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华章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15(1):3-5
毛泽东同志的“法治”思想散见于他的各种讲话以及他的行为中,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强调法制,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并为我国立法提供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
彭程甸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0,1(2):88-91
江泽民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客观需要出发,继承与发展邓小平法治思想,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江泽民法治思想的核心和最高成就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法治思想的具体内容包括加强立法、依法行政、司法改革、普法教育、发展法律服务业等;江泽民法治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国从此步入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时代。 相似文献
3.
4.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在于民主、法制和法治的一系列政治思想,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邓小平政治思想的核心,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建设高度民主、法制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者从民主、法制、法治三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农村在取得巨大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与城市发展相比,农村民主化进程缓慢,法治普及面狭窄,使得很多问题仍没得到有效解决。从而,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的和谐社会观其实非常丰富,但其核心之处在于他对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及特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重视和探求。他从认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重要性出发,对社会上存在的违背民主与法制、悖谬公平正义的现象和行为展开分析与批评,导明了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途径并明确了措施,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特征,构建和谐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而建设法治政府则是建设民主法治社会的前提和进一步实现全面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基础,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诉求。各级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始终处于支配地位,一个依法行政的政府是社会改革发展的稳压器和助推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工程中发挥着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的主导性作用。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保障是实行民主宪政。民主宪政追求的目标正是社会的和谐。实行民主宪政的基本要求是确立民主宪政观念,弘扬民主宪政精神,建立民主宪政制度。 相似文献
8.
蒙晓佼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
本文通过对"法制"和"法治"内涵的界定及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情况的简单回顾,试图阐述从"法制"到"法治"的发展体现出一个时代的巨大历史进步,标志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法治化道路,既完成向"传统"的突破,又实现向"西化"的突破。 相似文献
9.
张鸣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1):102-103
法治作为西方的产物。同时也是全人类的文明成就,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我国的国情.实现法治社会和现实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们应该充分的认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0.
民主法治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主法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是促使社会和谐运行的最有效机制。构建和谐社会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民主法治。民主法治能增进社会的诚信友爱,激发社会的发展活力,也可以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尽可能降低社会转型的成本与代价,从而为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创造一种基本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1.
杜志强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8(5):3-4
围绕党的建设问题,江泽民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新时期党建的目标和“两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科学论断,提出了“治国先治党”的新思想,强调执政党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相似文献
12.
汤智斌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22(6):102-105
切实做好对外开放工作,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是江泽民同志主政时代的鲜明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江泽民同志充分把握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及时研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中的各种问题,不断完善对外开放战略思想,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3.
王宏 《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0(5):88-90
把教育对象变为服务对象是教育观念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尤其是加入WTO后,教育成为一种服务已是时代的迫切呼唤,一个社会化的、开放的、参与国际竞争的中国教育新格局已经到来,只有具有一流服务的学校和教师,才能成为教育竞争的赢家. 相似文献
14.
卢有才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8(4):46-4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唯物史观、认识论、辩证法等方面有其哲学依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李向国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3,19(5):2-7
发展生产力,推动中国社会全面进步,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全部活动的主旋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现是对中国21世纪发展问题瞻望和思考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崭新的发展观。它在继承先贤发展观的基础上,对中国的发展问题,包括发展定位、发展机遇、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环境、发展主体和发展速度等进行了拓展和升华。以十六大报告为标志,中国共产党人的发展观达到了更加成熟的程度,它集中展现了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民族情结、世界眼光、时代理念、国情意识、深谋远虑等全新的鲜明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6.
吴荣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6(6):17-19
先进性是无产阶级政党性质的根本体现,也是与其阶级基础、理论基础和群众基础紧密联系的,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时代体现。 相似文献
17.
周琳琅 《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4,19(4):12-16
本文认为,江泽民不仅深刻认识到农业农村发展对于整个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极端重要性,而且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目标。江泽民就如何深化改革,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改革促进农业农村发展提出了改革目标方向和改革内容,积极探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途径。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经营、转变农业生产的增长方式、中国特色的农村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江泽民坚持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抓、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 相似文献
18.
高敏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6):14-16
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对中国 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文化渊源;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以及应 对新世纪挑战的深层思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渊源。 相似文献
19.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赋予了“实事求是”新的内涵,坚持和发展了党的这条“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