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佛大学教授罗伯·斯塔文曾说,有关控制全球气候变化的《京都议定书》“太少又太快”。一方面,由于议定书只涉及到本世纪中叶排放全世界温室气体大约一半的国家,因此它并不是针对全球气候变暖危险的长期有效的防备措施;另一方面,由于它要求工业化国家短期内花费巨资大幅削减排放数量,因此可能对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简而言之,《京都议定书》意味着为了微小的长期效应而忍受巨大的短期痛苦。克林顿时期欧盟和美国的经济学家主张在为本不属于《京都议定书》的东西建立模式的条件下而通过该议定书。他们预计,发展中国家会在某一时候加入议定书框架,并  相似文献   

2.
全球变暖是一个十分紧要的环境、经济、科学和政治问题,但由于它的危险性在数十年后的将来才能得以呈现出来,因而要解决起来真是难之又难。所以,如果我们打算现在采取行动阻止危险的发生,就必须首先明了威胁的本质所在。那么,我们究竟是该坚定我们对于《京都议定书》等国际规则的有关规定,严格地遵守排放所谓温室气体的限制;还是该相信,就像美国政府当初以《京都议定书》建立在“伪科学”的基础上为由拒绝执行的做法,自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污染物排放许可额度的市场有偿交易,是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的一种方法。2005年生效的《京都议定书》,借鉴美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贸易的实践,将碳排放贸易作为温室气体减排的一个灵活机制。如同某种商品的生产成本一样,温室气体的减排成本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间存在差异,成本低的  相似文献   

4.
《京都议定书》与我国清洁能源产业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宏兵 《商业时代》2006,(1):84-84,88
《京都议定书》生效后,发达国家的减排行动也必然会使中国面临巨大的减排压力。暂无减排义务的中国,作为发展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从《京都议定书》的清洁发展机制(CDM)中可能得到发达国家的减排项目,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面临重大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5.
温室气体排放权国际市场是一种崭新的国际市场。《京都议定书》孕育了这种国际市场。这种市场经历了产生和发展的简短过程,将开始高速发展。目前国际上有三大市场,即欧盟排放交易体系、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的GHG排放交易体系和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交易体系。中国温室气体排放权市场潜力巨大,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  相似文献   

6.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京都议定书》的协定暂时不承担温室气体强制减排义务。《京都议定书》中设定的三种温室气体减排机制,其中清洁发展机制(CDM)涉及到发展中国家。因此,我国的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碳排放权交易,并且我国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市场上CDM项目的最大卖方。本文针对CDM项目,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会计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英国低碳发展的激励措施及其借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英国是世界上控制气候变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先行者,欧盟承诺的《京都议定书》目标是,2012年温室气体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8%,而英国则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在欧盟内部的“减排量分担协议”中承诺减排12.5%。不仅如此,英国政府进一步表示,力求在2010年减排主要温室气体CO2 20%,2050年减排60%。英国承诺低碳排放,并非削减能源供给,更不是牺牲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翟金芝 《北方经贸》2014,(9):250-251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上最受瞩目的问题之一,因为气候变化不仅仅是气候本身的问题,还是一个涉及经济和政治的热点问题。我国在《京都议定书中》虽没有承担减排义务,但作为全球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和第四大旅游目的国,后京都时代我国各行业温室气体减排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旅游产业也不例外。本文先简要介绍了碳税这一国际社会普遍采用的减排政策,其后对发达国家碳税实践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当前旅游产业开征碳税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最后对当前旅游产业碳税的设计进行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陈娥 《商》2014,(2):208-208
“碳金融”是指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金融活动。自《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碳信用交易框架的建立和碳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碳交易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  相似文献   

10.
国际碳交易市场的特征及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碳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发达国家履行温室气体减排义务时可以采取三种交易机制:联合履行(JI),指发达国家之间通过项目合作,转让其实现的减排单位;清洁发展机制(CDM),指发达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与发展中国家开展项目合作,实现“经核证的减排量”,大幅度降低其在国内实现减排所需的费用;排放贸易(ET),指发达国家将其超额完成的减排义务指标,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法律文件,《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于2012年到期。如何迅速形成一份规范第二承诺期的国际法律协议,以续签《京都议定书》,确保实现本世纪末将气温升高控制在2℃的全球目标成为当务之急。作为在此之前的最后一次气候谈判峰会,南非德班气候变化大会承载着这一历史重任。可以说,德班的意义不仅关系到全球气候变暖是否陷入失序困境,而且深远地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2.
张锐 《大经贸》2005,(3):46-49
历经七年的漫长孕育,《京都议定书》终于在2月16日正式生效。这一被称为地球之“生命防线”的国际公约无疑将给渴望安全环境和清洁空气的人类带来福音——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防止全球变暖,《京都议定书》生效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意义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13.
石绍青 《商》2014,(24):218-218
为了遏制温室效应的严重化,国际对温室气体排放达成减排共识。各协议国受《京都议定书》约束,协议国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实现一定的碳排放减排目标。碳交易市场是新兴市场,并且发展十分迅速,碳交易存在各式各样的风险,在参与碳交易获得收益的同时,应当注意防范其伴随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熊天号  范晓伟 《华商》2008,(12):75-75
二十一世纪,环境问题已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为严峻的挑战。1997年,在日本京都签订了著名的《京都议定书》,这是一次强制性的规定了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国际协议,对环保领域影响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5.
《WTO经济导刊》2008,(12):82-83
欧盟观察报道,15个欧盟最“老”的成员国已经着手开始温室气体减排工作,以满足他们签署的1997年京都议定书设定的目标。这15个成员国作为一个整体,不包含2004年和2007年新加入的成员,应履行其集体的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目标,即与1990年(基准年)相比在2008—2012年期间减少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8%。尽管丹麦、意大利和西班牙未能如期完成减排,但是其他15个成员国的表现足以完成集体目标。  相似文献   

16.
碳交易是《京都议定书》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以国际公法作为依据而规定的温室气体排减量交易。由于交易对象的特殊性、复杂性,因而在我国要使碳排放权能够进行市场交易就必须建立完善的碳交易的市场体系,规范碳交易的标准和内容,并进行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7.
在已于2011年在南非德班结束的全球气候大会上,与会各国进一步探讨了一系列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重大问题,出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非洲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南非,已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降低34%。为了实现这项承诺达到《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刘兴萍 《现代商业》2011,(32):140+139
CDM机制是《京都议定书》中提出的为协助发达国家缔约方完成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近年来,CDM投融资模式在我国温室气体减排领域发展迅速。文章介绍了CDM投融资模式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分析了CDM投融资模式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是一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为主要特征,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产出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的国际背景主要体现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岛路线图以及哥本哈根宣言中。在此背景下,我国面临着来自发达国家和自身资源禀赋的压力,必须要从国家战略高度着手,通过宏观政策调控、微观主体引导和构建碳金融市场体系几个方面来进行应对。  相似文献   

20.
解读清洁发展机制项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会议和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方会议于2009年12月29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沉重落幕。会议通过的《哥本哈根协议》无法律约束力,低于外界预期。虽然《哥本哈根协议》维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就发达国家实行强制减排和发展中国家采取自主减缓行动作出了安排,但参加大会的各方代表并没有就2012年后的全球减排行动、资金技术支持等方面达成具体共识。被称为"基础四国"的中国、巴西、印度、南非4国立场一致表示要坚持京都议定书及巴厘路线图。为什么坚持京都议定书这么重要?对中国企业有怎么样的影响?中国企业怎样参与京都议定书中的碳排放交易?下面是清洁发展机制项目的实际运作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