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织微博     
《浙江经济》2011,(6):52-52
崔永元 政协委员杜黎明的大会发言关注公车。他说,公车使用有三个"三分之一":办公事占三分之一,领导干部及其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私用占三分之一。我想补充一下,这三个三分之一还可以在各分成三个三分之一。比如司机私用可分成司机个人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司机亲属借给亲属私用占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2.
如今城市交通道路臃肿,为了交通“瘦身”,对公务车进行科学“减肥”,这样既能增强道路通行能力,又可削弱腐败之源。对公车“减肥”即是在城市高峰时段限制公车出行量,它是目前较为科学、简便的一项公车改革措施,可为公车滥用降温,又可视为裁减公车数量的前期工作,其改革意义深远。因在早晚高峰之间的时段才是公务车正当工作时段,所以公务车避让早晚高峰时段,不仅是减轻了交通压力,更主要表明公务车未被私用。  相似文献   

3.
现今,乡镇领导干部“公车走读”现象相当普遍。一些乡镇领导任职乡镇,家居城区.每天公车接送,群众称之为“公车走读”。  相似文献   

4.
小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是个人生活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个人购置和使用。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情况下,官员们实行的却是乘车的公有制。配备和乘用公车是党政领导干部身份地位的象征,因而,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军级到乡科级,党政机关及其领导都配有公车。因为,在查处的7289辆超标违规小汽车中,有1089辆是县直和乡科局级机关占用的。这一制度弊多利少,需要尽快革除,而且也完全有条件革除。首先,公车制度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公车的运营效率大大低于私车。一辆出  相似文献   

5.
宋圭武 《发展》2014,(9):5-5
正面对公车诸多问题,如何改,社会各界都进行了积极讨论。从我国各地车改试点看,大致有三类模式:一为公车货币化,二为公车集中管理,三为两者模式的结合。在国外,一些国家在配备公车的导向上,总的原则是:一是坚持方便工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坚持尽量为纳税人节省开支。在具体规定上,各国有所不同。客观看,本次公车改革的积极意义是十分明显的,尤其是有利于大幅度减少公车消费支出,但也有许多不足之处。一是有些公务员为  相似文献   

6.
如果不从行政体制上进行改革,包括公车改革在内的职务消费改革,就不能彻底成功。  相似文献   

7.
前段时间,新华网报道了山东省级机关9000多辆公务车在一个星期中排号轮休一遍,并没有明显影响到办公效率。并分析指出,公车改革深入其实大有天地。  相似文献   

8.
中国官员坐中国车,这是很多中国人的期盼,更是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夙愿。从1994年中央颁布公车使用规定算起,我国公车改革虽已进行了近20个年头,但这一改革方案的具体措施一直没有真正起步。  相似文献   

9.
公车使用调度管理是机关工作后勤保障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汽车使用管理过程中,基本已形成制度化,但某些方面仍存在问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推动公车使用管理更科学、高效,服务更优质。  相似文献   

10.
全国政协委员刘光复提到的数字令人咋舌: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2000多亿元。几乎和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有人测算,许多公车真正用于公务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其余时间分别被用于领导和司机的私事上。  相似文献   

11.
张鸣 《新财经》2011,(1):104-104
实行了一年多的车辆限行并未解决北京交通问题,新出台的治堵方案五花八门,但要真正治堵,还得从先治公车开始  相似文献   

12.
《广西经济》2006,(1):61-61
怎样当教授,等待,销售经理的故事,电脑的特殊用途,某公车逢双休自叹,工程,海鲜意面,字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快讯》2014,(9):12-12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短短10个字,意味着酝酿多年的公车改革将在今年得以启动。事实上,我国的公车改革试点工作已经启动多年,但全国没有统一规定。长期致力于研究公车改革的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表示,全国统一的公车改革即将启动,今后—般公务用车将取消。  相似文献   

14.
正日前,《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出台,由此标志着覆盖全国的公车改革全面启动。公车改革势在必行本无疑义。我国公务用车即使不考虑滋生腐败、激生民怨等衍生"灾害",仅从最窄口径的经济视角观察,其弊端起码还体现在:一则总量增长过快,公车耗费已经严重挤占其他更为必要的财政支出;再则公车支出效率太低,有资料显示,我国公车平均使用率仅为出租车1/5,但运输成本却要高出6~7倍。正因为公车之弊人皆可见,自上世纪90年代起,已经在不同层级、不同地区持续试行公车改革。不过这些改革试点用意虽好,但多囿于一时一地。如今回过头来总结这些改革试点的经验教训,最突出的启示当在于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公车改革不触及基本制度框架,而且改革的目标也相对明晰,因此只要上级决心下定,成功只是旦夕间事,即使自上而下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政协原副主席杨维骏坐着政府专配用车,为失地农民代表开道,带他们到省政协反映问题。此则退休官员坐公车替失地农民上访省政协开道的新闻中,公车一时竟成新闻焦点,这分明有错焦之嫌。因为此则新闻背后真正的焦点,在于公仆之公心是否安在?而非公车到底如何使用与安放。  相似文献   

16.
一个公务员人数不足130人的省级机关,竞配备使用了40多辆公车。陕西省人事厅这一“超级车队”最近在当地引发了公务用车整顿。陕西省委办公厅和陕西省政府办公厅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年底前在省委和省级国家机关各部门以及各人民团体中开展公务用车整顿活动,以彻底杜绝车辆数量在一些党政机关的膨胀。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一段时间,云南省公路运输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张军(化名)为推进该省的公车公营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按照上级要求,云南省需要将各地以私人承包运营为主的客运车辆,逐渐收归大型客运公司统一经营,以提高客运效率。虽然公车公营统一了客运服务标准,提高了服务形象,但也出现了客运管理成本快速上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当代陕西》2011,(11):49-49
全国党政机关认定违规公车17.95万辆  相似文献   

19.
师烨东 《首都经济》2013,(10):23-23
拥堵费何时开收,价钱几多,采取哪种收费模式,公车是否征收,收取费用如何花费,皆应细细考量,使之符合北京的城市现状及未来发展特点,全部有理有据,让人明了,否则难以服众  相似文献   

20.
微话题     
《中国报道》2014,(8):9-9
北京理工大学政府经济学教授胡星斗7月22日 公车改革近二十年,以前都是地方试验,补贴演变成变相福利,公车照坐,当改革改到了当权者头上时,没有监督没有民众参与的改革反而可能强化特权和既得利益,这次自上而下的中央机关带头的改革或许不一样,体现了壮士断腕的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