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我国小康社会,在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的要求,对居民收入倍增的意义与内涵进行全面解读;分析了目前我国统计调查的居民收入概念、范围,收入的来源及其构成变化情况,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实现我国居民收入倍增目标的可能性与途径。  相似文献   

2.
白景明 《中国金融》2012,(23):67-69
经济规模扩大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约束作用渐增,收入倍增目标能否实现,首先不是分配问题,而是经济规模能否继续放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我国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届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要比2010年翻一番,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3619.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954.6元。敢于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说明国家把人民的期盼放在  相似文献   

3.
《时代金融》2012,(34):16-17
<正>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久攻不下的年里,居民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由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转折期的中国收入分配》报告显示,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不到0.3,到2001年攀升到0.45左右,至2007年进一步上升到0.48,2010年超过0.5,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国家行列。  相似文献   

4.
十八大报告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然而,如何才能实现“收入倍增”计划?本人认为当前关键应该着力提高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所得占比.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令人振奋的中国版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凸显了新的发展伦理、价值坐标和考核理念。但要实现收入倍增目标,也面临经济增速趋缓期、利益调整敏感期、公共服务负重期三大挑战。为此,笔者建议以实现居民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为核心,科学设定预警线、控高线和托低线,并以湖南为样本,实现三步走战略。  相似文献   

6.
不断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是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2002—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12种进口消费品关税水平的下调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一部分消费品关税下调缓解了收入分配不公,关税表现为累退性,一部分消费品关税下调扩大了收入分配差距,关税表现为累进性。因此,对于我国来说,由于不同类型商品属性不同,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也不同,国家政府必须对不同类型商品进口关税实施“分类治理”,针对不同类型商品制定有差异的关税政策才能高效地发挥关税的调节作用,逐渐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7.
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过大,是当前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二元经济结构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必须逐步消除二元经济结构,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的态势。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以及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问题二元结构加剧的原因及其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8.
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得城镇居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与此同时,城镇居民间在收入层面上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平衡性,收入差距始终存在,且有着逐渐拉大的趋势,为了逐步实现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缓解社会矛盾,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本文将从收入结构的视角切入,针对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与产生原因展开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我国1952年-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我们得出结论:(1)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与金融深化进程遵循倒“U”曲线的演化路径;(2)我国金融深化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扩大的库兹涅茨效应。随着金融发展和现代部门在经济中比重的提高,政府在利用金融体系调控经济中的政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这一现象的发生;预计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并将延续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10.
王铁军  官爱兰 《云南金融》2012,(8X):152-154
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基于1978~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实证分析。作者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且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进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应措施,减少其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推动经济合理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王铁军  官爱兰 《时代金融》2012,(24):152-154
居民收入差距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学术界研究的重点。文章主要基于1978~2010年的数据,对中国的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实证分析。作者认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中国的经济增长有抑制作用,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且都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进而提出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应措施,减少其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推动经济合理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王立凡 《中国外资》2008,(5):107-108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阻碍了经济的良性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收入差距的调节需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制度的配合。而收入再分配则需要税收和财政支出的共同作用。本文仅就个人所得税的完善问题进行分析,力图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和完善,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支出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一直备受关注,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得出财政支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作用不明显三种结论。为了厘清财政支出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调节作用,本文从财政支出与居民收入弹性的视角,通过对1990~2011年间我国财政支出及居民收入数据的回归分析,探索财政支出的变动对城乡居民收入变动的影响,以说明我国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收入的调节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实证分析表明:城镇居民的财政支出收入弹性大于农村居民,财政支出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调整作用相对弱化,因此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应以发展农村经济为支点,建立长效增长机制,同时,在推出财政支出政策时要综合考量其对收入分配格局的总体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4.
目前学术界关于新疆居民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收入分配现状与趋势,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及影响,提高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为了研究江西省居民的收入差距状况,先通过胡祖光简易公式法对江西省的收入基尼系数进行测算,以此量化江西省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应程度,即得出江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为了对其差距进行更深入的追踪变化研究,先用ADF检验,检验出其数据的平稳性质后,对其又建立了ARMA模型,用此模型研究江西省收入差距的波动,并以此对江西省未来两年居民收入差距进行了预测。来为江西省居民生活状况的改善以及收入差距的扩大提供更好地预警,以提供改善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更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欲将取之,必先予之"。要想刺激消费,首先要让老百姓手中有钱……2012年11月8日召开的中共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央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我国1952-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我国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分析。在控制了其他因素后,得出结论:一是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与金融深化进程遵循倒“U”曲线的演化路径;二是我国金融深化与收入差距之间存在着扩大的库兹涅茨效应。对此,笔者认为,随着金融的发展和现代部门在经济中比重的提高,政府在利用金融体系调控经济中的政策倾向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这一现象的发生,预计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将呈扩大趋势并将延续一段时期。  相似文献   

18.
当前内蒙古居民收入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出现了城乡、地区、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特别是农牧民收入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居民收入不平衡的现状不仅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在客观上制约了和谐内蒙古的构建。为此,应立足于内蒙古地区优势,通过多种途径,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努力提高少数民族贫困居民收入,实现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有必要借鉴日本在与我国相似经济阶段所实施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的相关经验和教训,从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调整增加收入与扩大有效需求的关系、缩小城乡、地区及企业间的收入差距、发展由注重"强国"转向"富民"的社会保障制度等策略和路径,切实制定并实施中国式"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实现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相协调,使人民真正分享到经济增长的红利。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湖北省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体制转轨进程中,在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也在不断变化。居民的收入分配差距可以从城乡收入差距、地区收入差距、行业收入差距、不同阶层收入差距等角度来分析。形成这些差距的原因有多方面。包括经济发展、体制转轨、经济社会政策等。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必须通过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规范初次分配秩序、完善再分配制度等措施适度调整,尽量减少其对经济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