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婷婷 《魅力中国》2010,(22):176-176
亚里士多德的公民理论具有崇高的历史地位,而德性论的公民观作为亚里士多德公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表述主要集中于《政治学》中:亚里士多德一方面从最优政体的意义上规定公民的德性;另一方面从政治生活的意义上规定公民的德性。前者是公民德性论的公民观,后者是公民德性的具体规定,它们共同形成了其德性论的公民观。他在城邦公民的德性与非公民的德性之间划清界限,在一览无遗地将柏拉图的烙印暴露出来的同时,又为其对城邦公民的判断提供了更深层次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公民是民主政治的主体基础,现代公民的培养对于实现政治民主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以农村人口为主的国家,一个具有现代公民意识、公民能力的公民群体的形成关键在于农村。从公民意识培养和公民能力培养两个视角上看,村民自治在我国公民培养中的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彭丽媛 《魅力中国》2011,(17):76-76
一、当代大学生公民意识 公民与公民意识 1.公民 公民的概念最早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写到:“若干公民集合在一个政治团体中,就是一个城邦。”我们可以看出,公民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就带有政治性和民主性。但是,到中世纪后,封建制逐渐取代奴隶制,古希腊与罗马时期的“公民”转化为臣民,公民的权利和地位荡然无存,  相似文献   

4.
朱晓燕 《理论观察》2013,(6):113-114
公民教育是构建公民社会的基础和前提,而当代中国推行公民教育的社会条件已然成熟。党和国家的有关文件为开展公民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支持;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公民教育提供了群众基础;网络事件助推公民意识觉醒,大众传媒成为公民教育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5.
论强化公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意识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的今天,强化公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公民意识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制度下,公民关于法律规定的公民在国家的地位、性质、作用以及权利义务等思想观念的总和。一个国家公民意识的强弱,反映这个国家公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文明水准。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包括公民的社会主义民主意识、公民的权利义务意识、公民的法律意识、公民的爱国意识等。本文试从这几个方面谈一谈强化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6.
公民精神是品德高尚的好公民持有的公共意识.公民精神对公共行政具有重要的意义,对公共行政伦理的实现具有重要影响.对公民精神的培养需要充分的公民参与,高尚官员(公共行政管理者)要致力于公民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公民参与程度是衡量社会民主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由于政府和公民对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认识存在误区,公民组织发育不成熟,制度化的缺失,使得当前我国的公民参于政策制定的有效性严重不足。这就要求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入手,积极探索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完善听证制度和政务公开制度,培育成熟的公民社会,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以实现公民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相似文献   

8.
责任公民是现代公民社会发展的人本向度,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引领公民社会最终走向和谐。追求正当合法权利与承担个体义务和社会责任的内在统一性是责任公民的本真意蕴,构建和谐的公民社会,需要公民主动践履对等的责任,而国家应营建良好的制度环境以牵引、支持和保障公民实现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9.
曾乾辉 《魅力中国》2013,(5):188-188
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状况堪忧,已经极大的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调查显示公民教育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师资力量的缺乏。针对这种状况,师范院校需要通过设置公民教育专业,创建校园“公民”文化以及强化学生工作,从而加强对师范生进行公民意识教育,通过挖掘学科专业的公民教育资源和教学实践来培养师范生的公民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0.
谭和平 《黑河学刊》2014,(8):113-115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嵌入公民意识教育,既是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主旨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需要,更是促进中国公民社会发展的内在途径。把公民意识教育分解为有关公民的教育、通过公民的教育、为了公民的教育三个层次并嵌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形成不同课程之间公民意识教育内容各有侧重、形式多样,课堂教学过程中公民意识的嵌入与课外实践过程中公民意识的体认相结合的全过程覆盖的教育模式,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自觉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1.
公民政治参与已成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公民和政府之间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桥梁。以水价听证会为例,分析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困境,提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公民的政治参与,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稳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我国公民新闻的研究现状与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国内学界关于“公民新闻”的研究主要有:公民新闻与公共新闻关系辨析,国外公民新闻的发展情况,我国公民新闻的发展现状,公民新闻的传播形态与实践,公民新闻之影响等。但研究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学界引起高度重视并推进研究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公民网络参与如何成为促进公共利益实现过程中的有力工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公民的网络参与中,由于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公民网络参与中固有的缺点,所以公民的网络参与并不总是起着促进作用。政府应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导向,扩大公民的网络参与程度,倡导公民理性上网,完善网络信息,以期网络参与成为公民真正实现公共利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公司社会责任思想主流——公司公民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世纪交替之际,公司公民取代以往的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种种概念,而成为公司社会责任思想的主流。本文通过梳理西方学者有关公司公民的研究文献,从公司公民概念的提出、与传统公司社会责任概念的关系、公司公民的本质、公司公民的全球化以及公司公民行为的衡量等方面全面介绍了公司公民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本文最后对公司公民概念的贡献和局限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就是通过适当的教育手段促使大学生养成对自身主体国家公民身份的正确认识,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是高校公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文章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新时期我国国情和构建和谐高校的背景,阐述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相关概念及其主要内容,指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所处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朱晓明 《发展》2009,(11):142-143
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需要公民教育,高职院校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当前阶段的公民教育仍然存在较大的缺陷,明确公民教育的作用,认清当前阶段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推进高职院校公民教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了公民更深层次的民主,促进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和建设。它丰富了公民参与手段,增强了公民参与意识,降低了公民参与成本,提高了政府对公民参与的回应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杭州市制定公共租赁住房政策为例,分析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形式选择、效果及存在的局限与不足,提出了对策和建议。要提高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的能力,提高地方政府对于公民参与的重视程度,拓宽公民参与渠道,完善公民参与形式,实现公民参与的机制化。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正式提出从2004年开始,在全省认真实施“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建设和谐广东。大学生作为高素质的社会公民,理应成为现代公民教育的模范先行者。高校在开展现代公民教育时要善于寻找它与大学德育各方面的一致性,在高校教书育人全过程中渗透的现代公民教育内容,建立学生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尤其在两课中突出现代公民教育,把高校的德育教育和现代公民教育进行融合,促进现代公民教育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20.
康建利  石乔楠 《魅力中国》2013,(32):329-329
公民法律意识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必要条件。公民法律意识为加强立法、司法和守法提供良好的思想和理论基础。本文从法律意识的概念、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以及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途径三方面来研究公民法律意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