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行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缺陷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市场主体准入制度的缺陷一、企业登记前置性行政审批过多、过滥。目前在申请办理企业注册登记时,往往需要经过相关行政部门的批准许可后,方符合注册登记条件,工商部门颁发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营业执照)后,申请人才获得经营资格。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初步清理统计,目前企业在申请登记注册前,需经相关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审批的事项有193项。其中有的是法律、法规规定,有的是规章规定,有的是规范性文件规定。这种情况在省以下更为严重。这种前置审批的多、滥现象,不仅给注册登记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更主要的是阻碍了市场主体的准入,限制了企…  相似文献   

2.
关于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主体资格是否存续的问题,国家工商总局和最高人民法院有着不同的意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企业登记管理若干问题的执行意见》第10条规定:“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其法人资格或经营资格终止。”最高人民法院在其法经[2000]23号函答复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和法经[2000]24号函答复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指导意见巾,指出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应当依法进行清算,清算程序结束并办理工商注销登记后,该企业法人才归于消灭。两部门之所以会产生不同的意见,在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对企业法人的市场准入或退出的标准(标志)不统一。  相似文献   

3.
金融企业属于特殊行业,它的经营行为涉及千家万户,对其做好登记管理工作就显得十分必要。我们在企业年检中发现,金融企业无照经营、擅自变更主要登记事项、擅自不予征收利息税等违规问题比较突出。这些违规行为不仅给我们登记管理机关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给金融市场造成了混乱。一、金融企业违规概况一是从违规数量看。大连瓦房店市现有金融企业15家,共有分支机构211家。从近两年的年检情况看,有9家企业有违规行为,涉及的分支机构108家,分别占总数的60%和51%。二是从违规类型看。1、无照经营;2、无金融许可证明;3、擅自变更分支机…  相似文献   

4.
有限责任公司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而被公司登记管理机关强行吊销营业执照的现象在实践中非常普遍。其中最为常见的是有限责任公司因违反“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六十八条的规定,不按要求如期参加年度检验,而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强行吊销营业执照的情况。然而,由该常见的行政处罚行为所引发的诸多善后法律问题,却一直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我国的法律确未有相关规定,这给审判实践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甚至造成了审判上的不统一。为此,本文拟就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民事主体资格以及民事责任承担问题做一些粗浅的探讨,并对立法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司登记是指申请人在公司设立、变更、终止时,依法向工商机关提出申请,工商机关依法审查核准并记载法定登记事项的行为。公司登记行为包括申请人的申请行为和工商机关审查、核发(变更、注销)《营业执照》的行为。申请人或者第三人对公司登记行为不服时,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直接提起行政诉讼。申请行政复议的,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时.还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因此,在公司设立、变更、注销等各环节,公司登记行为都可能接受司法审查。研究公司登记行为的司法审查,有助于工商机关强化公司登记行为的合法性和有效性,提高行政审批效能,降低行政诉讼风险。本文试从分析公司登记行为的法律属性人手,结合实践,探讨公司登记行为的司法审查原则与内容,倡导建立不同模式的公司登记司法审查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不断向前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现有的一些法律、法规的滞后性逐渐显现,一些法律、法规的修订工作已迫在眉睫。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也不例外,实际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难点问题,有的虽有规范,但不全面或不符合实际,有的尚无规范,在此,笔者将我们工作中发现的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希望引起大家思考与探索。 一、外商投资企业出资期限与延期出资问题 1、首期出资期限与延期出资 《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都属行政法规性质的规范性文件,对独资企业和合资企业首期出资都规定了法定缴足期限90日。而原国家工商局《关于进  相似文献   

7.
李守华 《活力》2005,(7):174-174
准确地运用法律,审理好民商事纠纷案件中涉及上级主管部门和开办企业的连带民事责任承担问题的案件,对辖区经济的发展与振兴有着深远的意义。本人结合自己在民商事审判工作中的实践,就这一问题从以下几方面作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8.
企业营业执照年检制度的实施,在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是,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确立,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全球经济已迈向一体化,法治日益彰显重要,社会公众日益关注政府行政管理资源合理使用的今天,企业营业执照年检法律制度的错位与滞后问题已经凸显,值得人们关注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一则案例引发的思考甲公司营业执照登记的股东乙公司和甲公司法定代表人孙某都主张自己是甲公司唯一的股东。登记股东乙公司授权张某试图办理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但法定代表人孙某却说他才是真实股东,不同意变更,并出具司法裁定作为证据证明登记股东不能代表公司,最后工商部门作出暂缓办理变更登记的决定。工商部门认为法定代表人变更涉及法定代表人的任免(该公司章程规定股东任免法定代表人),双方都主  相似文献   

10.
企业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人资格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邱嘉煜同志关于《被吊销营业执照的公司及其股东的诉讼地位》一文,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对被吊销执照公司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包括:1.被吊销营业执照公司的背景;2.现行诉讼制度对诉讼实践的妨碍;3.被吊销营业执照公司及其股东的诉讼地位设计等,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1.
企业登记代理是指企业在设立登记过程中由企业登记代理人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代理范围内,受企业或股东的委托,代为办理企业设立、变更、注销登记及咨询服务的各项经营行为。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一种新的经营形式。由于企业登记代理制出现的时间短,发展不规范,无论是理论探讨、法律依据,还是政策措施、实际运作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人民法院要求企业登记机关协助执行的情况日益增多。有人将其定义为履行法定协助义务的行为,也有人将其定义为行政许可行为,从不同的法律性质衍生出截然不同的两种执行方式。笔者认为应当首先确认企业登记机关协助执行行为的双重法律性质,在执行中充分兼顾两者共有的特征,引入代位执行概念,以期建立一种更为科学、合理的不依赖被执行人申请的协助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13.
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的法律地位如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导致立法相互矛盾,执法不统一。笔者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企业法人被吊销营业执照后,不仅丧失其经营资格,同时丧失其法人资格,这是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的性质所决定的;丧失法人资格的企业之债权债务由清算组继受,清算组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不是被清算企业人格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中国技术监督》2008,(2):20-21
案情回顾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年第12期“抛砖引玉”栏目刊登的《此类无证生产如何定性》案例,介绍了某面粉加工企业自筹资金新建了一面粉加工场所,但营业执照仍是原注册登记的内容,未重新变更,并已生产小麦粉70吨。这种行为到底算不算无证生产?对于如何处理此类案件,在执法人员中产生了分歧。  相似文献   

15.
涉及到民商事关系,我们国家1986年的《民法通则》专门有一章来讲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事务。正在起草的民法典,也有一部分专门涉及涉外民商事法律的事务。这里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说说。  相似文献   

16.
验资报告是具有法律证明效力的化。现行法规把验资报告作为企业申请设立登记、增减注册资本的变更登记和外商投资企业年度检验必须提交的件。外资企业登记管理机关对企业提交的验资报告的审查有何重要性,应怎样审查和如何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处理?本试就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前,企业登记注册的法律地位正在受到挑战,其根源在于理论界和实践中对企业登记注册的法律定位、对企业登记注册与行政审批的关系界定含混不清。因此,我们认为能否科学界定企业登记注册的法律地位、正确界定企业登记注册与行政审批的法律关系,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合规管理是指金融机构等企业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的行为。常用于银行监督管理工作,是银行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手段。在目前的不动产登记实务中,日益增多的行政诉讼和随之而来的行政赔偿案例,让登记从业人员和业内专家开始反思登记行为本身存在的问题,这也正是当前不动产登记的主要风险之一。因此,如何在不动产登记中做到登记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前,厦门市工商局注册登记的各类经济户口已超过15万户,办理名称预先核准、设立、变更、备案和注销登记事务近16万件。在注册登记人员超负荷工作的情况下,如何为企业和经营者提供更为全面快捷的服务,一直是市局思考的重要课题。为此。市局根据省工商局关于打造“行政指导”品牌的要求。认真贯彻落实“登记事务助导制”,创新企业登记行政指导方式,大胆尝试将企业登记行政指导与网上注册结合起来,首创了网上注册官行政指导制度,为企业申请人提供标准化、书面化、多方位、全天候的远程电子行政指导服务。解决了申请人办理注册登记时遇到的大量困惑问题,实现了运用高技术手段指导企业办理登记事务的实质性突破,促进了企业注册登记各项工作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20.
受欺诈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基于相对人欺诈而实施的行政行为。目前对工商部门来说,“欺诈”主要表现为两类.其一是对依申请行政行为的“欺诈”.如申请人故意提交虚假证明件骗取工商注册登记或凭伪造的申请材料变更工商登记;其二是对依职权行政行为的欺诈,如生产厂家故意出具认定为假冒商品的虚假鉴定结论作为证据,投诉“串货”行为.工商部门如果实施了受欺诈行政行为.就可能承担司法审查败诉,行政行为被撤销甚至行政赔偿的法律后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