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公司治理与业绩评价的目标都是在尽量降低代理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从利益相关者到企业经营者最终到企业员工的统一,即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但目前学术界对两者关系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提出将治理层次的业绩评价化分为企业业绩评价和经营者业绩评价两部分,并分别论述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以期发现相互的作用机制,使得业绩评价成为一种有效的治理工具,更好地为公司治理服务。  相似文献   

2.
《公司金融杂志》(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在2008年6月(第14卷第3期)刊登了San- jai Bhagat和Brian Bolton合作的一篇题为公司治理和企业业绩(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Firm Performance)的文章。文章结合公司治理、企业绩效、企业资本结构和企业所有权结构之间的内生性关系阐述了公司治理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文章主要有三个贡献:首先,作者发现  相似文献   

3.
何世刚 《会计之友》2007,(7X):46-47
业绩评价只有在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框架内才能成为实现企业价值的重要手段,而公司治理只有在恰当的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的具体操作下才能形成富有竞争力与效率的制衡机制。本文对不同公司治理模式下业绩评价工具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5.
一、企业业绩评价的发展进程 企业业绩评价是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对企业的经营起着导向性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前,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企业的业绩衡量主要是依靠财务指标。财务指标在当时特定的外部环境下的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整个社会经济的生产结构和劳动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方法也产生了相应的变革,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业绩评价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是有关报酬激励机制的基础 ,也是及时评价、总结企业经营管理 ,采取措施提高效率的重要环节。随着经济的发展 ,业绩评价的方法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总的趋势是由单一的财务指标转向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并重 ,由偏重短期业绩评价转向短期目标与长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并重 ,由偏重有形资产转向并重无形资产和知识资产 ,由会计收益逐渐趋向于经济收益。一、单一的财务指标进行业绩评价的缺陷首先 ,容易产生短期行为。以财务指标作为考核企业业绩的标准 ,而不考虑顾客满意度、市场占用率和产品质量等非财务方面…  相似文献   

7.
将业绩评价与企业战略结合,使业绩评价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年来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热点。本文的研究侧重于从企业战略的层面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以及企业在不同的战略选择情况下构建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TH公司是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的中外合资节能指导型综合楼宇工程公司,注册资本1亿元人民币。近年来,TH公司建立起了集团公司总部对下属各事业部经营者业绩评价体系,同时兼顾了评价指标的简洁易行、重点突出,让经营者业绩评价变得更加客观、全面。  相似文献   

9.
业绩评价中“业绩”主要包括两层涵义,一是企业整体业绩,即经营业绩;二是经营者努力程度的结果,即管理业绩。其中,管理业绩考核是理论与实务界关注的重点。事实上,管理业绩评价的演变是伴随着现代公司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的历程而演变的。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的核心。然而在世界各国公司的治理原则、准则中,在讨论董事会的功能时,大多只涉及董事会的职权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张兵 《公司》2000,(2):40-40
企业中层领导干部是企业决策层的左右手,它有着承上启下、左通右达的特殊功能。一个企业经营得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层领导干部的业绩表现。那么,如何评价企业中层领导干部的业绩呢?这对企业来讲,是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业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业务能力。业务能力对于企业中层领导干部讲来,是一个全方位的能力,是综合素质的具体表现。 一、搞好基层成本管理,这是最核心的业绩表现 企业经营管理,最核心的就是财务成本管理。基层管理最中心的就是成本管理,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结果。所以,这就要求我…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择2012—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财务柔性和公司治理与业绩持续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揭示公司治理在财务柔性和业绩持续性两者关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财务柔性与企业业绩持续性之间呈现出显著倒"U"型相关性;公司治理越好的企业业绩持续性越好;公司治理显著增强财务柔性对企业业绩持续性的促进作用,同时显著削弱财务柔性在超过阈值时对企业业绩持续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变动成本法得到了很大的完善和广泛应用。所谓变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只包括产品平等 直接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而不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所有固定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在发生的当期全额从当期收入中扣除。所谓完全成本法是指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和固定性制造费用。用这种方法计算每一单位产品,其成本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也包括一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  相似文献   

13.
物流企业业绩评价是对物流企业业绩和效率的一种事后的评估与度量及事前的控制与指导,从而判断是否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完成得水平、取得的效益和所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进行评价,有利于商业银行评估与有效防范风险。公司治理质量的高低是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构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试图构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评价体系,以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  相似文献   

15.
EVA被《财富》杂志称为“当今最灸手可热的财务理念”,20世纪90年代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司治理体系,它为管理人提供了一个考察企业的新角度,对公司业务的经济规律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而且EVA的真正魔力在于它可以改变一个组织的行为。因此,研究EVA对于完善中国企业治理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济增加值(EVA)的应用价值1、矫正“会计利润失真”。在新经济环境下,传统的会计利润无法反映公司经营的全貌,因为会计利润大大低估了企业的资本成本。会计师通常不扣减因使用权益资本而产生的成本,认为留存收益是可以无偿使用的,这样,就无法…  相似文献   

16.
德国公司的共同治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传军 《经济界》2003,(2):81-85
一、引 言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已经成为当前“企业改革的中心议题”,是企业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一般来说,公司治理结构是一整套法律、文化和制度安排,这些安排决定了企业的目标、行为,以及在企业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如股东、债权人、经营者、职工、供应商和用户当中,由谁来控制企业、怎样控制企业,以及风险和收益如何在不同主体之间分配等。按照现代契约理论的观点,公司治理结构的本质是一个关于企业所有权的契约,企业所有权包括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成为公司治理结构的客体,治理的功能是权、责、利的分配,治理的起因是产权的分离。治理模式有效率的前提是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的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主要对企业预算管理与业绩评价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正对标管理,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企业学习日本企业管理的活动。对标管理发展至今,已被全球管理学界誉为21世纪三大管理工具之一。对标管理也称标杆管理,是企业通过规范连续地将  相似文献   

19.
企业业绩评价由来已久,但对于业绩评价的基础理论却一直存在争议。文章以业绩评价要素为出发点,通过先分后总的顺序来研究企业业绩评价的基础理论。最后,得出企业业绩评价的五个基础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权变理论、系统理论和战略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20.
企业如何对各级主管人员的业绩进行评价,采取什么样的业绩评价方法,不仅影响企业各级主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而且也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对现代企业业绩评价方法略予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