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近40年来,随着市场体系从无到有,政府职能全面调整,非政府组织也在经济、教育、社会服务、卫生等领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非政府组织还存在着组织资源缺乏、登记门槛高、自治性较差等问题.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不足与面临的法律困境、制度保障困境和运行机制困境是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因素.为此,需要从转变管理理念、健全非政府组织法律制度、扶持非政府组织基础建设、强化非政府组织自律机制和监管机制等方面促进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切实解决好农民工问题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一项重要决议,也是我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通过农村非政府组织引导和利用好返乡农民工,将是未来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一个新的方向.本文 通过对农村非政府组织在新时期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论证了农村非政府组织在积极引导返乡农民工参与新农村建设 方面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3.
邬明瑞  曹青 《魅力中国》2014,(19):57-57
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过程对于弥补现有行政体制缺陷、建立广泛而理性的政治参与机制、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公共政策过程中面临着内外困境,如关于NGO的法律和制度不完善、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缺乏沟通、自身的“非营利性”和“利益驱动”之间存在矛盾等。以西方非政府组织参与政策过程的方式为借鉴,应从立法机关、行政机关、非政府组织自身等方面做出改进,提高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能力。以期真正实现公共政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刺化。  相似文献   

4.
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艳   《华东经济管理》2008,22(2):120-123,14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政府组织获得了较快的发展,并且在经济、社会、政治等广泛的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与此同时,我国非政府组织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各方面主客观因素的限制或制约,还存在着诸如资金不足、生存能力较弱等问题.文章将对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面临的困境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以促使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更好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城市社区的建设中,非政府组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由于我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起步比较晚,很多方面都还不完善,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发展困境,那么如何解决这些困境,以使非政府组织不断地改进,完善,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6.
合作治理视角作为社会管理创新理念,为探索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关系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对合作治理理论进行了全面阐释,并针对理论提出了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应然的假设关系;基于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现状得出运行实然困境,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合作治理理论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李海港  张记 《理论观察》2007,(6):106-107
非政府组织(NGO)参与农村社区管理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但在农村社区的建设中,非政府组织却陷入一种困境,即农村非政府组织应然状态的“自组织性”与实然状态的“准政府组织性”之间的矛盾,这两者之间隐含着一种张力.这种困境使非政府组织在参与农村社区的建设中蒙上了一层阴影.因此,积极推动并提高村民自治的水平,改变政府干预模式,赋予非政府组织以一定的权力等是确保农村非政府组织健康发挥其作用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8.
贾文 《江苏科技信息》2013,(7):38-39,69
文章通过研究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理论框架,分析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推动作用,通过探究非政府组织在参与社区建设中所面临的困境,试图探索关于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建设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非政府组织视角的信任形成机制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贵宏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4):134-139
政府部门特征、双方关系特征和制度特征都是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信任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交往经验、沟通、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制度的完备与有效性与信任之间的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分析了政府声誉、政府能力、交往经验、沟通、制度的公正与正义性、制度的完备与有效性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当然,影响非政府组织对政府部门信任的因素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特征等,研究模型可以进一步扩展。更全面地考察非政府组织与政府部门间的信任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的进一步发展,非政府组织作为一项独立于政府和企业的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在提供公共物品、促进社会和谐等诸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将我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困境纳入社会资本的分析体系中,并以"太阳村"为例着力提出提升草根非政府组织社会资本的建议,以促进我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在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失灵的现象。对非政府组织失灵的内在机理作深入学理分析,探究失灵的根源,提出以自律和他律机制的构建作为矫治非政府组织失灵的切入点,设计非政府组织自律规范,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能力建设,设计非政府组织他律规范,构建完善的法律体系,合理利用体制资源。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主要是以企业、政府、农民工等参与者为主体,文章对当前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所面临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导致问题的主要因素是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限制其发展的因素是住房公积金的存取体制不健全和使用范围较为狭窄。其困境形成的因素还包括:当地政府监督不到位、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整体较低、农民工的流动性较大、企业的趋利观念、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较弱等,这些因素共同造成了当前的困境。为了摆脱这一种困境,当地政府应该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完善已建立的公积金存取体制,增加公积金使用的范围和权限、转变企业的趋利观念、加强宣传来增强农民工的维权意识等。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我国农民工也不断向城市涌进,农民工的政治参与边缘化的问题凸显.综合来看,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边缘化的原因有:宗法等级制度及小农意识等历史文化因素在农民工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农民工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受到文化素质水平的限制;除了农民工的个人因素,国家的相关制度法律不健全等方面的原因也导致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不顺畅.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农民工来说,其日常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容易陷入困境。因此,社会救助对于农民工来说意义重大。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因素限制,农民工在遭遇困境的时候很难得到城市社会救助。这主要有制度体系与法律方面、社会救助资金来源方面、农民工权利意识不强、社会救助主体单一方面四大问题。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提出相应解决策略来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社会救助,促进农民工市民化。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民工进城规模的加大,农民在就业上面临的困境越发突出.由于其自身主观素质原因和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结构、法制缺陷、政府管理不到位等客观原因,农民工在就业问题上遭遇了各种困境.农民工要走出就业困境,需要从主观上提高自身素质,客观上需要政府:法律、社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目前,非政府组织以“法庭之友”的身份间接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是比较可行的方式。经历过“美国禁止某些虾与虾制品”案、英国钢铁公司案和欧盟石棉和含石棉制品案,非政府组织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法律地位逐步提升。但非政府组织递交“法庭之友意见书”仍存在一些制度障碍。文章提出在主体资格、参与方式、“寻求信息权利”的解释、参与的程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非政府组织参与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林丽丽 《魅力中国》2010,(32):129-129
我国的非政府社会组织近几十年发展迅速,这些组织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非政府组织的概念、特征,分析行政纠纷与民事纠纷的不同,非政府组织在法律上的权益关系等,进而探讨非政府社会组织的行为引起的纠纷的性质。  相似文献   

18.
李荣华 《特区经济》2012,(8):282-285
非政府组织是完善社会管理重要力量,具有沟通协调、拾遗补缺、促进社会和谐等独特功能。目前,我国的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存在公众认知度低、法律不完善、行政化倾向、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在社会管理中的有效参与。因此,要通过健全法律法规、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强化社会监督等途径,为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提供良好的外部和内部环境。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发展存在财务管理的认识误区、财务人员素质偏低、财务的透明度不高、财务管理能力较差等财务困境,为了促进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健康发展,应采取纠正财务管理认识误区、提升财务人员素质、提高财务的透明度和提高财务管理能力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英  陈亚南 《魅力中国》2009,(20):34-34
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弱势群体救助,具有资源获取的自主性和多渠道性、深入基层,灵活凋整公益性和促进社会公平等优势,有效弥补了政府救助的局限性。但同时我国非政府组织发展存在众多制约因素。我们应从加强非政府组织自身建设、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明晰和规范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关系等层面采取措施,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