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游昌乔 《财会月刊》2011,(3):I0027-I0027
位于西雅图的微软公司研发中心,拥有四十多名全球顶级的IT精英。这些精英每年为微软创造了大量的财富,公司也为他们提供十分优厚的福利待遇。为了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微软公司给予这些员工充分的自由。在这里工作,兴致来了,你完全可以去打篮球,去健身房,去游泳池,去喝咖啡,甚至会有专门的按摩师给你按摩。只要你愿意,你完全可以像在家里一样,惬意极了。如果是特殊人才,还有更多的优待。  相似文献   

2.
尹辉金 《人力资源》2007,(16):32-36
目前社会上面对"80后"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企业花大量精力招聘培养的大学生流失率太高,以致有些企业已经放弃招聘应届毕业生。难道应届毕业生真的不值一用?显然不是!像IBM、宝洁、微软、联想等无数知名企业都在校园招聘中持续地加大投入,一些中小企业也更多地走进了校园,这些都印证了应届毕业生是企业人才的重要来源。然而,"80后"大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确实让不少企业深感困惑,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让这些应届毕业生真正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呢?  相似文献   

3.
微软公司无疑是世界上聪明人云集的地方,比尔·盖茨靠什么对这些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呢?“如果把我们公司20个顶尖人才挖走,微软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比尔·盖茨这样总结微软成为世界级企业的秘诀。在微软看来,其人力资源策略就是怎样能为员工提供动力,使他们愿意为公司创造价值,也可以是这样一句话:怎么样把人才留住,怎么样吸引最好的人才。其措施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去年7月,比尔·盖茨开始将微软公司一贯实施的“资本激励机制”全面废止,而以“新经济”的全功能杀入IT全领域,以新一轮“整体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的企业文化重新打造“微软帝国”。这也可以说是全球企业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在外界看来,微软公司终止股票期权的计划似乎是个令人惊讶的转变,但在微软内部,员工们已普遍意识到:公司文化正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在许多员工眼里,这个28岁的软件巨头已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同时,他们也希望微软在经营中表现出成熟企业的风范。实际上,在经济滑坡遏制微软的增长活力之前,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开始从以办公室为家的工作狂模式,逐渐向  相似文献   

5.
微软作为世界IT业的霸主,说它破产似乎耸人听闻,但它的创业领袖却给了准确的回答:“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盖茨的警世之言,既为微软员工敲响了警钟,使他们时时紧绷破产危机这根弦,同时也是企业如同惊涛骇浪中舰船般真实的写照。正是悟道了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盛极必衰”,企业家们才有了破产危机感。海尔张瑞敏才在海尔飞黄腾达时把“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当作了座右铭。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有的公司拥有大量的人才,也有不错的战略和产品,但在经营业绩方面却不如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呢?来自美国海氏管理顾问公司的一项基本调查显示,这些企业失败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真正看到员工与利润之间的联系,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往往只是在口头上喊着"员工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员工是我们竞争优势的来源",却没有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去认真做好企业选人用人的工作。所有的管理者都知道利润与员工有关,上至500强企业的首席执行官,下至一家小型企业的部门管理人员,管理者们每天都在做着用人的工作,但有多少人真正精通这一基本功呢?选人用人的…  相似文献   

7.
图书市场上流行的<没有任何借口>、<自动自发>、<自驱力>、<员工精神>等书籍都是教授员工们如何忠诚于企业,如何认识到为公司同时也是为自己开拓职场新天地.企业管理人员当然希望员工们都接受这样的观点,并且按照这些书的观点、方法去工作.但是这样,企业就不需要做什么.就没有自己的职责吗?难道能够无为而治,让员工都自动自发地工作吗?当然不可能这样.只有在优秀的企业文化中,员工们才会有更高涨的热情以及忠诚的态度为企业服务.以人为本,顺应人性的管理,这是最好的管理,这也是<以人为本>一书传递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就在美国人迎来他们的当选总统后一周,微软中国的员工们也迎来了他们的新CEO——IT和通讯业界“老兵”、原摩托罗拉亚太区总裁、网络事业部亚太区资深副总裁兼总经理梁念坚。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的重要管理活动,它是企业的子战略,也是一门专业性、应用型很强的实践学科。然而,人力资源管理也让很多从业者倍感困惑和迷茫,如何遴选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如何有针对性的开展培训工作?如何正确的用人?如何让符合企业要求的员工充分的保留?如何激励员工自主、自发、自觉的去创造价值?本文正是从这些方面出发,结合工作中的个人实践和浅薄观点,希望对人力资源工作者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0.
离职员工究竟是“泼出去的水”,还是宝贵的源泉?精明的企业深知建立“毕业生网络”的重要性。随着知识成为企业运营最重要的资源,全球范围内的人才大战也愈演愈烈,企业为管理和培养人力资源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越来越多。现实中,企业管理者往往更喜欢将注意力与激励手段倾注在现有和潜在员工身上,却一直很忽视人才宝库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离任的员工。而一些精明的公司早已盯上了这个人才宝库,与那些离开公司的员工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视他们为潜在的客户。麦肯锡公司便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它一直投巨资用于培育其遍布各行业的“毕业生网络”(麦肯锡将员工  相似文献   

11.
提问:也许是由于企业处于快速发展中的缘故,经常会出现一些新任务,且这些任务并不在现有的绩效考核范围之内,领导需要寻找资源来完成这些任务.我们是IT部门,年轻人比较多,办公室离领导也比较近,领导经常会安排我们职责之外的一些现场管理以及企业宣传工作.其他一些部门同事据此认为我们IT部门工作不饱满,遇到自己部门忙不过来的时候,也会找IT部门帮忙.IT部门内部的员工对此也有想法,工作多了,工资并没有同步增长,还被其他部门议论.我们今后是否只关注IT部门业绩考核范畴内的任务,以避免类似问题出现呢?是不是应该学会"推脱"呢? 回答1(兴业皮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才发展中心王佑淞):从组织原则讲,组织利益高于一切,个体或部门局部利益服从组织利益.  相似文献   

12.
《经营者》2001,(11)
<正> 在当今这个跳槽现象普遍盛行的时代,为什么微软能够"生产"数以千计的百万富翁,且他们许多人在取得经济独立后,仍对公司忠心耿耿,仍继续留在微软工作?请看微软高效的人才管理模式 "智力高于一切"的选人模式盖茨先生视企业"招募人才"为"直接收益"从优秀人才中选择更为优秀者,这是微软的选才政策。如1988年到1994年间,微软每年从大约12万应聘者中挑选150-175名员工。其次是严把"入门"关,即在使用之前就对应聘者进行严格评估。第三是对刚毕业的大学生情有独钟,其新雇员的89%以上是从大学招募而来的。因为刚出校门的年轻人更愿意学习,更乐于提出新见解,贯彻微软开发软件的方针和办法更彻底。 "宁缺勿滥"的用人原则即使某个重要职位长期空缺,微软也不会找一个不称职的员工,而要将位置留  相似文献   

13.
杨莉  张斌 《经营者》2001,(5):66-67
在经济大发展的今天,企业正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企业家们逐步认识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了培训属于自己的员工的必要性。但员工培训,到底培训什么?怎么培训?却是一个问题。特别是新员工,培训得好,他们很快就会进入角色,早日上岗;若培训不当,甚至是不培训,就会出现员工终日惶惶不知所措、没有归宿感  相似文献   

14.
张银昆 《人力资源》2011,(10):45-47
人才,无疑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比尔·盖茨认为把微软顶尖的20个人才挖走,微软就会变成一家无足轻重的公司。随着时代的发展,企业家们都深刻地认识到人才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也愈加重视人才的吸纳引进工作。在很多的企业里面,招聘工作则成为了人力资源部的第一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文 《企业活力》2001,(12):44-45
作为典型的高科技行业的IT企业,人才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而围绕人才的争夺和竞争十分激烈,特别是我国,目前,我国共有IT企业5000多家,软件开发和计算机应用人员47万人,平均每家企业不足100人。而印度平均规模为340,超过1000人的软件公司有上百家。相比之下,我国IT业的人才严重不足。更让IT业老总揪心的是这本不足的宝贵人才却又常常难以留住。由于IT行业竞争的激烈及其从业人员个性特征的独特性,目前,IT业已成为我国员工跳槽最快的行业之一,这严重地困扰了我国IT企业的成长。因此留住人才,开发人才,让员工和企业一起成长,就成为我国IT企业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提起IT类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令HR同仁们最为头痛的莫过于选人与留人.所谓的选人众所周知是指企业对人才的招聘与选拔,留人更多的是指员工关系处理.IT企业与众不同的是它的高技术性,对人才的渴望较之于其他类型企业更为强烈.而人才的留用则相对困难,水涨船高的薪酬成为吸引人才的利器.于是,良好的员工关系则成为武器的伴侣,我们习惯性地称这种做法为"敌后武工队",原因很简单,武工队都配发两种武器,一长--步枪,一短--手枪.二枪合力方使敌人望风披靡.  相似文献   

17.
IT企业如何留住核心员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微软老板比尔·盖茨曾开玩笑说,谁挖走了微软最重要的几十名员工,微软可能就完了。其实,盖茨在告诫我们:能否留住核心员工,是一个企业持续成长的前提。核心员工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企业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正因如此,核心员工也是人才市场上主要的争夺对象“,跳槽”的机会最多、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18.
马钺 《中国企业家》2012,(12):87-89
蔺华设计的商业模式,将毕业生、IT企业、银行连成一个闭环,将为数众多的没有工作经验的大学生带进了IT行业No.13每天,差不多有一万人来到位于北京的森纵教育总部,接受为期三个月的培训,然后得到一份初级软件工程师的工作。这些学员一般是IT专业的大学毕业生,来自于二三线城市的普通本专科大学,毕业在即,他们渴望加入到软件开发业之中,成为一个软件工程师,但身处小城,学历苍白,他们很难进入到需要人才的IT企业视野之中。在某一天,他们从学校布告栏看到了森纵教育集团来学校为某IT企业招聘人才的消息。这也许是他们第一次听到森纵教育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以咨询,IT等为代表的高知识型企业,普遍存在着激励手段匮乏、员工跳槽频繁、管理成本上升等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怎样才能抓住知识型员工的心理及行为动力特点,采取相应策略,实现有效激励?这些都成为企业管理层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微软打算收购雅虎的事情被炒得沸沸扬扬,当记者问比尔·盖茨是什么促使微软向雅虎开出天价收购单时,盖茨说是雅虎的人才。盖茨表示,这些人才才是微软赶超Google所急需的。人才是现代企业竞争的基础,企业没有优秀的员工就很难在竞争中占得先机。然而企业不仅要面对人才匮乏的问题,还要面对人才筛选的难题。从各种各样的求职者中找到适合的人才是各个公司领导人不得不面对的挑战,本期我们邀请到生命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刘也、新华人寿广西分公司总经理彭军和平安人寿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魏立尤与我们一起探讨识人选人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