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彬 《经济研究参考》2012,(11):50-51,54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运营、泛珠三角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区合作的进一步推进,广西沿江经济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经济全球一体化面前,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继而与国际接轨,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合作遵循由贸易一体化到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规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开放型、多层次的金融合作体系也将逐步建立起来,共同维护区域内的金融稳定.云南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的前沿和门户,有必要也有条件在该自由贸易区的全面经济金融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促进云南与东盟区域金融合作是把云南建成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中国—东盟经贸合作的客观要求,是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李晓梅 《现代财经》2004,24(11):73-77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与东盟面对全球化发展趋势,为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而共同采取的重大决策。它具有扩大市场、贸易创造、提高成员国地位和密切双边关系、促进经济合作、应对全球化挑战的作用。为推进自由贸易区积极发展,政府应采取各种政策措施,推进双边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4.
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及经贸现状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日益表现其迫切性。其中,中国和东盟的合作更是符合双方长远的战略利益,而且东南亚金融危机促进了这一进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发展的形势下,如何按照党的十六大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要求,紧紧抓住我国加入WTO、实施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即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突出云南在全国对外开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云南外经贸发展中的重要战略任务,其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加快发展中介组织,具有其客观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世界市场的整合,使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的依赖性不断加深,世界各国及其企业进入市场的机会大大增多。为了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和市场利益,组织或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各国或地区的必然选择。2001年11月,中国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2002年11月正式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其进程正式启动,它的建立对亚洲乃至世界的经济格局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参与东亚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的重要途径.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各区域加快了其内部的货币联盟,亚元便是在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氛围中催生的.为了稳定亚洲的货币市场,近年来在东盟及"10 3"机制框架内,亚洲各国也进一步加快了亚洲货币合作的发展,率先启动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比东盟与日本、韩国的合作更具有优越性和旺盛活力.中国可以借助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货币融合,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取代日本主导区域货币亚元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研究》2006,(5):I0001-I0004
“十五”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广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首府南宁、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全面推进等多重历史机遇,着眼于加快实现富民兴桂新跨越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认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走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云南、广西两省区(以下简称"两省区")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近年来,中越两国政府在越南莱州、奠边、老街、河江、谅山、高平、广宁与两省区沿边境展开了形式多样的边境经济合作,进一步整合各种跨境资源,有效拉动两省区边境经济的同时,带动和影响了越南和东盟经济。随着边境口岸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提升,迎来了口岸经济大发展的时期,两省区推进边境经济产业带的建设,主动对接、积极融入"陆路东盟"战略,建设面向东盟的陆路大通道,为  相似文献   

10.
《经济师》2017,(7)
区域之间加强合作,可以对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既顺应了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我国加强区域一体化进程的潮流,也符合目前形势下我国与周边国家合作的国情。浙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大省之一,加强浙江与东盟的合作,对双方来讲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浙江出口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措施以促进浙江对东盟的出口以及与东盟之间的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11.
12.
大连市海岸带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盖美  田成诗 《经济地理》2002,22(2):179-183
大连是中国北方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国际风景旅游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大连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系统分析了大连市90年代后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由于城市化、工业化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废水排放量大,近海海域质量下降,水资源短缺等)。最后,提出大连市未来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过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可持续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是区域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在决策过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文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14.
15.
权东计 《经济地理》2004,24(4):542-545
在系统分析昭陵陵园山顶、山脊、山谷、平原地貌景观和陵园建筑遗址与陪葬墓空间分布模式的基础上,从山体形象、风水空间格局、长安城空间特征三个方面论述了昭陵陵园的空间意象和“依山为陵”的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区综合实力的ANN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冯利华 《经济地理》2003,23(1):9-11
人工神经网络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完成整个网络的信息处理,具有自学习和自适应等一系列优点,因而用它来评价地区综合实力是可行的。针对地区综合实力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评价系统,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7.
18.
黑龙江省西部沙地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以泰来县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对泰来生态经济系统中能量、资源流动及系统的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基于能值分析的可持续发展指数的研究表明该县开发程度低,经济发展落后,并从能值分析角度提出保护本地可更新资源、提高能值反馈率、提高科技含量等相关对策,为泰来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基础数据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丁四保 《经济地理》2008,28(4):603-606
地理学一贯重视的地带性差异同样可以用于讨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是"体制外"的增量改革,即在改革之初绕开了计划经济体制内的国有经济和国有经济中错综复杂的矛盾而大力推进各种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发展.在非国有经济成分得到比较充分的发展之后,特别是在获得了承受改革成本的能力之后才开始在1990年代的中期以后对国有经济进行改革.空间上的过程则是首先在"体制内负担小、体制外条件好"的东部沿海地带推进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使那里的经济迅速发展之后推动其他地带.这个模式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一是非国有经济成分的发展选择了劳动密集型产业,因而提供了大量的新增就业和政府税收,二是体制外增量弥补了体制内的减量,即国有经济释放出来的大量失业.但是沿海地带成功的模式在其他地带的实践却并不顺利,沿海地带的发展在很多方面压抑着其他地带的改革和发展.文章分析了沿海地带对资源和就业岗位的垄断,提出其他地带不能一成不变地按沿海地带的模式进行改革,其他地带改革的内容和重点应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