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兵  徐冰 《经济前沿》2004,(1):37-40
文章认为,依靠政策和体制优势,海南曾创造了建省办特区的辉煌。但实需要对经济特区予以重新定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经济特区的发展已经出现了新的转折点。由于我国经济特区的初期发展极具中国特色,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特区必须按照国际化的规范,即按照世界特殊经济区的通常模式重新规范我国经济特区的功能和作用,由“中国”经济特区向“世界”经济特区转型,这也是海南特区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鉴国内外、特别是我国沿海经济特区的模式和经验,就内陆省区办经济特区问题进行了探讨。一、世界经济特区发展趋向二、我国沿海特区的启迪三、内陆地区办特区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四、建议把宝鸡作为内陆特区的试验区五、万事俱备。  相似文献   

3.
自1980年5月,我国设置经济特区以来,特区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是进入90年代后,特区开始面临一些新的共同性问题。从国内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定和实施,使特区与内地之间在政策和体制上出现趋同化,而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和大量名不叫特区却实行特区某些优惠政策地区的兴起,更使特区不再独领对外开放最前沿之“风骚”。从国外看,我国正在全力申请  相似文献   

4.
海南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决定于国情和省情。走绿色发展之路,体制机制更具根本性。坚持生态立省,实现从经济特区到生态经济特区的历史跨越,是海南在新世纪发展的最佳战略选择。生态经济特区,是指把特区观念、体制、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的经济特区。"一省两地"是建设生态经济特区的产业战略,按照建设生态经济特区的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必须坚守住三个前提。  相似文献   

5.
印度经济特区是世界上发展历史比较长的经济特区之一。在发展过程中,印度经济特区在促进出口、吸收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绩效,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征地冲突等问题。印度在建设经济特区近半个世纪的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我国发展经济特区的启示在于:第一,完善经济特区的政策法规体系是促进特区发展的首要措施;第二,合理处理特区开发过程产生的利益冲突;第三,基础设施是支撑特区发展的基本条件,需要早规划、早建设;第四,经济特区的开发主体不一定必须是政府,一定程度上可以容许私人部门参与到经济特区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从总体上来说是短缺经济,处于“紧运行”状态。经济特区之所以能够长足发展,主要原因:一是特区刚刚起步创立,中央给予了极度倾斜的政策,使特区能以内地无可比拟的优惠条件取得财政支持和银行贷款;二是国际上,特别是特区的周边地区出现了日益膨胀的国际游资。上述两大因素的存在,软化了特区经济的宏观短缺约束,促发了特区经济奇变迹般的发展。进入90年代,这种软化的宏观短缺约束一去难返,经济特区面临的是严重的资金短缺:  相似文献   

7.
<正> 世界上设置经济特区的国家和地区,一般都没有把农业列入特区经济的组成部分。而在我国,经济特区有没有必要发展特区农业呢?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经济特区与特区农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呢?这是一个值得认真加以研究的新课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从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目的谈起。众所周知,我们创办经济特区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加有效地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经营管理经验,以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而与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不仅工业、商业、建筑业、运输业、旅游业、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落后,农业(包括林、牧、渔业)也落后,而为了  相似文献   

8.
海南经济特区20年的审视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办经济特区是改革开放30年来最成功的创举之一,海南作为我国五大综合性经济特区中最大的特区,20年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目前,海南已初步开拓出一条极具海南特色的特区建设之路。在新形势下,经济特区被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海南作为我国唯一的“岛屿特区”要“重塑特区意识,重振特区精神”探索新的“特区”发展之路。实现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的,更是世界的“自由特区”“生态特区”“海洋特区”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一“香港特区”与内地“经济特区”主要差异“香港特区”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简称,是中国政府设立的地方行政区域.1990年4月4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1条和第62条第13项的规定,决定自1997年7月1日起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内地“经济特区”则是“经济特别开发区”的简称.内地“经济特区”的创立和发展与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战略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何成颖 《生产力研究》1994,(2):19-21,29
市场经济下特区经济模式的选择何成颖一、对特区现行经济模式的评价我国经济特区是借鉴世界经济特区的经验创办的,世界经济特区的经济模式众多,特色迥异,但是根据其经济活动的基本特点,大致可以分为自由贸易型、出口加工型和综合型三种主要类型。自由贸易型以减免税为...  相似文献   

11.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构想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长顺 《经济地理》2001,21(2):129-134
本文对如何开发西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提出了三个层次的战略构想。促进长江经济带和陇海-兰新经济带开发开放,培养南昆经济带,新调两个经济特区等,其目的的是在中西部地区界定优势区位和增长极(点)区域。笔者在政策设计上提出“超特区”模式,并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为指导,用生产力经济学理论分析、总结、探讨了改革开放对珠海经济特区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和伟大意义。作者以近10年来珠海经济特区飞速发展的事实,论证了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特区生产力的成功之路。①改革开放带来了特区生产力的大发展;②改革开放促进了特区生产力的超阶段跨越和升级换代;③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思想,加速特区生产力升级换代和特区经济的进一步腾飞;④超前抓好生产系统的基础结构建设;⑤以外向型经济为目标,发展特区生产力。  相似文献   

13.
今年的国务院特区工作会议,标志着我国经济特区的全面转型换代。所谓转型指两个方面,一是指宏观调控模式转型,从原来的优惠型转向功能型,二是指产业经营模式转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五大特区都大致走完了从第一代转向第二代的或长或短的过渡期。 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把“技术的窗口”作为经济特区的首要功能。但是在第一代经济特区,由于底子薄,起点低,只能凭籍劳力和土地的优势去吸引和利用外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生产并出口技术含量不高的产品,所以尚不具备发挥“技术的窗口”的条件。经过15年的开发建设,第一批特区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第二批特区也已进入工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末的中国再一次进行了经济发展重大战略的调整──开发西部地区。这是在继20世纪80年代初以建立经济特区,探索中国经济现代化之路和90年代初浦东开发开放,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之后的第三个战略举措。今天的西部开发战略无论与特区设立还是与浦东的开发开放相比,显然具有不同的内在原因和客观背景。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对不同于传统经济体制的试验与探索,因此,经济特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先锋,在改革中寻求经济现代化之路,其基本的任务是为全国经济建设提供体制参照;浦东开发开放与经济特区设立相比,有了更多的“区域”…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特区顺应改革开放的大趋势,参照当代世界经济特区发展模式,在基础比较薄弱的起点上建立起青一色、外向型的综合性经济特区,1991年五个经济特区固定资产累计达1000多亿元。工业总产值突破500亿元,进出口额196.7亿美元,占全国贸易额的14.5%。引进项目1.5万个,实际利用外资金额100亿美元。更具重要意义的是,经济特区在探索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是我国构筑高效能政府宏观管理体制和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在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必须处理好经济性特区与其他区域的关系,才能促进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结构。我国经济性特区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由政府特别批准,实施较为开放和优惠的经济政策,实行特殊管理的区域。主要有六种形式,即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和旅游度假区。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的经济性特区共127个,其中,经济特区5个、经济技术开发区3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52个、保税区13个、边境经济合作区14个、旅游度假区11个。如果把地方各级政府批准的经济性特区…  相似文献   

17.
一世界各国的经济性特区或开发区,一般都是为了特定的经济济目标而创设的。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具体国情(地情)、自然条件各异,所以其特区模式也不大一样。大体上,经济开发区或经济特区在世界上有以下几种模式:以出口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区;以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主的智力密集型开发区(科学工业园区);以劳动、智力密集相结合的综合性经济区;等等。我们认为,广州的经济开发区应该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主的智力密集型的开发区。我们提出这种看法并不是为了猎奇,而是有其一定的道理的。1.从世界经济性特区(含开发区,下同)发展情况看,有朝着向智力密集型发展的趋向。战后,世界经济性特区就蓬勃发展着。而进入七十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纷纷兴办出口加工区便形成了一股热潮,并以亚洲地区尤为突出。随着世界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第三次浪潮”的冲击,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性特区开始进行升级换代,出口工业区由  相似文献   

18.
经济特区的市场模式和价格改革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经济特区的经济条件决定了特区市场应承担与内地市场不同的任务。特区经济以“三资”企业(合资、合作和独资)为主,特区内的商品生产和流通只能主要靠市场调节。特区产品以外销为主,特区所需的相当部分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要进口。因此市场需要敏锐地反映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信息。从而特区的价格,在市场调节广泛发挥作用,以及在与国际市场存在直接牵动和竞争的条件下,也需要有高度灵活性、机变性。这些都说明,特区市场的模式与内地的一般市场有很大不同,价格在特区发挥的作用比之内地也有很大差别,价格改革也必然需要有特定的具体要求。经济特区的市场究竟应具有怎样的特点,形成怎样的模式?特区的价格应怎样进行改革以适应特区建设的要求?这是理论上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A.“八·五”是经济特区发展最快的重要时期 本次特区工作会议充分肯定了我国经济特区16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绩。李鹏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重申了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对特区工作“三不变”的方针,并且指出:“经  相似文献   

20.
经济特区--我国对俄投资合作的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俄普京总统正式签署俄罗斯联邦《经济特区法》,并责成政府有关部门组建了专门的行政机构--俄联邦经济特区管理署.《经济特区法》颁布之后4个月共收到了70多份申请,经过遴选委员会的层层筛选,最终在2005年底,俄罗斯政府公布了首批获准建设的6个经济特区名单:利佩茨克州特区、鞑靼斯坦叶拉布加市特区、泽廖诺格勒特区、杜布纳特区、圣彼得堡市特区、托木斯克市特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