,告别了破旧的土坯房,住进了砖木或砖混结构的新房子.  相似文献   

20.
蒋平英 《理论观察》2023,(12):84-89
易地扶贫搬迁使得农民被迅速的转化为城市居民,搬迁民众不仅需要面对外在身份的转换,更需要内在文化的适应,文化适应影响着少数民族易地扶贫搬迁民众的后续发展与融入。基于对于Q县易地扶贫搬迁民众调查,当易地扶贫搬迁民众从世代居住的空间进入到政府重构的空间中,原本熟悉的生存环境、语言环境、生产方式、娱乐空间、身份等发生转变,面对新的生存空间,由于搬迁民众自身局限性、民族习惯、思维差异等因素,搬迁民众文化适应问题显现。因此,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中,要重视搬迁民众传统的文化习俗、构建多民族互嵌型社区环境、增强民众群体的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加快少数民族易地扶贫搬迁民众文化适应,使其更好地融入新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