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黄河口水流挟沙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黄河河口区不同形式的水流挟沙力公式进行了系统总结与分析,并采用因次分析法对河口区清10以下104组同步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含有泥沙组成因子d25/d75的挟沙能力公式.结果表明,该公式可以较好地计算黄河口的挟沙能力,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河口泥沙通量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既是与全球变化研究有关的理论课题,也是与河口工程、经济生活关系密切的现实课题,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关于河口泥沙通量研究的进展。泥沙通量研究多采用水文统计、机制分解、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水文统计和机制分解无法达到预报的高度,相比之下,数学模型的优点很多,但由于河口海岸地区的泥沙运动规律复杂,其物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阻碍了河口泥沙数学模型的发展。在深入分析基础上,文章就今后的河口泥沙通量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叶春生  侯志军  李泽刚 《人民黄河》2006,28(7):14-16,23
黄河口的泥沙通量时空区段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依据径流量的大小,并充分考虑不同季节海水的物理化学特性。时空划分的意义在于弄清楚不同水动力因素组成的形式之后,可以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从而通过数值模拟完成泥沙通量的研究。同时,黄河口泥沙通量的研究最终仍将通过数学模型给出数值解答,并通过对挟沙力、动床阻力等的研究逐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水槽试验资料及天然河流实测资料表明,在水流输沙计算中考虑泥沙级配对水流挟沙力的影响,能够深入地把握水流挟沙的力学机制,进而提高输沙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通过粘性细颗粒泥沙水槽试验研究, 证实粘性细颗粒泥沙在一定的水力泥沙条件下,存在水流挟沙力, 其本身的输沙能力受到粘性泥沙的水流挟沙力限制; 但是在另外一些水力泥沙条件下, 粘性泥沙的水流挟沙力很大, 河流中的粘性泥沙表现为冲泻质的性状, 并不受到粘性泥沙水流挟沙力的制约。另外, 从研究粘性泥沙本身所特有的电化学性质出发,介绍了所推导的粘性泥沙水流挟沙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6.
现有的水槽试验资料及天然河流实测资料表明,在水流输沙计算中考虑泥沙级配对水流挟沙力的影响,能够深入地把握水流挟沙的力学机制,进而提高输沙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杨辉  范宝山  朱新华  陈晓霞 《泥沙研究》2005,(5):74-80,F0003
统计分析了东北地区四个主要河口及口门外潮流的悬移质含沙量的观测结果,发现当水体相对紊动强度较弱时(相对紊动强度用水流对泥沙的有效作用力Fb与泥沙颗粒间的粘结力Fc之比Fb/Fc表示),即Fb/Fc<3时(此时含沙量小于0.8kg/m3),泥沙絮凝对泥沙的悬浮有显著的影响;而当Fb/Fc≥3时,这种影响可以忽略。本文将一日内涨、落潮阶段的平均流速、平均水深和平均含沙量作为特征参数,给出了东北地区四个主要河口及口门外涨、落潮水流的含沙量(水流挟沙力)计算公式,虽然这四个河口的潮汐特性、泥沙组成差异较大,但它们潮流的悬移质含沙量都可以被同样的水流挟沙力公式所描述,显示出本文给出的计算潮流的挟沙能力公式具有较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库一维泥沙数学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中下游的水沙特点和水库泥沙的冲淤规律,建立了黄河水库一维泥沙冲淤数学模型。模型在动床阻力,水流挟沙力,冲淤量的横向分配以及水流,泥沙控制方程的离散,求解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用三门峡水库潼关以下库区1974-1988年的实测水沙系列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模型在冲淤总量,冲淤过程以及纵向冲淤分布等方面计算值与实测值均符合良好,应用模型计算三门峡水库在四种不同运用方案下库区的冲淤情况,计  相似文献   

9.
泥沙源区沟道输沙能力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小流域沟道是泥沙进入江河的初级通道,在洪水流量较大时,沟道挟沙力强,其输沙量往往接近断面以上流域侵蚀量,进入江河的沙量取决于流域内的补给沙量,但在洪水流量较小时,沟道水流挟沙力下降,其输沙量小于断面以上流域侵蚀量,进入江河的沙量取决于各级沟道的挟沙能力。黄土地区小流域沟道纵坡陡,固体物质补给又十分丰富,虽然沟道尺度不大,但水流含沙量却很高,已有各种基于低含沙水流的挟沙公式不能表达沟道中高含沙水流的输沙特性。作者通过分析及试验研究,求得在输沙平衡条件下水流泥沙因子间的关系,提出小流域沟道挟沙力公式,经初步验证结果满意,这为估算分析不同条件下流域输沙量提供依据,也对水土保持规划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峰 《广东水利水电》1999,(3):20-21,11
1 研究现状关于在高含沙水流输送中细颗粒泥沙对粗颗粒泥沙水流挟沙力影响的研究,前人已做了大量工作。布鲁赫和卡赞斯基[1]曾做过管道输沙试验。结果表明:在输送0.3mm的粗颗粒泥沙的管路中,加入0.01mm的细颗粒泥沙可以使水头损失显著减少、水流粘性增大、粗沙输沙能力增大,同时紊动强度显著减弱。同样的结论能不能在明渠中实现呢?即细颗粒泥沙使粗颗粒泥沙水流挟沙力增大的事实能否在明渠中成立呢?日本学者吉川和福冈曾进行过专门的试验来研究细颗粒泥沙的存在对粗颗粒泥沙输沙的影响[2]。试验在8m长、0.4m宽的玻璃循环水槽内进行,…  相似文献   

11.
黄河水流挟沙力的计算公式   总被引:45,自引:14,他引:45  
  相似文献   

12.
水流挟沙力公式的验证与评述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相似文献   

13.
韩巧兰  余欣  杨明  王艳平  王敏 《人民黄河》2007,29(11):27-28
利用黄河下游水动力学泥沙冲淤数学模型,采用3个20年设计水沙系列对河段的冲淤及平滩流量的变化进行了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①各水沙系列的前10年,下游各河段均处于沿程冲刷状态,而后10年各河段则出现了淤积;②只有系列2能维持整个下游河道的平滩流量在4000 m3/s以上;③各系列前10年塑造河槽阶段的水沙过程均比较合理,基本实现了平滩流量稳定增大的目的,后10年河道平滩流量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④应尽量控制小浪底出库含沙量不超过200 kg/m3且细泥沙比重在75%以上。  相似文献   

14.
针对黄河泥沙多且变化大的特点,采用泥沙运动相条件的最新研究成果,完成了黄河包头河段动床模型沙选择和比尺设计,利用原型实测资料进行的验证试验,表明模型小河较好地复演了原型河势,水沙运动规律及河床冲淤变形等。  相似文献   

15.
黄河前3次调水调沙试验对河口区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玉成  王宗波 《人民黄河》2006,28(2):24-25,28
通过对前3次调水调沙试验期间河口区段河道河势、水情的变化进行分析,表明调水调沙使河势发展趋向理想化,河道过洪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建议:①调水调沙的时间应不少于20d;②对调水调沙试验的效果分析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数据要一致,以便于掌握和对外宣传调水调沙的作用;③2005年调水调沙转入正常运行,对于运行期间的有关指标也要进行统一观测;④对西河口控导工程未建坝岸进行完善;⑤加强对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河道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水库三角洲河道输沙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库进口附近三角洲河道之水流系近似均匀流,并非真正之均匀流。三角洲河道动床之自我调整作用,因水库水位之回水影响,其输沙特性有异于明渠均匀流,传统上,将明渠均匀流平衡条件之下输沙公式应用于估算的三角洲河道之输沙能力,似有其不稳定性。本研究进行一系列水流区输沙试验,并纳入文献「10」Hotchkiss之试验数据一并分析。  相似文献   

17.
1855年以来黄河泥沙输移系统的泥沙淤积分布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对黄河上中游来沙量以及对下游和河口泥沙沉积量的估算 ,建立了 1 85 5年至 1 968年间黄河的泥沙平衡。结果显示 ,这期间上中游来沙为 1 878× 1 0 8t,其中淤积在下游的泥沙占 62 %,三角洲淤积占 3 2 %;下游淤积量随着大堤修建、大堤防洪能力提高、以及近期修建水库及引水引沙等人类活动的变化相应发生变化 ;三角洲淤积约有 60 9×1 0 8t,占河口来沙的比例为 84%。  相似文献   

18.
黄河河口的治理与三角洲地区泥沙的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对黄河口地区的形势与河口治理的新认识和小浪底水库修建后河口地区面临的新形势,指出在今后河口治理中,必须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使河口治理与泥沙利用相结合,泥沙利用与疏浚相结合,以支持黄河三角洲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黄河泥沙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文中分年和汛期两方面分析总结了 195 0~ 1999年间黄河中下游径流量、输沙量和含沙量的年际和年内分配变化特点 ,分析了三门峡水库不同运行时期下游河道泥沙动态。研究结果表明 ,黄河泥沙 5 0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表现在径流量、输沙量、含沙量变化不同步 ,水量汛期比例减少而沙量向汛期集中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黄河三角洲冲淤平衡的来沙量临界值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河三角洲在整体淤进的同时伴随着蚀退,近年来黄河来水来沙递减趋势,现行河流路海岸线淤进行减缓,原行河流流路岸线出现了严重的蚀退,三角洲造陆的趋势又速度制约着三角洲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演变,本文以近20年来黄河水文,泥沙,三角洲滨海区水深等的实测资料及卫星遥感照片为依据,研究了黄河三角洲面积变化的趋势以及与流域来水来沙的关系,得出三角洲整体趋于冲淤平衡的年来沙量临界值为2.45亿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