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央行连续"降准"意在通过释放流动性扭转经济回落趋势,没有降息则是出于对通胀的担心。同时,"降息"比"降准"更难操作。央行5月12日宣布,从5月18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二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相似文献   

2.
近几个月来,由于美国房地产泡沫崩溃,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引起美国和其他主要发达国家银行业发生大动荡进而引起美国经济走向衰退。如今,国际金融市场最引人关注的无疑是美联储的利率政策和美国重大经济数据的发布。在市场的期待中,美联储在1月底的利率会议结束后宣布,再下调联邦基金基准利率50个基点,至3.0%,八天之内累计降息125个基点,自2007年9月18日以来,美联储已经累计降息225个基点。这个目前世界第一经济体的中央银行短时间连续两次大幅降息,再次搅动了全球金融市场,令很多国家和经济体的央行举棋不定。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相似文献   

3.
鉴于对经济前景恶化的担忧,继上月全球主要央行联合降息后,11月6日,欧洲央行、瑞士央行均降息0.5个百分点,英国央行则出人意料地将利率猛降1.5个百分点,创1955年以来的半个多世纪新低。英国降息预期的兑现,形成了金融风暴爆发以来的第二轮全球性的降息潮。这次的降息潮对全球经济影响如何?我们的宏观政策应该如何调整?11月6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丁志杰、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就此类问题发表看法  相似文献   

4.
避免经济硬着陆,澳大利亚央行2日宣布减息25个基点至7%,为7年来首次减息。 自2002年5月以来,该央行累计升息12次,澳央行最后一次升息是在3月份,以抑制上扬至4.5%的通胀率,澳央行一直希望年度平均通胀率维持在2%至3%。今年早些时候,在主要央行纷纷降息的情况下,澳央行无视全球利率趋势宣布提升利率。此次减息使得澳央行同其它主要央行结为联盟。  相似文献   

5.
吴小夫 《中国经贸》2012,(13):26-27
中国央行6月8日、7月6日连续两次下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这已接近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时的速率,印发市场强烈关注.这一方面验证了此前市场对经济形势的悲观预期,另一方面也引起央行是否还会继续降息降准的普遍猜测. 出手降息带来什么?  相似文献   

6.
正张卓元、袁钢明、张世贤等热议"微刺激"如何助力"稳增长"继5月30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大"定向降准"措施力度之后,6月9日晚间,央行宣布对部分符合要求的商业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继4月25日央行在年内首度降准后,两个月内第二次"定向降准",而且降准对象也比之前有所扩  相似文献   

7.
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力7月16日中国股市大泻之前,中国央行一月内两度降息,二季度GDP创三年来新低。一些投资者开始担心:到底中国经济有多糟,才会让央行史无前例地连续动用货币工具?不是"糟糕",而是"比较不错"7月16日"黑色星期一"前,中兴通信、东方航空、苏宁电器、TCL等公司都发出业绩低于预期的预警。而就在此前,央行打开了降息的端口,决定自6月8日起下调金融机  相似文献   

8.
一系列经济数据公布后,市场上再次出现一片呼吁之声,要求央行全面降准降息,但央行就是不为所动,宁可放水,也不直接降息。这是为什么呢?首先,降息对降低社会融资成本帮助不大。市场呼吁央行降息,无非是希望通过降息来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扩大实体经济部门投资意愿,让资金回归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9.
45天之内,央行三度出手。10月29日晚间,中国央行宣布:自2008年10月30日起下调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至3.60%,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至6.66%;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亦作相应调整。这是自9月16日利率调整转向以来,央行连续3次降息。此次降息完成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下降0.81%,接近2007年5月份的水平,45天之内,央行三度出手,力度之大实属罕见。此时降息,与美联储货币政策走向保持一致;政策的主要用意是,在整个宏观经济下行风险加大、通货膨胀得到有效缓解的现状下,货币政策已经全力进入刺激消费、保增长的阶段。同时,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财务和资金成本。  相似文献   

10.
葛丰 《发展》2015,(1):34
央行近日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时隔两年多央行再次降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而所谓"情理之中",是因为近期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头;所谓"意料之外",则是因为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始终强调保持定力,不搞强刺激,坚持通过定向调控调结构、稳增长。那么为什么在一波接一波定向宽松以及创新性货币工具相继应用基础上,央行又一次采取降息这一总量调  相似文献   

11.
央行决定,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虽然央行把这次降息说成是营造“适度中性”的货币金融环境,虽然仍有人认为这并非是中国版QE,但央行半年内已两次降准、三次降息,中国货币政策事实上早已转向宽松.  相似文献   

12.
11月20日,在经济增长前景恶化的形势下,瑞士央行意外降息100个基点,这一降息幅度在该行历史上尚无先例。  相似文献   

13.
更多国家央行加入到货币政策调整的队伍中来,走向货币宽松的好戏刚刚启幕,而当量化宽松大规模落地,黄金的货币属性将重新被审视。2015年1月15日,瑞士央行‘几十年最意外’的政策突然出台——停止瑞士法郎和欧元挂钩。就在同一天,印度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秘鲁央行宣布降息25个基点,埃及央行同时也宣布降息50个基点,此后,土耳其央行也宣布降息,欧洲央行也将货币放水,推行QE。丹麦央行甚至三周内四度降息,定期存单利率降至创纪录的负利率。  相似文献   

14.
印度尼西亚央行5日宣布连续第6个月调降基准利率,以刺激国内经济。根据声明,央行将基准利率由7.50%调降至7.25%,为2005年7月以来最低点。  相似文献   

15.
正央行近日宣布,自2014年11月22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时隔两年多央行再次降息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而所谓"情理之中",是因为近期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有所抬头;所谓"意料之外",则是因为新一届政府执政以来,始终强调保持定力,不搞强刺激,坚持通过定向调控调结构、稳增长。那么为什么在一波接一波定向宽松以及创新性货币工具相继应用基础上,央行又一次采取降息这一总量调控?这是否意味着一度坚持的稳健型货币政策基调将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6.
【香港《亚洲时报》10月13日】伯南克鼓励股市泡沫,放任通胀攀升今后几十年里,伯南克本次降息可能一直会是关于央行官员“不该做什么”的经典案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海外经济评论》2007,(4):34-34
为了稳定泰国经济成长,泰国央行17日宣布将利率从5.0%调降25个基点至4.75%。去年7月份以来,泰国央行一直将利率维持在5.0%不变,此为6个月来的首度降息。  相似文献   

18.
近期中国经济热点事件评述 热点事件1:降息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5年5月11日起同时下调人民币存款和贷款基准利率,幅度均为0.25个百分点.同时,为了适应人民币利率市场化进程,将存款利率上限由之前的基准利率1.3倍扩大到1.5倍.笔者认为,这次降息虽然合乎于情,但效果存疑;不过,央行降息还考虑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而1.5倍的存款利率上限调整将是人民币利率完全市场化前准备工作的最后一步,有利于人民币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欧元区     
欧央行降主导利率创最低水平 鉴于欧元区经济长期处于负增长状态,欧洲央行5月2日宣布将主导利率从0.75%降到0.5%.这是1999年欧元推行以来的利率最低水平.主导利率表示国家银行向欧洲央行贷款需支付的利息,并且决定了欧元贷款利息的最低水平线.欧洲央行再次降息的主要原因应当是为缓解南欧国家危机.目前,西班牙和法国的失业率己达二战后最高点.2012年欧元区整体经济下滑0.6%,欧盟委员会预计今年将再次出现负增长.欧债危机令欧洲银行产生不安全感,是否真正准备提供低息贷款仍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20.
7月16日中国股市大泻之前,中国央行一月内两度降息,二季度GDP创三年来新低。一些投资者开始担心:到底中国经济有多糟,才会让央行史无前例地连续动用货币工具?不是“糟糕”,而是“比较不错”7月16日“黑色星期一”前,中兴通信、东方航空、苏宁电器、TCL等公司都发出业绩低于预期的预警。而就在此前,央行打开了降息的端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