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自党的十五大报告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之后,按要素分配有了明确的法律依据,理论界关于要素分配有关问题的研究更是呈现高潮,关于要素分配的涵义、理论依据、现实意义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有很多突破,也存在一些  相似文献   

2.
一、按劳分配在实践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理论的新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在我国社会主义市经济条件下创造性地发展.这一新论断,纠正了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对劳动价值理论的片面理解和运用,恢复了它本来的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理论依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菁  张敬陶 《企业经济》2005,26(2):14-15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既不是劳动价值论,也不是生产要素价值论,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是两个层面的问题,本文试图在严格区分价值创造、价值形成、价值分配三个问题的基础上揭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提出和施行标志着我国分配制度改革触及新领域.然而,在制度属性要求下,基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在这一问题上出现了两种比较典型的观点:一是认为,价值的创造和分配是两回事,分配并不取决于创造,这一观点实际上肯定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一致性;另一种观点则修正,或者说否认了传统的劳动价值理论,认为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共同创造了价值,这是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这一观点实际上否认了按生产要素分配与传统的劳动价值论的一致性.事实上,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保持有理论上的一致,而且恰恰由此,才使得劳动价值论在要素流动中经受住了实践考验,同时也使得按生产要素分配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方式有了合理的路径要求.  相似文献   

5.
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实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的结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创新按劳分配的内涵和实现形式.对于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在企业层面的结合,可以实行"两步走"的分配方式:第一步,在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第二步,实行按劳分配,企业的劳动者按其在价值创造和财富创造中的贡献参与企业利润分配.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但要坚持公有制经济,还必须发展多种经济成份;不但要坚持按劳分配,还要实行多种分配形式.这是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问题的立足点.所以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旧框框,勇于探索.笔者现就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产权改革为分配制度带来根本性的变化,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问题,谈一些体会.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的结构,就是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在  相似文献   

7.
一、会计等式的一般意义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汇编25页)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党的十六大报告人民日报2002 1118)这些论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原则和分配结构的科学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引自全国高等师范院校经济类课程教材政治经济学第三版陈征等主编第334页).这一分配原则要通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创造了物质财富后才能按上述分配原则进行具体分配.企业是创造财富的经济组织,也是落实分配原则的核算单位.企业通过现行的会计法规、会计核算程序把按劳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情况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8.
(一) 现在我们已经把劳动作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了,这很好。 十六大报告指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行的分配制度。”这在分配问题上是一个突破。1.突破了原先没有把劳动作为一个独立的、重要的生产要素的观点,把它放在第一位了;2.认为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是有贡献的,有贡献就有理由按贡献参与分配,这比以前只有劳  相似文献   

9.
创造出来的价值如何分配,不同的经济时代分配依据不同.传统的分配是以生产资料的占有为基础.当今,知识成为传统意义上的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知识的占有程度及其创造力成为分配的主要依据,知识的占有程度包括占有量和创新能力,这样分配符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又体现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十五”建议作为党中央的重要文件,第一次明确提出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进一步改革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五大提出“完善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特别是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要旨就在于构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套完整的激励机制,把各种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用以更快地发展生产力。通过分配结构调...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讨论了我国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相结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四条完善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思路,以及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等八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关系的一次全新认识,也是对社会主义分配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社会产品的分配方式最终是由生产方式,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这就决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在实现形式上也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我们知道,马克思当年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是单一直接的按劳分配。这种分配方式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是难以行得通的。其根本原因是我国现时  相似文献   

14.
正确理解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及局限 1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意义 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这是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按生产要素分配,有其坚实的基础和重大的意义,表现在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马淑莹 《企业导报》2011,(11):209-2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必须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收入分配政策。这一收入分配政策从总体上能够实现社会公平,但在现实生活执行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难,要正确处理公平与按劳分配、公平与效率、公平与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公平与共同富裕几者之间的关系,切实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中实现公平。  相似文献   

16.
社会分配方式与个人收入形式的关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的发展,以及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的确立,劳动者的个人收入形式日益多样化、复杂化.而我国理论界未能把社会给个人的分配收入方式与个人收入的具体形式严格地区别开来.并把一些个人收入的具体形式,如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私营企业的资本收入、其他的资产收入、经营收入等,都界定为是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本文试就"个人收入形式"与"社会分配方式"的内涵及其关系进行探讨,以深化对个人收入形式与社会分配方式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分配实践证明,除了实行按劳分配外,还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因此,有必要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按生产要素分配问题,尤其是要区分价值的创造和价值的分配这两个不同的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使按生产要素分配在实践中发挥应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  相似文献   

19.
一、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灵活运用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分配方式作为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抽象地、孤立地讨论分配方式 ,而必须把分配方式放到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 ,特别是所有制关系中去研究 ,以便揭示出不同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分配方式。由于我国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仍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是这一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据此 ,我国的分配制度必然就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财政收入不断增加。在经济较快发展的情况下,国家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各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